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汽車產業加快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產經觀察·重點行業穩增長)

發布時間:2023-10-18 10:1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慶前夕,9月19日至21日,短短3天,國內(nei) 主流車企上市了6款新車,還舉(ju) 辦了技術創新日活動,發布了全新新能源品牌及概念車型……這是今年以來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加快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一個(ge) 縮影。

  前8月,我國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1822.5萬(wan) 輛和1821萬(wan) 輛,同比增長7.4%和8%。其中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543.4萬(wan) 輛和537.4萬(wan) 輛,同比增長36.9%和39.2%。汽車整車出口294.1萬(wan) 輛,同比增長61.9%;新能源汽車出口72.7萬(wan) 輛,同比增長1.1倍。

  日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印發了《汽車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今年力爭(zheng) 實現汽車銷量2700萬(wan) 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wan) 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0%;汽車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5%左右。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行業(ye) 企業(ye) 將如何發力?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和企業(ye) 。

  依托技術創新,破解“增量增收不增利”

  “今年以來,汽車產(chan) 銷同比穩定增長,新能源汽車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汽車整車出口大幅增長,汽車市場成為(wei) 經濟複蘇中的一抹亮色。”日前舉(ju) 辦的第十九屆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安鐵成說。不過,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也對年初開啟的大規模降價(jia) 促銷給行業(ye) 盈利帶來的影響有所擔憂。

  統計顯示,今年1至7月,汽車製造業(ye) 完成營業(ye) 收入53148.4億(yi) 元,同比增長11.8%;實現利潤2583.1億(yi) 元,同比增加1%,汽車製造業(ye) 利潤率為(wei) 4.9%,同比有所下降。“7月份,汽車行業(ye) 在成本同比增長6%的背景下,利潤率同比下降了30%。”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表示,總體(ti) 看,燃油車可實現盈利,但市場有所收縮,新能源汽車增長快,但亟須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破解“增量增收不增利”。

  日前舉(ju) 辦的2023蔚來創新科技日活動上,蔚來汽車宣布業(ye) 內(nei) 第一顆自研激光雷達主控芯片量產(chan) 。據介紹,該芯片在功耗降低50%、點雲(yun) 處理延遲優(you) 化30%的基礎上,每顆還能節省幾百元成本。蔚來還全方位展示了12項全棧自研技術,涵蓋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整車全域操作係統、芯片和車載智能硬件、電池、電驅及高壓係統等智能電動汽車核心產(chan) 業(ye) 鏈。

  “去年三季度以來,蔚來每季度研發投入約30億(yi) 元,營收占比超過20%,我們(men) 的投資策略是用當期的投入換取遠期的毛利。”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表示,除了擴大規模和加強管理,蔚來更加希望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為(wei) 此,蔚來已經搭建了分布在6個(ge) 國家的13個(ge) 研發團隊,全球研發人員超過1.1萬(wan) 名,申請全球專(zhuan) 利超過7300項。

  技術降本也讓小鵬汽車看到了提高盈利能力的潛力。日前,小鵬G9在根據用戶需求對內(nei) 飾和配置進行優(you) 化調整後,其頂配車型售價(jia) 下調了6萬(wan) 元。

  “廣州智造基地實現前艙和後地板一體(ti) 式鋁壓鑄後,焊接車間下車體(ti) 線投資節省30%、土地占用麵積節約40%、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7%以上。”小鵬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說,全麵升級“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的2024款小鵬G9,智能體(ti) 驗迭代周期縮短30%,車載智能係統的軟件適配成本降低85%,語音對話服務成本降低50%。“盡管調低了售價(jia) ,通過技術降本、管理降本、規模降本,G9的毛利甚至還有所提升。”何小鵬說。

  “去年,比亞(ya) 迪單車利潤8854元,今年上半年,補貼取消但銷量同比增長94.25%的比亞(ya) 迪單車利潤為(wei) 8362元,這說明實現規模效應依然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20萬(wan) 輛的廣汽埃安、接近14萬(wan) 輛的理想均實現了盈利,這讓其它車企對規模降本更有信心。

  創新合作模式,合資企業(ye) 加快轉型步伐

  9月21日,伴隨著一款由合資企業(ye) 90後年輕研發團隊主導開發的全新純電動概念車登場,東(dong) 風本田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正式發布,明年首款純電轎車將投放市場。

  推出由合資企業(ye) 中方主導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充分發揮國內(nei) 供應鏈靈活高效、快速響應、低成本等優(you) 勢,並補齊合資企業(ye) 智能網聯技術和應用短板,東(dong) 風本田此舉(ju) 開創了合資企業(ye) 智能電動化轉型的新模式。充分發揮中方合作夥(huo) 伴的技術和研發優(you) 勢,建立全新合作模式,漸成合資企業(ye) 中外雙方共識。

  7月26日,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宣布增資7億(yi) 美元持有小鵬汽車4.99%股份,雙方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合作初期將基於(yu) 小鵬G9共同開發兩(liang) 款針對中國市場的中型大眾(zhong) 品牌純電動汽車,預計2026年推出。與(yu) 此同時,奧迪與(yu) 上汽簽署諒解備忘錄,上汽集團將利用自身技術優(you) 勢,參與(yu) 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聯合產(chan) 品開發。

  “盡管沒有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的計劃,但在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車型開發上,我們(men) 已經探索出一條新路徑。”在上汽大眾(zhong) 總經理賈建旭看來,歐洲PHEV的開發理念是內(nei) 燃機驅動為(wei) 主、電驅動為(wei) 輔,純電續航裏程隻有幾十公裏,而在我國,PHEV的使用場景是電驅動為(wei) 主,內(nei) 燃機主要是為(wei) 了解決(jue) 用戶裏程焦慮,熱銷產(chan) 品的最大續航裏程已經超過200公裏,今年上半年,國內(nei) PHEV銷量增幅達91.1%。

  “按照既定計劃,到2025年,上汽大眾(zhong) 長續航PHEV將推向市場。這款產(chan) 品不僅(jin) 技術路線由上汽大眾(zhong) 提出,75%的開發工作量也由上汽大眾(zhong) 完成。”賈建旭說。

  “合資企業(ye) 快速健康發展,不僅(jin) 為(wei) 所在區域創造了GDP和就業(ye) ,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產(chan) 品、技術、供應鏈體(ti) 係、管理經驗和人才,其利潤分紅還給中方合作夥(huo) 伴發展自主品牌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廣汽集團總經理馮(feng) 興(xing) 亞(ya) 表示,麵對燃油車市場份額下降、跨國公司部分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不適應中國市場等挑戰,圍繞充分發揮中方母公司的技術、研發和成本優(you) 勢,中外雙方正全力探索嶄新合作模式,推動合資企業(ye) 健康發展。

  向海外市場要增量,汽車出口駛上快車道

  10餘(yu) 款國產(chan) 新能源車型亮相、近50家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參展……日前閉幕的2023年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上,來自中國的整車、動力電池、芯片、智能駕駛等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展出了最新的智能電動車產(chan) 品和技術,比亞(ya) 迪、東(dong) 風柳汽、零跑等車企,也發布了自己的歐洲市場戰略。

  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上汽集團海外市場累計銷售73.3萬(wan) 輛,同比增長26.4%,海外銷量占比24.8%,其中MG品牌在歐洲市場累計銷售15萬(wan) 輛,同比增長1.5倍。奇瑞汽車前8月累計出口55.8萬(wan) 輛,海外銷量占比超過52%。海外市場正成為(wei) 中國車企重要的增量市場。

  “零跑追求的是產(chan) 品和技術的全球化,我們(men) 的目標不僅(jin) 是成為(wei) 全球化汽車產(chan) 品生產(chan) 商,還要成為(wei) 智能電動汽車全麵解決(jue) 方案的提供者。”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說,未來兩(liang) 年,零跑5款全球化產(chan) 品將在歐洲、亞(ya) 太、中東(dong) 、美洲等地同步銷售。與(yu) 此同時,零跑還基於(yu) 日前發布的“四葉草”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提出了四種對外技術合作模式。“目前已經簽署了一個(ge) 下車體(ti) 級別的技術授權,以及一個(ge) 整車級別的技術授權。”朱江明透露。

  盡管我國汽車出口量持續高速增長,但挑戰依然不可小覷。“中國車企不僅(jin) 要麵對全球知名品牌成熟的國際化運營體(ti) 係競爭(zheng) ,還應協同應對特定領域技術專(zhuan) 利訴訟、碳排放壁壘、反傾(qing) 銷等貿易保護挑戰。”馮(feng) 興(xing) 亞(ya) 說。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王遠力也表示,歐盟對“電池護照”的要求提高了中國車企的出海門檻,對於(yu) 碳足跡的追溯也會(hui) 導致出口難度進一步加大,需要行業(ye) 共同應對。

  “汽車產(chan) 業(ye) 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鏈長、關(guan) 聯度高、帶動性強,發揮著工業(ye) 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工信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國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nei)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仍然存在,行業(ye) 穩增長任務較為(wei) 艱巨。

  針對當前形勢,《方案》圍繞加強優(you) 質產(chan) 品供給、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穩定燃油汽車消費、培育汽車出口優(you) 勢,提出了具體(ti) 的政策和思路。接下來,要統籌推進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籌支持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兩(liang) 大市場主體(ti) 消費,統籌利用好國內(nei) 和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鞏固拓展汽車行業(ye) 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