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南京“卷起來”的音樂節,圖什麽?
大學生樂(le) 迷孫浩這段時間忙著趕場,“我加了N個(ge) 展演群組,跑了多場音樂(le) 節,也認識了不少圈內(nei) 人”。連日來,老山、江心洲、五馬渡、天生橋、樺墅村……南京的音樂(le) 節可謂遍地開花。熱鬧人氣背後的消費拉動,抑或節會(hui) IP背後的城市運營,貌似“卷起來”的音樂(le) 節到底圖什麽(me) ?
樂(le) 迷、商家聞風而至
孫浩說,音樂(le) 節是年輕人普遍歡迎的文娛活動,這些展演群組建不久就成長為(wei) 500人的大群。至於(yu) 自己去看哪一場,咖位級別、演出價(jia) 格以及群內(nei) 活躍度都是選擇的X因素。
10月28日,南京江豚音樂(le) 節舉(ju) 辦的第一天,安徽宣城來的蘇家福在舞台近處嗨了整場,他高舉(ju) 雙手跟著節奏擺動,在歌唱呼喊中釋放心情。孫浩和朋友們(men) 坐在位置稍遠的“充氣沙發區”,盡情享受周末的休閑時光。
連著兩(liang) 天,江豚音樂(le) 節共計接待近4萬(wan) 名觀眾(zhong) ,其中外地遊客占到了七成,不少人以“音樂(le) +短途遊”為(wei) 此行安排。“白天享受視聽盛宴,晚上散場還可以和朋友逛巷弄、品美食。”在蘇家福看來,音樂(le) 和旅行是年輕人的“解壓閥”,音樂(le) 節很好地將二者合而為(wei) 一。孫浩說,相較於(yu) 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更實惠也更自由,隻要音樂(le) 節的陣容足夠吸引人,在不影響上課和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他大都樂(le) 於(yu) 參加。
趕場而來的還有各路商家。除了咖啡、金桔檸檬、羊湯麵、地墊等攤販,火爆的音樂(le) 節還帶動了周邊的住宿。建鄴區卓美亞(ya) 酒店市場營銷總監邱蕊介紹,他們(men) 酒店的261間客房在10月27日、28日兩(liang) 天一房難求,與(yu) 尋常周末相比入住率提高了20%。
在江豚音樂(le) 節現場,愛瑪電動車外擺攤位尤為(wei) 顯眼。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王馨悅說,這已經是愛瑪今年參與(yu) 的第8場音樂(le) 節,活動對品牌營銷的助力不容小覷。截至目前,愛瑪通過舉(ju) 辦追星音樂(le) 節,線下推廣活動讓其小紅書(shu) 賬號漲了4萬(wan) 粉絲(si) 。
文旅潛力厚望所寄
觀眾(zhong) 追星為(wei) 熱鬧,商家捧場為(wei) 人氣,南京多區紛紛辦起音樂(le) 節,無疑是看中了其強大的文旅潛力。其中,地處南京南部的溧水區最具話語權。近年來,當地在天生橋景區開辟出占地約7萬(wan) 平米的天生音樂(le) 穀,以咪豆音樂(le) 節為(wei) 王牌意欲打造一個(ge) “音樂(le) 節矩陣”。
10月最後一個(ge) 周末,天生川流音樂(le) 節在溧水天生音樂(le) 穀舉(ju) 辦,這是該區打造的第四個(ge) 音樂(le) 節品牌。“‘天生川流’這次為(wei) 全區帶來日均萬(wan) 餘(yu) 名的遊客量,品牌成長還有很大潛力;我們(men) 培育了10年的咪豆音樂(le) 節已經實現長期盈利。”溧水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韋仁健認為(wei) ,音樂(le) 節能夠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動吃住行等多方麵消費。
如今,咪豆音樂(le) 節的客流已從(cong) 最初以南京主城區市民為(wei) 主發展為(wei) 外地遊客為(wei) 主,且90%是3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ti) ,在2021年還曾創下5天接待94.5萬(wan) 客流的紀錄。“天生音樂(le) 穀已成為(wei) 溧水音樂(le) 節的永久舉(ju) 辦地,為(wei) 此,天生橋景區還順勢打造了玫瑰花海、彩虹滑道、無動力遊樂(le) 船等項目,‘音樂(le) +’形成良性發展。”韋仁健說。
咪豆音樂(le) 節的檔期是“五一”,天生橋景區周邊的酒店、民宿產(chan) 品早在3月底就已提前售空。溧水文旅為(wei) 此整合資源、引入露營,串聯“音樂(le) 節+民宿”“音樂(le) 節+露營+交通”旅遊產(chan) 品,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比如,山凹村組合套餐在推出6小時內(nei) 所有房源全部售罄;駱山花火露營公園特色咪豆露營套餐售價(jia) 接近2000元,推出後同樣供不應求。
近日,南京主城老下關(guan) 的濱江歡樂(le) 舞台同樣迎來了音樂(le) 節,江邊爵士音樂(le) 秀場地規模有限,主打公益性,也融入更多市集元素。鼓樓區商務局副局長陳貫源介紹,今年以來,該區啟動了下關(guan) 濱江岸線“複興(xing) 計劃”,從(cong) 中山碼頭到南京長江大橋南堡公園的近代工業(ye) 遺存和民國建築,因地製宜注入新的文化和商業(ye) 內(nei) 容,本次音樂(le) 節的舉(ju) 辦意在增添老下關(guan) 的商業(ye) 氛圍,為(wei) 期三天的活動場場爆滿。
市場難免“大浪淘沙”
業(ye) 內(nei) 觀點認為(wei) ,盈利的音樂(le) 節會(hui) 占比隻有10%左右。而紮堆舉(ju) 辦的音樂(le) 節,也會(hui) 帶來審美疲勞的風險。
“大型音樂(le) 節往往意味著高昂的成本。某種意義(yi) 上,這也是一場豪賭。”江豚音樂(le) 節運營方南京匯特影視創意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梁透露,為(wei) 了籌辦江豚音樂(le) 節,他們(men) 前期投入在千萬(wan) 元以上,僅(jin) 靠門票收入很難回本,冠名、周邊、外擺等收入就由音樂(le) 節的規模、人氣決(jue) 定。在他看來,缺乏持久運營思維的音樂(le) 節品牌,注定將經曆市場的大浪淘沙。
建鄴區文旅局副局長陸萍認為(wei) ,培育音樂(le) 節品牌不能做“一錘子買(mai) 賣”。從(cong) 首屆江豚音樂(le) 節來看,活動的反響不錯,原因之一便在於(yu) 不做大雜燴式的“拚盤音樂(le) 節”,兩(liang) 天的活動主題鮮明,更加注重垂直用戶。此外,南京是全國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居的城市,音樂(le) 節主辦方活用江豚IP,並與(yu) 雲(yun) 錦博物館及江豚科教中心聯名推出了周邊產(chan) 品,未來還將為(wei) 音樂(le) 節賦予更多南京印記。
在韋仁健看來,看似是短期、孤立的音樂(le) 節活動在某個(ge) 城市的落地,實際上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蘊、經濟水平、消費能力等城市基礎,開放度、包容度、友好度等城市氣質,運營力、組織力、吸引力等綜合要素孕育的結果。除了保障有序的節會(hui) 秩序,咪豆音樂(le) 節還經曆了多次自我升級,如第九屆咪豆音樂(le) 節新增電音舞台,雙舞台同台亮相獲得不少好評。
“隻有打造城市文旅與(yu) 音樂(le) 節相互承接、相互孵化、相互共生的環境、機製、氛圍和市場,大中小演出常態化、持續化,管理者、藝術家、消費者形成一個(ge) 牢固的文化產(chan) 業(ye) 共同體(ti) ,產(chan) 生具有黏性的城市文化認同感,城市才能依托音樂(le) 節、演唱會(hui) 等文化演藝,打造出自身獨異性的演出品牌。”韋仁健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