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產業旺 鄉村蝶變展新顏
產(chan) 業(ye) 興(xing) 、鄉(xiang) 村興(xing) ,產(chan) 業(ye) 旺、百姓富。近年來,阿拉善盟緊扣產(chan) 業(ye) 幫扶這一關(guan) 鍵環節,不斷加大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投入力度,持續加快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進程,進一步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多點開花,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後勁。阿拉善盟還立足獨特的區位和氣候優(you) 勢,積極調整種養(yang) 結構,以產(chan) 業(ye) 為(wei) 抓手,以市場為(wei) 導向,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因地製宜發展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逐步實現了“一村一品”,進一步提升了特色產(chan) 業(ye) 品牌知名度,有力地推動了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繪就了一幅幅生態宜居、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和諧幸福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
產(chan) 業(ye) 幫扶結碩果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動力足
一頭頭肉牛肥壯結實、毛色光亮,一峰峰駱駝膘肥體(ti) 壯、駝峰高聳……行走在阿拉善大地上,幫扶產(chan) 業(ye) 之花遍地盛開,碩果累累,處處湧動著奮進的力量。
2021年,自進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期以來,阿拉善緊扣產(chan) 業(ye) 幫扶這一關(guan) 鍵環節,不斷加大銜接資金項目投入力度,持續加快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進程。
走進位於(yu) 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鐵木日烏(wu) 德嘎查的黃土溝牛場,一棟棟標準化的現代牛舍整齊排列,牛舍裏一頭頭肥壯結實的肉牛悠閑地嚼著草料。該養(yang) 殖場占地113畝(mu) ,建有現代化牛棚11座、青儲(chu) 窖1處、儲(chu) 草棚1處,配備飼喂設備、粉碎機、叉車等各類機械,肉牛年出欄量達2000頭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政府的資金支持,不僅(jin) 解決(jue) 了飼草料的存儲(chu) 問題,也讓我們(men) 的肉牛養(yang) 殖規模從(cong) 1000頭增長到2800頭。”阿拉善左旗耕王農(nong) 牧業(ye) 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占祥告訴筆者,2022年,政府批複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280萬(wan) 元,用於(yu) 鐵木日烏(wu) 德嘎查的3座牛棚、草料庫以及6000平方米地麵硬化等養(yang) 殖配套項目建設。項目完工後,公司與(yu) 嘎查簽訂租賃合同,利用新建場地擴大養(yang) 殖規模,實現了嘎查增收和企業(ye) 增效的雙贏局麵。
“通過銜接資金的支持,嘎查的產(chan) 業(ye) 得到了發展,集體(ti) 經濟收入增長了20多萬(wan) 元。同時,嘎查還為(wei) 70周歲以上的70位老人代繳了合作醫療。隨著好政策的不斷落地,大夥(huo) 兒(er) 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鐵木日烏(wu) 德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學義(yi) 介紹說。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得興(xing) 旺。阿拉善左旗作為(wei) 自治區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旗,按照“一產(chan) 擴基地、二產(chan) 抓服務、三產(chan) 扶龍頭”的發展思路,加快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基本形成了農(nong) 牧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框架。其中,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全旗已建成規模化養(yang) 殖場63家,牲畜存欄總頭數達78.4萬(wan) 頭隻。僅(jin) 巴潤別立鎮,就有10多家企業(ye) 借助當地飼草料充沛的優(you) 勢,大力發展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
近年來,阿拉善左旗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農(nong) 畜產(chan) 品附加值。過去,經濟價(jia) 值不高的牛骨頭,現在也成了好原料,企業(ye) 對它進行了深加工,生產(chan) 出富含科技成果的保健產(chan) 品占領高端市場,形成了肉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閉環。內(nei) 蒙古天隆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生產(chan) 牛骨肽產(chan) 品的加工企業(ye) ,據該公司負責人楊磊介紹,牛骨肽是在傳(chuan) 承千年牛骨膏熬製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高新生物科技改良,進一步做了提純和深加工的一款產(chan) 品。“我們(men) 的生產(chan) 原材料全部選用阿拉善本地牛骨,通過企業(ye) 帶動,延伸擴寬阿拉善肉牛養(yang) 殖的產(chan) 業(ye) 鏈條,為(wei) 養(yang) 殖戶增收開辟新渠道,讓更多農(nong) 牧民受益。”楊磊說。
借得政策春風來,幫扶成效百花開。阿拉善雙峰駝存欄量占全國三分之一,被譽為(wei) “中國駝鄉(xiang) ”,其中阿拉善右旗駱駝存欄數就有6.8萬(wan) 峰。2021年以來,阿拉善右旗投入有效銜接資金3240萬(wan) 元,瞄準駝乳加工、科技研發、市場營銷等重點領域,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項目16個(ge) ,持續推動駝產(chan) 業(ye) 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走進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牧民張明紅的駝圈,百餘(yu) 峰駱駝個(ge) 個(ge) 膘肥體(ti) 壯,張明紅和家人正在忙著給駱駝投喂飼料。張明紅曾是嘎查的貧困戶,2019年在當地產(chan) 業(ye) 政策的扶持下,開始發展駝產(chan) 業(ye) ,當年依靠銷售駝奶收入23萬(wan) 元,這些年不但脫了貧,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家駝群養(yang) 殖結構得到調整,駱駝數量達150峰,今年擠奶母駝45峰,年純收入有望超過90萬(wan) 元。”張明紅高興(xing) 地說。
張明紅的生活變化,隻是阿拉善盟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成效的一個(ge) 縮影。據了解,2021年以來,全盟共安排下達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5.3億(yi) 元,重點圍繞“三大園區”和“菜籃子”工程建設、“肉乳絨果蔬健”等農(nong) 畜產(chan) 品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統籌謀劃實施了一批示範引領項目。“進入銜接期以來,我盟有效銜接資金在產(chan) 業(ye) 方麵的投入有3.4億(yi) 元,共實施了209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通過不斷完善產(chan) 業(ye) 項目利益聯結機製,有效增強了聯農(nong) 帶農(nong) 能力,推動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從(cong) 整體(ti) 脫貧後(2021年)的2.6萬(wan) 元,增長到2.9萬(wan) 元。今年,我盟在產(chan) 業(ye) 方麵投入的資金占比達63%,到2025年將超過70%。”阿拉善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郭光雄告訴筆者。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拓寬增收路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跑出加速度
金秋“豐(feng) ”景美、玉米收獲忙,阿拉善32.5萬(wan) 畝(mu) 玉米進入豐(feng) 收季,田間地頭滿目金黃,一幅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壯美畫卷在阿拉善大地徐徐展開。
連日來,在阿拉善左旗吉蘭(lan) 泰鎮希尼呼都格嘎查的田間,農(nong) 機手們(men) 熟練駕駛著收割機來回穿梭,玉米棒頃刻間就來到了運輸車上,車輛的轟鳴聲在田間地頭奏響了玉米豐(feng) 收的交響曲,“豐(feng) 收在望”變成“顆粒歸倉(cang) ”,處處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feng) 收景象。
隨手撕開幹皮的玉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散發著玉米成熟的清香。“今年的收成不錯,看這玉米棒個(ge) 頭大、顆粒飽滿,畝(mu) 產(chan) 得有1800斤,收獲的玉米秸稈還能打包成牛羊儲(chu) 備過冬的‘口糧’。”希尼呼都格嘎查農(nong) 戶額爾登巴特爾今年一共種植了300畝(mu) 玉米,看著收獲的玉米棒,他難掩心中的喜悅。
吉蘭(lan) 泰鎮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玉米生長,今年全鎮玉米種植麵積達3.7萬(wan) 餘(yu) 畝(mu) 。如今,隨著淺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機械化等生產(chan) 技術的運用,該鎮玉米畝(mu) 產(chan) 穩中有升。“秋收時節,我們(men) 都會(hui) 組織農(nong) 技人員及時深入田間地頭,在推廣優(you) 良品種的同時,開展科學管理技術培訓和指導,為(wei) 農(nong) 戶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把脈問診’服務,確保秋糧顆粒歸倉(cang) ,保障糧食高產(chan) 穩產(chan) 和農(nong) 民增收。”吉蘭(lan) 泰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主任侍競元介紹說。
深秋的阿拉善左旗溫都爾勒圖鎮的6萬(wan) 畝(mu) 玉米也迎來了豐(feng) 收季。走進溫都爾勒圖鎮賽漢塔拉嘎查,農(nong) 戶們(men) 正搶抓晴好天氣,利用收割機械和運輸車輛加緊收割玉米。伴隨著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連片的玉米瞬間倒下,金黃的玉米棒從(cong) 收割機噴湧而出,看到這般情景,賽漢塔拉嘎查種植戶張忠軍(jun) 心裏樂(le) 開了花。“今年我種了200多畝(mu) 玉米,目前已經全部收割完成,畝(mu) 產(chan) 2400斤左右。除去種子、水肥、人工等成本,畝(mu) 均純收入可達1500元以上。不僅(jin) 如此,收割後的玉米秸稈還能以每畝(mu) 100元的價(jia) 格出售,明年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如今“金燦燦”變成了“錢鼓鼓”,張忠軍(jun) 的種植信心更加十足。
阿拉善可耕種的土地肥沃,適宜發展各類農(nong) 作物產(chan) 業(ye) 。據阿拉善盟農(nong) 牧局農(nong) 業(ye) 科科長謝金庭介紹,今年,阿拉善盟依托豐(feng) 富的自然資源、優(you) 良的氣候條件,立足產(chan) 業(ye) 發展實際,高度重視玉米產(chan) 業(ye) 發展,把玉米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推進全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導產(chan) 業(ye) ,為(wei) 今年的糧食生產(chan) 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全盟農(nong) 牧部門高度重視秋季安全生產(chan) 工作,積極采取措施保秋收、保安全,確保糧食顆粒歸倉(cang) 。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近年來,阿拉善盟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堅決(jue) 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依托現有資源,持續深挖土地潛能,在“耕、種、管、收、售”等環節持續發力,不斷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拓寬增收渠道,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斷夯基賦能。在春天播種希望,秋天收獲驚喜,俯瞰阿拉善大地,滿眼金黃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好“豐(feng) ”景。
烏(wu) 蘭(lan) 布和示範區堅持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目標,以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為(wei) 導向,全麵推進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農(nong) 業(ye) 精品品牌培育,產(chan) 業(ye) 質量效益顯著提升,致富渠道不斷拓寬,農(nong) 牧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烏(wu) 蘭(lan) 布和示範區巴彥木仁蘇木舉(ju) 辦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惠民文藝表演、趣味運動比賽,慶祝豐(feng) 收成果。
“今年種植的經濟作物有辣椒、番茄,收入都挺可觀,比往年種的玉米、葵花都要好,我今年種了1000畝(mu) 地,相比過去幾年,收入都有所增長,日子越過越好了。”烏(wu) 蘭(lan) 布和示範區巴彥木仁蘇木農(nong) 民劉建興(xing) 說。
巴彥木仁蘇木是烏(wu) 蘭(lan) 布和示範區重要的現代農(nong) 業(ye) 承載區,現已形成葡萄、蔬菜、玉米、辣椒、規模養(yang) 殖、麵粉加工等產(chan) 業(ye) 發展集群,著力打造了“君蓉瓜子”“全麥麵粉”等特色知名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這些獨具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不僅(jin) 品質好,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還成為(wei) 當地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
“把我們(men) 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進行深加工,這樣就把價(jia) 值體(ti) 現出來了,經濟效益也好了。”烏(wu) 蘭(lan) 布和示範區巴彥木仁蘇木上灘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吳軍(jun) 旗說。
在金秋葡萄成熟時節,走進內(nei) 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有限公司1萬(wan) 畝(mu) 葡萄基地,一串串成熟飽滿的葡萄掛滿枝頭,工人們(men) 正忙著將葡萄采摘入筐,送入車間內(nei) 進行除梗破碎、發酵儲(chu) 存,經過發酵後可灌裝入瓶上市銷售。內(nei) 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ye) ,憑借產(chan) 區優(you) 勢和先進的工藝、高品質的原料和獨特的口感,在國內(nei) 外葡萄酒質量大賽中屢獲殊榮。
“種植的葡萄將近1萬(wan) 畝(mu) ,主要的品種有赤霞珠、蛇龍珠、品麗(li) 珠等。目前,可采收的葡萄能達到2000噸。”內(nei) 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卿海說。
烏(wu) 蘭(lan) 布和示範區充分發揮農(nong) 業(ye) 資源優(you) 勢,突出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建設,推動農(nong) 業(ye) 與(yu) 旅遊、文化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高標準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不斷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日子越過越幸福。
黨(dang) 建引領聚合力 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致富路
沙漠旅遊星空房、集裝箱民宿配套齊全,吸引大量遊客前來住宿和品味美食;“魚菜共生”大棚內(nei) 鱘魚肥碩、蔬菜長勢旺盛;特色養(yang) 殖精準化定位、規範化管理、示範化推進……走進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鄉(xiang) 村陌野,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場景,彰顯著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強勁動能。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基礎。近年來,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堅持把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提升農(nong) 村牧區基層黨(dang) 組織組織力和推進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運用“黨(dang) 建+”發展模式,統籌謀劃、全力推進,探索出“一村一品”的差異化發展道路,走上了富民強村的致富之路。如今,該示範區17個(ge) 嘎查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全部超過10萬(wan) 元。
騰格裏額裏斯鎮烏(wu) 蘭(lan) 哈達嘎查曾經是被稱為(wei) “沙裏窪”的貧困嘎查。如今,烏(wu) 蘭(lan) 哈達嘎查依托境內(nei) 通湖旅遊景區,把過去牧民一家一戶的“小生產(chan) ”引入景區的“大市場”,建設了星空獨棟、集裝箱民宿、金字塔帳篷、露台小木屋等配套齊全的設施,開啟了網紅打卡點“沙裏瓦”民宿,吸引大量網紅前來打卡拍照。通過旅遊業(ye) 發展,嘎查分紅收入由最初的66萬(wan) 元上升至300多萬(wan) 元,家家戶戶走上了致富路。
“我們(men) 通過以‘黨(dang) 支部+旅遊合作社+農(nong) 牧戶’的發展模式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集體(ti) 經濟突飛猛進,嘎查也由過去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今後,我們(men) 將依托區位、資源等優(you) 勢,積極打造‘一沙一湖一濕地,一步一景一重天’的旅遊勝地,進一步帶動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烏(wu) 蘭(lan) 哈達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雄鷹說。
近年來,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針對嘎查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存在的項目規模小、產(chan) 業(ye) 化低、帶動能力弱等問題,積極引入龍頭企業(ye) ,探索建設嘎查村集體(ti) 經濟“黨(dang) 支部+企業(ye) +合作社”發展模式,整合土地資源、集中有限資金、強化企業(ye) 合作,成立農(nong) 牧民合作社98個(ge) ,充分發揮強村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輻射功能,為(wei) 嘎查村集體(ti) 經濟壯大奠定了長遠的發展基礎。
如今,該示範區通過“黨(dang) 建+”發展模式,嘎查村特色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不僅(jin) 補齊了發展短板、拓寬了群眾(zhong) 增收渠道,還大力提升了基層黨(dang) 組織“造血”功能,實現了集體(ti) 經濟更有活力、更可持續發展。“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以打造‘一村一品’為(wei) 抓手,不斷厚植嘎查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基礎,讓農(nong) 牧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路子’越走越寬。”示範區黨(dang) 工委委員、黨(dang) 群工作部部長劉戰利說。
近年來,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蘇木依托5A級景區胡楊林景區的核心區優(you) 勢,通過黨(dang) 建引領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以“黨(dang) 支部+合作社+企業(ye) +農(nong) 牧戶”合作共贏模式,按照合理布局、科學管理、規模經營的思路,幫助群眾(zhong) 增收,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每年入秋,額濟納旗便迎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金色胡楊林,因臨(lin) 近額濟納旗胡楊林5A級景區,前來巴彥陶來蘇木和八道橋遊玩“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烏(wu) 蘇榮貴嘎查的牧民嘎拉朝魯和他的駱駝也變得格外忙碌。
據巴彥陶來蘇木烏(wu) 蘇榮貴嘎查牧民嘎拉朝魯介紹,今年胡楊節期間,嘎查合作社的近120峰駱駝參與(yu) 到八道橋旅遊項目中,到目前為(wei) 止,每峰駱駝可創造3000元左右的收入。
走進巴彥陶來蘇木昂格茨音陶來嘎查的田園蜜鄉(xiang) 民宿,幹淨整潔的小院裏,臥室、客廳、衛生間等設施齊全。據了解,昂格茨音陶來嘎查民宿已經開了5個(ge) 年頭。多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王軍(jun) 林和村民聯合嘎查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將嘎查416間院落利用起來發展民宿,將本地民俗特色與(yu) 現代藝術相融合,打造出別具風格的民宿,熱情周到的服務和規範嚴(yan) 格的管理,受到眾(zhong) 多遊客的好評。
“我們(men) 的民宿從(cong) 國慶節訂到了10月20日,遊客大多數都是來自上海、北京等城市,還有一部分是海外遊客,每年的收入大概在1.3萬(wan) 左右。”巴彥陶來蘇木昂格茨音陶來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軍(jun) 林說。
該蘇木堅持黨(dang) 建引領發展,充分發揮黨(dang) 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織牢“民宿+旅遊+種植業(ye) ”產(chan) 業(ye) 鏈,著力打造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集中點,把培育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家庭農(nong) 牧場作為(wei) 引領農(nong) 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家庭農(nong) 牧場和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動380餘(yu) 戶農(nong) 牧民參與(yu) 旅遊服務行業(ye) ,累計接待遊客12萬(wan) 人次,綜合收入達1600萬(wan) 元,極大地促進了全蘇木農(nong) 牧民致富增收。
“巴彥陶來蘇木堅持黨(dang) 建引領,依托胡楊林打造特色課堂‘胡楊樹下理論宣講’,以‘線下宣講’結合‘線上學習(xi) ’,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凝聚不竭動力。依托額濟納旗胡楊林5A級景區區位和資源優(you) 勢,打造了集田園蜜鄉(xiang) 風情街、土爾扈特民族文化園為(wei) 一體(ti) 的田園旅遊綜合體(ti) ,同時,推動黨(dang) 支部領辦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牧場,推進現代農(nong) 牧業(ye) 、紅色文化旅遊、鄉(xiang) 村旅遊深度融合,拓寬了農(nong) 牧民增收渠道,激活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久動力。”巴彥陶來蘇木黨(dang) 委書(shu) 記藺江說。(劉宏章 侍新元 趙小麗(li) )
(本版圖片由阿拉善盟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