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雲和探索片區管家治理模式
“剛入住天欣花苑小區時,小區沒有物業(ye) ,也沒人管理,不少人亂(luan) 堆亂(luan) 放,小區環境很差,現在可大不一樣了。”連日來,麗(li) 水市雲(yun) 和縣元和街道獅山社區天欣花苑小區居民李鬱貴正忙著和技術人員調試小區的門禁係統,他告訴記者,他在退休前的“專(zhuan) 業(ye) ”就是社區治理,對社區事務比較熟悉,所以成為(wei) 了小區的第一位“片區管家”。
近年來,雲(yun) 和縣圍繞“村改居”、村社融合治理難題,尤其聚焦做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的“後半篇”文章,在元和街道獅山社區探索片區管家治理模式,凝聚基層治理合力,使社區由“散”變“整”,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據李鬱貴介紹,由於(yu) 無物業(ye) 管理,天欣花苑小區沒有保安,也沒有門禁係統,外來人員和車輛可以隨意進入。於(yu) 是,他和另一位“片區管家”劉林英一同召集鄰裏集體(ti) 討論,決(jue) 定從(cong) 小區廣告欄等收益中支出經費,安裝門禁和人臉識別係統,給小區裝上“智慧鎖”。“安裝門禁和人臉識別係統後,外麵的車輛進不來,居民停車不再難。”劉林英說,當訪客到來時,隻要打個(ge) 電話,居民坐在家裏用手機遠程開門,很是方便。
群眾(zhong) 有所呼,“管家”有所應。每次,隻要漏水、噪音等問題一出現,李鬱貴和劉林英總是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協助解決(jue) 問題。一些家長裏短的小糾紛,他們(men) 也是盡心盡力幫忙協調,促進鄰裏和諧,努力讓矛盾不出網格、糾紛不出社區。
目前,在獅山社區,像李鬱貴、劉林英這樣的片區管家共有38名。該社區圍繞黨(dang) 建引領,創新推行“黨(dang) 建+管家”基層治理模式,鼓勵回社區報到的離退休黨(dang) 員、社區黨(dang) 員、入黨(dang) 積極分子擔任片區管家,同時也聘請了一批責任心強、熱心公益的居民,通過整合多元力量、暢通工作機製等舉(ju) 措,努力把社區打造成化解矛盾糾紛、服務群眾(zhong) 的前沿陣地,構建和諧、和美、和睦的社區大家庭。
在“片區管家”上任前,城郊的獨山小區是比較有名的垃圾亂(luan) 堆、車輛亂(luan) 停、沒有物業(ye) 管理的“三不管”小區,不少回遷居民在樓前亂(luan) 堆木頭、舊家具。更有甚者,毀壞花壇裏的綠植,養(yang) 起了雞、鴨、鵝。“片區管家”李冬月說以社區議事協商會(hui) 議為(wei) 契機,引導居民共同製訂環境整治方案。由各樓棟長帶頭,清運樓前的木頭、舊家具等。
“把雞、鴨、鵝清理走之後,在花壇裏種點花花草草挺好,終於(yu) 可以幹幹淨淨過日子了。”這場轟轟烈烈的環境大整治有了效果,得到居民們(men) 的支持和肯定。據統計,獨山小區共對62戶的違章建築進行拆除,對亂(luan) 堆亂(luan) 放的雜物進行清移,清理綠化帶300餘(yu) 平方米,原本的“老大難”小區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的示範小區。
如今,在雲(yun) 和,“片區管家”越來越多,活躍在各個(ge) 居民區中,他們(men) 是政策宣講員、物業(ye) 監督員、信息報送員和矛盾調解員,有效收集了社情民意,解決(jue) 了社區治理難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