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場地共享促全民健身(金台隨筆)

發布時間:2023-11-10 15:11:00來源: 人民日報

  如果你生活在浙江杭州,隻需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完成注冊(ce) 審核後,便可前往家門口具備開放條件的中小學體(ti) 育場地鍛煉。如此便捷的健身體(ti) 驗,得益於(yu) 杭州對校園體(ti) 育場地設施向社會(hui) 開放的持續探索。目前,杭州共有905所學校向社會(hui) 開放體(ti) 育場地(館),占全市中小學校和中職學校比重約93%,為(wei) 人們(men) 在家門口運動健身提供了好去處。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但全民健身的“熱”和健身場地的“缺”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除了擴大增量之外,盡力盤活存量資源,無疑是可行的辦法。根據第六次全國體(ti) 育場地普查數據,教育係統管理的體(ti) 育場地在數量上約占全國的39%,麵積占比超53%;但相關(guan) 研究顯示,僅(jin) 有約三成的校園體(ti) 育場地對外開放。

  實際上,2009年公布的《全民健身條例》中就明確提出,“公辦學校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向公眾(zhong) 開放體(ti) 育設施”。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體(ti) 育法也鼓勵和支持機關(guan) 、學校、企業(ye) 事業(ye) 單位的體(ti) 育場地設施向公眾(zhong) 開放。因此,對於(yu) 校園體(ti) 育場地開放不應還停留在“該不該”“要不要”的討論層麵,而是要想辦法解決(jue) 好“怎麽(me) 開”“如何開”的實際問題。

  開放體(ti) 育場地是一件惠民實事,為(wei) 解決(jue) “健身去哪兒(er) ”打開了突破口,但與(yu) 之伴生的一係列問題也需要得到妥善解決(jue) 。比如,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如何維護,市民意外受傷(shang) 誰來負責,增加的管理成本誰來買(mai) 單……要把校園體(ti) 育場地開放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不能“一說了之”,也不能“一開了之”,科學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從(cong) 杭州的經驗探索來看,上述顧慮均有不錯的解法:比如,根據學校是否寄宿、有無晚自修等現實情況將其分類,製定不同的開放政策,避免“一刀切”;通過“三員”管理模式,由安全員負責維護進出校園秩序,管理員負責場地巡查、文明勸導等,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為(wei) 健身群眾(zhong) 提供科學指導,以此實現合理分工,共同保障入校安全與(yu) 秩序;部分學校探索由第三方運營團隊提供專(zhuan) 業(ye) 化管理,激發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在提高場地使用效率的同時降低管護成本,真正實現了社會(hui) 力量辦體(ti) 育、專(zhuan) 業(ye) 的人幹專(zhuan) 業(ye) 的事。

  校園體(ti) 育場地的開放不是學校一家之事,隻有堅持政府統籌、多方參與(yu) ,才能讓更多學校願意敞開大門。比如,針對開放帶來的學校管理運營成本增加,能否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積極響應的學校,能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政策傾(qing) 斜和獎勵?例如甘肅就已明確,從(cong) 今年起,將安排資金對省屬學校體(ti) 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hui) 開放的分類分檔予以補助,對市縣開展此項工作效果顯著的給予獎補。政府鼓勵支持,各部門加強協作,社會(hui) 力量積極參與(yu) ,務實舉(ju) 措形成合力,就能更好促進校園體(ti) 育場地開放。對於(yu) 廣大市民而言,在享受便利實惠的同時,也要做到自覺自律,避免幹擾正常教學活動,盡量維護好校園設施環境。

  從(cong) 想方設法盤活校園體(ti) 育場地資源,到巧妙利用城市邊角地建成口袋體(ti) 育公園,再到建設便民的公共體(ti) 育場館……人們(men) 身邊健身場所的不斷增加,一定能更好助力全民健身蓬勃開展,讓更多人享受運動樂(le) 趣。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