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沉睡水下300餘年 江蘇盱眙縣境內泗州古城將重見天日

發布時間:2023-10-23 10:55: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淮安10月22日電 (記者馬曉波)22日,記者從(cong) 江蘇省盱眙縣文旅產(chan) 業(ye) 招商推介會(hui) 上獲悉,有“水下龐貝”之稱的泗州古城將重見天日,相關(guan) 地段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文旅體(ti) 驗項目,再現唐宋時期的“水陸都會(hui) ”景象。

  泗州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yu) 盱眙縣西郊的淮河鎮。據盱眙縣博物館館長張春鵬介紹,泗州城始建於(yu) 北周,宋代擴建,隨著黃河奪淮、蓄清刷黃等曆史變遷頻繁遭受水害,至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終因水患被淹沒。

  2010年,江蘇省考古研究所啟動南水北調東(dong) 線工程二期文物保護控製性項目——泗州城遺址的考古勘探工作。2012年,由南京、徐州、鎮江、淮安等地博物館(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泗州城遺址先後發掘2.5萬(wan) 餘(yu) 平方米。近年來,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加快推進,泗州城遺址成為(wei) 江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22個(ge) 核心展示園之一。盱眙縣委書(shu) 記孫誌標表示,泗州城是隋唐運河最重要的漕運樞紐城市,未來規劃重點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文旅體(ti) 驗項目,總投資約60億(yi) 元。

  據了解,盱眙縣境內(nei) 有明祖陵、“第一山”題刻、黃花塘新四軍(jun) 軍(jun) 部紀念館、泗州城遺址。推動曆史文化“金名片”向經濟發展“金鑰匙”轉變,當地把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一把手”工程來抓,出台了一係列文旅惠企政策,設立了專(zhuan) 項引導資金,努力打通“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的現實轉化路徑。當天的推介會(hui) 上,環洪澤湖旅遊開發及基礎設施配套、城市桃源、龍蝦藝度假酒店綜合體(ti) 等13個(ge) 文旅產(chan) 業(ye) 項目簽約落地盱眙,總投資91.85億(yi) 元,涵蓋文旅資源開發、生態康養(yang) 、精品民宿、產(chan) 業(ye) 園區等多個(ge) 領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