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綠色低碳發展是潮流所向、大勢所趨。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ye) 基地,在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既舉(ju) 足輕重,又任重道遠。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遍黃河上中下遊,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把舵領航、指引方向。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黃河入海口,並在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強調要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求山東(dong) 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工業(ye) 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dong)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要求,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wei) 抓手,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效,奮力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浴火重生,迎來蝶變。如今,山東(dong) 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標基本完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強勢開局,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挺起高質量發展產(chan) 業(ye) 脊梁
180個(ge) “十強”產(chan) 業(ye) “雁陣形”集群營收規模突破8.9萬(wan) 億(yi) 元,集群領軍(jun) 企業(ye) 276家,營收規模達3.1萬(wan) 億(yi) 元。7月,山東(dong) 公布2023年度入庫重點培育的“十強”產(chan) 業(ye) “雁陣形”集群和領軍(jun) 企業(ye) 名單,這樣一組數據引人注目。
“十強”產(chan) 業(ye) 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十強”產(chan) 業(ye) “雁陣形”集群和領軍(jun) 企業(ye) 不斷壯大,是山東(dong) 發展動能持續優(you) 化、發展質效不斷提升的印證。山東(dong) 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構建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奮力挺起高質量發展產(chan) 業(ye) 脊梁。
走進位於(yu) 濟寧市兗(yan) 州區的山東(dong) 太陽紙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綠色工廠的標誌十分顯眼,PM29文化用紙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幹淨清爽,數字化紙機正高效運轉。“紙張在生產(chan) 過程中需要用蒸汽幹燥,我們(men) 對設備原有工藝進行了綠色化、智能化改造,使同等克重的產(chan) 品噸紙蒸汽消耗量降低了200千克,車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00噸。”山東(dong) 太陽紙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澤華介紹。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山東(dong) 的寶貴家底和財富,不能當成“低端產(chan) 業(ye) ”簡單退出。山東(dong) 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wei) 主攻方向,滾動實施“萬(wan) 項技改、萬(wan) 企轉型”,10年來累計實施投資500萬(wan) 元以上技改項目超過10萬(wan) 個(ge) ,落地實施裕龍島煉化一體(ti) 化、日照精品鋼鐵基地等一批產(chan) 業(ye) 轉型重大項目,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煥發新活力。
既要固本也要興(xing) 新。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同時,山東(dong) 聚力突破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7個(ge) 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培育認定省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25個(ge) ,布局建設空天信息、磁懸浮、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不斷塑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guan) 鍵變量。山東(dong) 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台,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濱州渤海科創城、菏澤現代醫藥港等一批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在黃河流域加速崛起;聚焦“十強”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項目;強化創新主體(ti) 培育,沿黃9市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達到12000家。
創新引領,奏響高質量發展澎湃樂(le) 章。數據顯示,山東(dong) 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國第三,產(chan) 業(ye) 數字化指數居全國首位。今年上半年,山東(dong) “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0.9%,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55.6%;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達52%左右,實現“過半”的標誌性突破。
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
把二氧化碳“埋”在地下,同時把石油擠出來。在齊魯石化第二化肥廠,國內(nei) 首個(ge) 百萬(wan) 噸級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項目正平穩運行,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萬(wan) 噸,相當於(yu) 種植約900萬(wan) 棵樹。
“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既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又可以增加石油產(chan) 量,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齊魯石化化工工藝專(zhuan) 家耿濤說,項目投運以來,他們(men) 持續開展技術攻關(guan) ,優(you) 化生產(chan) 運行,不斷提升二氧化碳回收率,使二氧化碳裝置實現經濟運行。
山東(dong)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落實“雙碳”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
一手抓綠色低碳。山東(dong) 大力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分步出台碳達峰碳中和若幹措施、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能源、工業(ye) 、科技等15個(ge) 分領域工作方案、保障方案,構建起“1+1+N”政策體(ti) 係,“一業(ye) 一策”有序達峰。高效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快建設膠東(dong) 半島核電、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8382萬(wan) 千瓦,占總裝機的41.8%。
一手抓生態文明建設。山東(dong) 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ti) 布局,著力提高產(chan) 品、工序能效和能源利用率,對“兩(liang) 高”項目實施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yan) 格落實五個(ge) 減量或等量替代,推動重點行業(ye) 、企業(ye) 能效盡快達到全國先進或國際水平。近兩(liang) 年,山東(dong) 萬(wan) 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1.1%,已完成“十四五”任務目標的72%,大幅快於(yu) 時序進度。
一項項舉(ju) 措讓綠色成為(wei) 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亮麗(li) 底色。截至目前,山東(dong) 已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81家、綠色工業(ye) 園區16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e) 25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今年前8個(ge) 月,山東(dong) 以3.7%的用電增長,支撐了7.1%的工業(ye) 增速,充分反映出工業(ye) 節能降耗、結構優(you) 化升級的良好成效。”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胡薄說。
優(you) 化布局、加強協作,昂起山東(dong) 半島城市群龍頭
10月7日,位於(yu)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濟南黃河國際會(hui) 展中心一期項目迎來交付,一期展館首展進入倒計時。
濟南黃河國際會(hui) 展中心淨展覽麵積約51萬(wan) 平方米,分三期建設,建成後將成為(wei) 全球綜合規模最大的會(hui) 展中心,可滿足目前世界上所有類型展覽的需求,正式運營後將帶動130多個(ge) 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形成年產(chan) 值400億(yi) 元的會(hui) 展經濟產(chan) 業(ye) 園,助力濟南建設國內(nei) 領先、國際知名的會(hui) 展名城。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著眼於(yu) 發揮山東(dong) 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山東(dong) 推動城市群和都市圈集約高效發展,不斷優(you) 化完善“一群兩(liang) 心三圈”發展格局,編製出台山東(dong) 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做優(you) 做強濟南、青島兩(liang) 大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實施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行動,四個(ge) 省級新區加速起勢,促進山東(dong) 半島城市群能級持續提升。2022年,山東(dong) 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8.7萬(wan) 億(yi) 元,山東(dong) 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更加凸顯。
黃河貫穿東(dong) 西,實現流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協作。山東(dong) 強化沿黃省區交流合作,分年度出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際合作事項和重大活動清單,成立黃河流域自貿區聯盟、科創聯盟、產(chan) 教聯盟等重大合作平台,舉(ju) 辦黃河文化論壇等重大活動,建立黃河流域“11+1”海關(guan) 關(guan) 際一體(ti) 協同機製,布局建設內(nei) 陸港35個(ge) ,打造沿黃達海大通道,實現上中下遊協同聯動發展,唱響“黃河大合唱”。
大河奔騰,氣象日新。“十四五”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山東(dong) 將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wei) 功,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機遇,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不斷書(shu) 寫(xie)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王建 王佳聲 劉飛躍 孟一 劉芳芳)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