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紮實推進第二批主題教育
《人民日報》2023年11月9日1版 版麵截圖
原題: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紮實推進第二批主題教育——
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學思想 強黨(dang) 性 重實踐 建新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時強調:“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建久安之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要以主題教育為(wei) 契機,教育引導廣大幹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
第二批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開展主題教育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工作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廣大幹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為(wei) 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凝聚起強大力量。
學出責任擔當,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要強化責任擔當,堅持打基礎利長遠,紮實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
雨過天晴,位於(yu) 三峽庫區中心地帶的重慶忠縣,江麵景色分外宜人。“現在江麵漂浮物少多了,今年10月庫區再次蓄水至175米高程,工作之餘(yu) 還能欣賞平湖美景。”清漂工人周康明見證了庫區生態的變化。
圍繞修複生態、整治環境工作,忠縣在縣城實施園林綠化補缺提質、“坡坎崖”綠化美化等工程,在鄉(xiang) 村實施生態環境係統治理,長江兩(liang) 岸以柑橘、筍竹為(wei) 主的“生態走廊”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12個(ge) 百分點。結合開展主題教育,當地聚焦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的難點堵點,建立“七鏈協同”抓產(chan) 業(ye) 、“走宣解”服務民營經濟等機製,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同時,加快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如何使綠水青山產(chan) 生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沿江省市以主題教育為(wei) 契機,自覺運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探索生態價(jia) 值轉化路徑,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江西九江市武寧縣東(dong) 山村,村民此前多以養(yang) 魚捕魚為(wei) 業(ye) 。廬山西海水域實施全麵禁捕後,東(dong) 山村打造濱湖生態村,建設生態產(chan) 業(ye) 園,生態價(jia) 值產(chan) 品轉化比例在村集體(ti) 經濟中已達75.7%。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武寧縣抓實調查研究,構建謀題、破題、解題“全過程”閉環落實鏈條,探索“林長+基層林業(ye) ”聯管共治新模式;發揮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轉化中心平台作用;積極推進林業(ye) 碳中和、林業(ye) 碳匯計量監測試點,發展碳匯經濟。
學出工作本領,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
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關(guan) 鍵是要把思想方法搞對頭。主題教育中,沿江省市從(cong) 黨(dang) 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力量,提高工作本領,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guan) 係,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wei) 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湖北黃石市,這座因礦而興(xing) 的資源型城市,通過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chan) 業(ye) 、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正在轉型成為(wei) 一座生態園林城。主題教育中,黃石市聚焦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難點問題,堅持邊學習(xi) 、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引導全市各級黨(dang) 組織自覺扛起責任,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把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升級作為(wei) 重中之重,持續加大投入,實施工業(ye) 技改項目,一批重點企業(ye) 競爭(zheng) 力顯著提升。
如何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you) 勢、人才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沿江省市堅持創新引領發展,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擔當。
“真是幫我們(men) 解了燃眉之急!”江蘇雷博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汪竹說。這家位於(yu) 江蘇江陰高新區創業(ye) 園的高科技企業(ye) ,隨著產(chan) 品不斷迭代升級,生產(chan) 用地日益緊張。主題教育中,創業(ye) 園黨(dang) 組織在調研中了解到企業(ye) 的困難,第一時間解決(jue) 了難題。
江陰市在主題教育中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領域,確定調研課題37個(ge) ,黨(dang) 員幹部開展進企入廠、進鎮(街道)入村(社區)、進門入戶“三進三入”大走訪,推動解決(jue) 發展難點堵點問題。
學出政治能力,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
長江經濟帶作為(wei) 流域經濟,如何把自身發展置於(yu) 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考驗著廣大幹部的政績觀和政治能力。主題教育中,沿江省市著力增強區域交通互聯性、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上下功夫。
上海市鬆江樞紐建設工地,施工現場熱火朝天,3000餘(yu) 名工人幹勁十足。作為(wei)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重要支點,鬆江樞紐建成後可直達80%以上長三角主要城市,還將依托中歐班列、中老班列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助力上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上海市鬆江區堅持把開展主題教育同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結合起來,牢牢把握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重大機遇,緊扣“實”的導向、運用“聯”的方法、貫徹“嚴(yan) ”的要求,從(cong) 解決(jue) 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具體(ti) 問題出發,切實把學習(xi) 成果轉化為(wei) 幹事創業(ye) 的本領、創造性執行的能力。
區域協同發力,共享發展成果。主題教育中,沿江省市堅持以學促幹,進一步完善省際協商合作機製,穩步推進生態共同體(ti) 和利益共同體(ti) 建設,努力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
“現在,保護赤水河已經是沿河群眾(zhong) 的共識。”雲(yun) 南昭通市鎮雄縣銀廠村的74歲老黨(dang) 員常呂共已經義(yi) 務巡河30多年,每周都要繞著村裏的河道走一遭。
赤水河是長江上遊一級支流,流經雲(yun) 貴川三省。主題教育中,昭通市召開調研座談會(hui) 、群眾(zhong) 會(hui) ,收集意見建議832條,確定“河長製”、“兩(liang) 汙”治理等9方麵40項重點任務,形成大抓保護治理的總體(ti) 思路、具體(ti) 對策和有力舉(ju) 措。昭通市還聯合貴州畢節市、四川瀘州市,共同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健全跨省市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機製,目前已開展川滇黔三省交界區域聯合執法檢查4次。
堅持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沿江省市黨(dang) 員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進一步提高,攻堅克難、幹事創業(ye) 的精氣神更加振奮,主題教育煥發出來的學習(xi) 、工作熱情正轉化為(wei)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本報記者曹玲娟、朱磊、楊文明、姚雪青、範昊天、王欣悅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