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傅益東:更好探究古代絲路文明

發布時間:2023-11-01 15:1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2023年10月30日13版 版麵截圖

  原題:更好探究古代絲(si) 路文明(學術圓桌)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讓延續千年的古絲(si) 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完全可以從(cong) 古絲(si) 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si) 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古絲(si) 綢之路的開辟、發展及其重要作用,古絲(si) 綢之路與(yu) 經濟交流、文化交往等問題,一直是史學研究高度關(guan) 注的課題。當前,繼續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要求我們(men) 繼續深化古絲(si) 綢之路研究,探究古代絲(si) 路文明。

  關(guan) 於(yu) 古絲(si) 綢之路的研究,在中西交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關(guan) 於(yu) 古絲(si) 綢之路文獻材料搜集整理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都在拓展,與(yu) 古絲(si) 綢之路相關(guan) 的曆史、地理、語言、宗教、文字、考古、藝術等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通過推進古絲(si) 綢之路研究,我們(men) 更加深入地探究東(dong) 西方文明交流融匯的曆史,形成一些規律性認識,推動用中國話語闡釋古絲(si) 綢之路曆史。

  和平合作是基本前提。古絲(si) 綢之路之所以綿亙(gen) 萬(wan) 裏、延續千年,古絲(si) 綢之路上各國和平合作的政治環境是基本前提。曆史上,古絲(si) 綢之路上各國和地區廣大人民彼此和平合作的願望始終是主流。我國漢、唐、元時期強大的實力及其影響,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東(dong) 段和中段通行提供了安全的環境,進而促進了古絲(si) 綢之路的繁榮。回顧千年古絲(si) 綢之路發展史,中華文明始終以和為(wei) 貴,秉持“親(qin) 仁善鄰、協和萬(wan) 邦”的處世之道,與(yu) 古絲(si) 綢之路上的國家維係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外交關(guan) 係,讓古絲(si) 綢之路成為(wei) 各國和平發展、合作共濟的文明之路。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民相親(qin) 在於(yu) 心相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需要從(cong) 古絲(si) 綢之路研究中總結好和平合作的經驗,促進今天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和平合作的政治環境中夯實交流基礎、築牢交往根基。

  開放包容是重要支撐。古絲(si) 綢之路上的各國之所以能夠共同創造輝煌曆史,開放包容理念提供了重要支撐。據《後漢書(shu) 》記載,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之後,東(dong) 漢初年的古絲(si) 綢之路上出現了“馳命走驛,不絕於(yu) 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yu) 塞下”的繁華局麵。此後,古絲(si) 綢之路咽喉之地敦煌,在曆史長河中逐漸成為(wei) 中華文明同其他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瑰寶。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展現出兼收並蓄的博大氣象,以開放的眼光、包容的胸懷,廣泛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往,與(yu) 其他文明對話交流,進而和睦共處、和諧共生。古絲(si) 綢之路發展過程中所體(ti) 現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為(wei) 當代東(dong) 西方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提供了深刻啟示。

  互學互鑒是活力源泉。古絲(si) 綢之路交流史就是一部各國文明互學互鑒的曆史,這種互動過程為(wei) 絲(si) 綢之路成為(wei) 文化交流、文明融匯的大通道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甘肅省敦煌市的懸泉置遺址是體(ti) 現兩(liang) 漢時期古絲(si) 綢之路繁榮麵貌的重要標誌,懸泉漢簡中保留的古代文獻是東(dong) 西方文明互學互鑒的典型例子。這裏出土的漢簡《浮屠簡》說明了佛教的東(dong) 傳(chuan) 過程;而《論語》《孝經》等殘片的發現,則為(wei) 漢文化西傳(chuan) 提供了有力證據。此外,在兩(liang) 漢時期,先進的鋼鐵冶鑄技術沿古絲(si) 綢之路傳(chuan) 入中亞(ya) 和西方各國。在其後的交往交流中,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也沿著古絲(si) 綢之路相繼西傳(chuan) ,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積力之所舉(ju) ,則無不勝也;眾(zhong) 智之所為(wei) ,則無不成也。”我們(men) 要總結好古絲(si) 綢之路上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互學互鑒的曆史經驗,為(wei)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互利共贏是深層動因。古絲(si) 綢之路匯聚了各國的資源與(yu) 人員,成為(wei) 商貿往來、利益交匯的經濟動脈,中華文明所秉持的互利共贏理念成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上各國商貿繁榮的深層動因。曆史上,古絲(si) 綢之路呈現出“使者相望於(yu) 道,商旅不絕於(yu) 途”的陸上盛況,也展示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海上繁華。南宋紹興(xing) 年間,泉州市舶司的收入約占國家全部財政收入的5%。在這條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chan) 要素自由流動的經濟大動脈上,東(dong) 西方商品、資源等交流共享,使各國呈現出商貿繁榮、經濟進步的發展麵貌。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我們(men) 要深入研究古絲(si) 綢之路發展史中互利共贏這個(ge) 深層次動因,讓今天的共建國家更廣泛地開展國際合作,共同建設一個(ge) 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文學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