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23家老字號企業亮相進博會 展現老字號匠心傳承

發布時間:2023-11-07 15:43:00來源: 新華日報

  11月5日,第六屆進博會(hui) 開幕,來自江蘇的23家老字號企業(ye) 帶著120餘(yu) 件“看家產(chan) 品”亮相,展現老字號獨特技藝和匠心傳(chuan) 承。

  步入江蘇人文交流展區,白牆黛瓦下,蘇式園林移步易景的造景手法,將山、亭、竹、石融為(wei) 一體(ti) ,構成一幅靈秀畫卷:傳(chuan) 統和現代交織,老字號用他們(men) 的方式守護非遺技藝,推動新一代傳(chuan) 承。

  百年技藝走向嶄新未來

  “首先把顏色均勻地塗在色刷上,再刷到木版上。然後將宣紙輕放在木版上,用棕櫚刷來刷印,可多刷幾次讓紋理更細膩。接下來,用膠泥固定另一塊木版,刷印新的顏色。”90後匠人趙詩恒現場介紹“餖版、拱花”印法,這一藝術作品名為(wei) “十竹齋箋譜”。

  這一技法的發明可以追溯到明代末年,依色分版、靈活套印的彩色套印法,以及利用版麵凹凸進行壓磨使畫麵拱起的特殊技法,讓圖案的視覺呈現色彩豐(feng) 富、層次分明,文人雅士常用其設計精美的信紙,寫(xie) 信寄情、題詞唱和。因為(wei) 圖樣多成套出現,故演變成“譜”。

  “信紙上印著山水、花鳥、古物等淡雅圖案,是中國人獨有的審美和雅趣。十竹齋箋譜裏大半的圖案出自《論語》《詩經》,繪畫圖樣也是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載體(ti) 。”趙詩恒說。

  在箋譜互動區,有了人工智能技術加持,參觀者動動手指組合充滿美感的圖文元素,就能完成獨屬於(yu) 自己的箋譜。彩蝶翩飛、竹林搖曳、瓜果盈籃……記者製作的箋譜上,一股江南的清風徐徐吹來。

  珠寶、瓷器、刺繡、檀香扇等也將技術傳(chuan) 承融入時代發展。

  江蘇籍老字號子岡(gang) 珠寶的原創切工鑽石“十一朵玫瑰”第二次走進進博會(hui) 。蘇州子岡(gang) 珠寶有限公司掌門人郭忠華介紹,“這次我們(men) 帶來原創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多刻麵鑽石保持者的‘十一朵玫瑰’切工鑽石,還有天然鑽石、培育鑽石、莫桑石3種材質,其中培育鑽石、莫桑石原材料均為(wei) 中國生產(chan) ,可謂是‘國貨潮品’。”

  江蘇人文的傳(chuan) 承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複刻,而是與(yu) 現代文化交互、融合,將技法用於(yu) 當下,恰如這次江蘇館的主題,將“江河風物,美好如蘇”帶給世界。

  非遺奢侈品走向世界

  這幾年,圍繞產(chan) 業(ye) 化,南京雲(yun) 錦沒少下功夫。以金銀線、彩色絲(si) 線織成的絢麗(li) 雲(yun) 錦,因操作難度高、技藝複雜,拽花工和織手需要兩(liang) 人相互配合,一天隻能生產(chan) 五六厘米。寸金寸錦,好的圖案更是一物難求。

  “這是一件複刻漢服,原型為(wei) 明孝端皇後吉服。得益於(yu) 最新的數字化繪圖軟件技術,意匠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5—2倍。”南京雲(yun) 錦研究所何冠奕介紹,該複刻版經過3年研究、6次改版設計、12次定染校色才完成。隨著科技協助工匠提高生產(chan) 效率,部分雲(yun) 錦可以實現小批量生產(chan) 。

  雲(yun) 錦的可貴之處不僅(jin) 在於(yu) 將中國絲(si) 綢最高技術水平展現給更多普通百姓,作品還與(yu) 流行文化互相賦能。現場一款憨態可掬的粉色老虎禮盒——《虎嗅薔薇》,設計概念取自明清時期官服上的“虎補”圖案,結合“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詩意表達。禮盒中有絲(si) 巾、胸針,絲(si) 巾圖樣來自“虎補”,胸針則根據“虎補”龍虎額頭花紋以雲(yun) 錦技藝製作。

  “我們(men) 正在拓展境外分銷商,小批量售賣定製產(chan) 品。同時在申請中歐地理標誌,尋找供應鏈合作夥(huo) 伴,為(wei) 境外貿易做準備。”何冠奕說。

  讓非遺走向大眾(zhong) 生活,是對非遺最好的傳(chuan) 承,也是對手藝人最大的支持。蘇州繡娘絲(si) 綢有限公司不僅(jin) 帶來蘇派旗袍,還將形似花朵、草葉、蝴蝶的非遺盤扣用在胸針、掛墜等文創藝術品上,從(cong) 材質、造型結構到意蘊表達上有了全新變化,也更適合現代人使用。

  點鑽、掐絲(si) 、琺琅彩、手工篆刻……每一個(ge) 工藝都需要數道工序,是手工藝匠人的智慧結晶。南通老天寶為(wei) 進博會(hui) 設計的千裏江山係列琺琅飾品,將青綠山水刻畫在首飾上。因工藝特殊,色彩暈染出細膩的漸變層次,青綠交輝間描繪出不一樣的錦繡河山。品牌主理人劉芳說,“中國珠寶曆史悠久、富有內(nei) 涵,製作的工藝種類非常多,我們(men) 傳(chuan) 承推廣也不斷創新。老天寶旗下子品牌已經推出中國、意大利工匠聯手打造的精美首飾。”

  舌尖美食融入傳(chuan) 統文化

  江蘇是產(chan) 茶大省,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孕育了多樣的茶製作技藝和茶葉老字號。如今,江蘇的“茶”故事仍在續寫(xie) 。

  在蘇州市李良濟健康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展台前,記者看到6款養(yang) 生茶。其中一款沉香晚安茶,用酸棗仁等中藥材製作,且專(zhuan) 門做成茶包銷售。百年老字號李良濟從(cong) 一間藥鋪起家,根植傳(chuan) 統中醫藥文化,四代傳(chuan) 承人恪守祖訓、傳(chuan) 承創新,向世界講述著養(yang) 生飲品的新活力,也展現傳(chuan) 統中醫藥文化的魅力。董事長李建華告訴記者,“我們(men) 將持續開發傳(chuan) 統中醫藥的養(yang) 生力量,深入挖掘消費者需求,研發更適合現代人的養(yang) 生產(chan) 品。同時,從(cong) 年輕化、個(ge) 性化等維度著手,持續不斷地為(wei) 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個(ge) 性化的養(yang) 生產(chan) 品和更好的消費體(ti) 驗。”

  在中間展台,冠生園的鴨血粉絲(si) 湯係列、桃源村的“金陵印象”糕點、仁昌順的新式茶點、楚王食品的山楂糕等,讓美食愛好者流連忘返。

  速食包裝冠生園鴨血粉絲(si) 湯係列在電商平台一年銷售過億(yi) 元。“不用來南京,就能吃到最地道的鴨血粉絲(si) 湯。我們(men) 是相信老品牌的,也希望多試試江蘇經典小吃。”一名來自陝西的觀展商告訴記者。

  江蘇的老字號針對不同消費群體(ti) 、不同消費場景推陳出新。乾生元聯合蘇州博物館推出“一團和氣”文創禮盒,蘇州人不僅(jin) 把這個(ge) 圓滾滾、紅豔豔的胖娃娃形象展現在絲(si) 綢上,還運用在食品中。

  老字號是文化的表達,也是文明交流的語言。賞、用、玩、食之間,江蘇老字號產(chan) 品突破語言、地域、技藝,既是商品、也是藝術,更是江蘇與(yu) 世界的對話。(陳嫻 宋曉華 王夢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