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一萬個村莊共繪美麗“桃花源”

發布時間:2023-11-13 11:22:00來源: 新華日報

 

  江蘇正加快村莊規劃編製工作,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鄉(xiang) 村規劃體(ti) 係,2024年,全省1萬(wan) 多個(ge) 村莊將換新顏。截至目前,已有近4000個(ge) 村莊完成規劃審批,6000多個(ge) 村莊加快推進。近日,在泰州市召開的江蘇省村莊規劃工作現場推進會(hui) 上,作為(wei) 引領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村莊代表,泰州市曲霞鎮印達村等三個(ge) 村莊在原有基礎上,保持鄉(xiang) 村風貌,不建“高大上”,為(wei) 全省村莊規劃作出了示範和表率。新時代魚米之鄉(xiang) ,1萬(wan) 個(ge) 村莊怎樣規劃,村莊未來是啥模樣?

  “構建江蘇美麗(li) 鄉(xiang) 村規劃體(ti) 係”

  記者沿著“一號公路”前行,溧陽市一批特色田園鄉(xiang) 村猶如一顆顆絢麗(li) 的珍珠散落在鄉(xiang) 間,美不勝收。牛馬塘村曹山花居民宿、慶豐(feng) 村萬(wan) 畝(mu) 豐(feng) 產(chan) 方和米酒工坊、禮詩圩村農(nong) 家共享廚房、塘馬村打造的“我家自留地”……村莊美麗(li)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令人流連忘返。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麵,我省建成了一批“生態優(you) 、村莊美、產(chan) 業(ye) 特、農(nong) 民富、集體(ti) 強、鄉(xiang) 風好”的特色田園鄉(xiang) 村,為(wei) 江蘇美麗(li) 鄉(xiang) 村做示範、做榜樣。一萬(wan) 個(ge) 村莊共繪美麗(li)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如海用“值得期待”四個(ge) 字來表達憧憬。

  近年來,江蘇在延續以往鄉(xiang) 村規劃工作的基礎上,著力加強政策頂層設計和製度完善,指導各地積極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鎮村布局規劃+村莊規劃”的鄉(xiang) 村規劃體(ti) 係。通過編製鎮村布局規劃,明確村莊分類、布局和發展引導要求,明確村莊用地布局、建設安排和風貌管控要求,加強美麗(li) 鄉(xiang) 村規劃引導。江蘇村莊規劃推進舉(ju) 措等多次獲自然資源部肯定推介。截至目前,全省鎮村布局規劃優(you) 化完善工作已全麵完成,無錫等部分市縣已率先實現村莊規劃編製全覆蓋,位居全國前列。

  為(wei) 幫助基層提高鄉(xiang) 村規劃管理水平,打通規劃實施“最後一公裏”,推動將美好鄉(xiang) 村規劃藍圖變為(wei) 新時代魚米之鄉(xiang) 的“現實圖景”,江蘇自2020年以來持續開展“共繪蘇鄉(xiang) ”規劃師下鄉(xiang) 活動,引導規劃師結合村莊規劃編製和實施,開展駐鎮駐村服務指導。鼓勵建立下鄉(xiang) 工作站,引導規劃師走進基層探索跟蹤式、紮根式、陪伴式、基地化的鄉(xiang) 村規劃實施新路徑。通過規劃師在地服務,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有近百家規劃編製單位、千餘(yu) 名規劃師活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第一線,100多個(ge) 工作站正在開展工作,實現了市縣全覆蓋。規劃師下鄉(xiang) 活動受到社會(hui) 各界廣泛關(guan) 注,被自然資源部作為(wei) 責任規劃師製度建設的首批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江蘇分層分類,加快村莊規劃推進工作,率先推進1000個(ge) 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和3000個(ge) 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規劃編製,按照2023年累計完成不低於(yu) 40%、2024年全麵完成全省規劃發展村莊所在行政村村莊規劃編製的目標,以走在前、做示範的擔當,持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更好地發揮規劃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支撐。”省自然資源廳空間規劃局局長朱鳳武說。

  “分類引導,優(you) 化鄉(xiang) 村空間布局”

  “引領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重點是分類引導,優(you) 化鄉(xiang) 村空間布局。”朱鳳武介紹。江蘇鄉(xiang) 村地區普遍麵臨(lin) 村莊規模小、布局散、數量多、用地粗放等問題和“空心村”現象。在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協同推進的背景下,江蘇提出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編製和實施村莊規劃,不能就“村莊”談“村莊”,而應先站在市縣域城鎮化發展、國土空間格局優(you) 化等宏觀視野,把各個(ge) 村莊未來的發展方向、分類和布局弄清楚,再找準目標、科學規劃、從(cong) 容建設,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精準發力”。2019—2020年,江蘇部署各地完成鎮村布局規劃優(you) 化完善工作,規劃將全省自然村莊劃分為(wei) 集聚提升、特色保護、城郊融合、搬遷撤並和其他一般共五類村莊,其中前三類屬於(yu) 規劃發展村莊,是未來鄉(xiang) 村發展和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間載體(ti) 。

  江蘇各地在試點、在探索,相關(guan) 規劃成果納入省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為(wei) 分類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村莊規劃如何統籌安排農(nong) 業(ye) 發展空間,加快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泰州黃橋鎮祁巷村走出農(nong) 文旅融合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新路子,實現了從(cong) 貧困村到全國旅遊重點村的蝶變,該村規劃形成農(nong) 業(ye) 空間4853.25畝(mu) ,生態空間468.00畝(mu) ,布局建設了香荷芋種植基地、小雜糧基地以及瓜果采摘等基地,在種植基地設有勞動實踐區,研學培訓實踐基地800畝(mu) ,每年培訓師生13萬(wan) 人次。通過規劃賦能,從(cong) 2016年到2022年,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翻了一番以上。

  南國村(原南北圩自然村)位於(yu) 江陰市長涇鎮東(dong) 部邊緣,是一片多彩田園,“玉帶”羅莊浜環村流過,“在鎮村布局規劃中,我們(men) 主要種水稻及香蔥,特田建設後,鄉(xiang) 村旅遊景點發掘青旅、農(nong) 耕文化體(ti) 驗、親(qin) 子遊等鄉(xiang) 村旅遊項目,農(nong) 民土地流轉費由原先種植水稻的750元/畝(mu) ,上漲至1000元/畝(mu) ,2022年南國村集體(ti) 收入1667萬(wan) 元。”該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謝明介紹。與(yu) 南國村鄰近的蒲市村被確定為(wei) 紅色美麗(li) 村莊建設試點村,該村有新四軍(jun) 六師師部駐地舊址,聚焦產(chan) 業(ye) 富村,村裏建設了2000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進行景觀化改造,打造綠色高效水稻種植推廣自主品牌“蒲市大米”。

  按照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我省實施分類差別化布局原則,明確了村莊空間布局和建設要求,加快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在縣域相應範圍內(nei) 統籌考慮村莊發展問題,推動縣鄉(xiang) 村銜接布局,引導城鎮基礎設施向農(nong) 村形成全域覆蓋,互利共享。江南特色的蘇州馮(feng) 夢龍村,是明代著名文學家馮(feng) 夢龍故裏,記者了解到,全國首個(ge) 數字“錢包”就是在馮(feng) 夢龍村內(nei) 使用的。在馮(feng) 夢龍書(shu) 院、賣油郎油坊等31家商戶全覆蓋數字人民幣收付款,2021年12月26日,村裏發放了全國首筆農(nong) 村數字人民幣股金,1856人收到了數字人民幣股金。

  “保護鄉(xiang) 村自然風光,防止千村一麵”

  “按照相關(guan) 要求,我省著力加強規劃發展村莊規劃設計和風貌特色塑造,保護鄉(xiang) 村自然風光,防止鄉(xiang) 村建設千村一麵。”朱鳳武說,湖水、溪流、古橋、古樹,包括水源、勞動場景,保留鄉(xiang) 村原生地貌、自然形態,彰顯田園風光,構成各具特色的鄉(xiang) 村景色、自然風貌。江蘇在村莊規劃中強調,編製規劃時因地製宜,分類引導,突出地域特色,以多樣化為(wei) 美,不填湖,不挖山,各美其美。

  江蘇村莊數量多差異大,“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加強特色保護,不少村莊在探索。行走在巴鬥村村路上,處處散發著濃濃漁村風情。鹽城弶港鎮巴鬥村是黃海之濱的小漁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可持續旅遊中國第二批試點項目在這裏啟動。“‘海濱海鮮海風光,漁家漁村漁文化’,近年來,巴鬥村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萬(wan) 元,村集體(ti) 積累超過1200萬(wan) 元,居民儲(chu) 蓄存款累計超1.2億(yi) 元。”巴鬥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葉勇說。

  村莊規劃要保護好鄉(xiang) 村自然風光,推進城鄉(xiang) 融合。在記者眼裏,蘇州吳江區開弦弓村正變身一個(ge) 大公園。開弦弓村所有老樹,不能砍伐,小青河邊一棵40年的橘子樹,結滿了紅彤彤的橘子。村居房前屋後整潔的矮籬笆,種滿了香青菜、菠菜等蔬菜,費孝通江村紀念館是村中的標誌性建築,江村文化禮堂是由老倉(cang) 庫改造的,“讓鄉(xiang) 村記憶保持活態,讓每一個(ge) 家庭都成為(wei) 一個(ge) 景觀。”開弦弓村村支書(shu) 夏誌驍說,作為(wei) 江蘇省特色田園鄉(xiang) 村,開弦弓村已經從(cong) 經濟薄弱村躍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泰州市濱江鎮新星村有長約3公裏長江生態廊道,擁有全國罕見的長江圩田係統,濕地公園的建設極大改善了生態環境,喚回了離鄉(xiang) 的村民。這裏原來是一個(ge) 廢棄的魚塘,不填溝塘、不砍雜樹,通過水係疏通與(yu) 清淤,達到了生態修複的效果。”泰興(xing)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曹蕾介紹,村莊規劃保留了原有地形和植被,打造成生態濕地公園,實現了低成本修複生態環境,避免了大拆大建。記者看到,小河采用自然駁岸的形式,綠草與(yu) 水相連,沒有硬質駁岸的突兀和造作感,濕地公園保留了岸上植物群落,水中種植荷花、再力花以及泰興(xing) 人喜愛的芋頭等,令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泰州市曲霞鎮印達村以烈士命名,農(nong) 房沿水而建,具有典型的蘇中平原村莊特征,依托葡萄、櫻桃、桑葚等種植特色,該村打響“田園印達”特色品牌。每年印達村的河燈節在小秦淮河舉(ju) 辦,規劃結合生態修複,以微改造、微田園的理念,疏通水係,建設生態駁岸與(yu) 親(qin) 水平台,也成為(wei) 印達村開展河燈節、弘揚民俗文化的承載地。

  為(wei) 彰顯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目前,江蘇正深入挖掘鄉(xiang) 村曆史文化資源,嚴(yan) 格保護曆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chuan) 統村落,探索規劃留白機製,促進鄉(xiang) 村可持續發展。(丁蔚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