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錦旗:百畝棗園興產業 支部領頭“棗”致富
眼下,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巴拉貢鎮朝凱村,近百畝(mu) 村集體(ti) 經濟紅棗園裏,一簇簇紅彤彤的棗子掛滿枝頭,煞是喜人。“今年我們(men) 種的紅棗品質比去年好很多,畝(mu) 產(chan) 能達到500多斤,相較去年,能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再創收5萬(wan) 元。”杭錦旗林業(ye) 和草原局派駐巴拉貢鎮朝凱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白鑫昊高興(xing) 地說。
朝凱村緊鄰黃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這裏種植的紅棗口感綿甜、品質上乘。近年來,朝凱村以做大做強紅棗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主線,通過黨(dang) 支部引領、村“兩(liang) 委”成員帶頭、駐村工作隊參與(yu) 、果農(nong) 種植的形式,建立“黨(dang) 支部+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產(chan) 供銷銜接機製。紅棗種植能手與(yu) 農(nong) 戶結成幫扶對子,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為(wei) 紅棗產(chan) 業(ye) 增效、果農(nong) 增收助力護航。
林果業(ye) 邁向精細化,精耕細作是基礎,科學種植是關(guan) 鍵。從(cong) 施肥、嫁接到病蟲害防治,從(cong) 枝條修剪到收棗、晾棗,每一個(ge) 種植管理環節,白鑫昊都定期邀請包聯單位杭錦旗林業(ye) 和草原局技術人員進行跟蹤指導。從(cong) 最初的“自由式”種植,到現在的精細化管理,實現了從(cong) “摸石頭過河”到“逢山開路”的華麗(li) 蛻變。
“最初林果專(zhuan) 家們(men) 來指導枝條修剪時,我們(men) 都不能接受,總想著多發枝才能多開花結果,沒想到剪枝後的棗樹越長越旺、枝枝掛果,產(chan) 量猛增。”種植戶宋俊美見證了朝凱村紅棗種植發展的全過程。
“棗樹要長好,水分很重要,晴天防旱,雨天防澇,一點都不能放鬆。我們(men) 村第一書(shu) 記經常請來林業(ye) 專(zhuan) 家講授經驗方法,專(zhuan) 家推薦的保花保果技術效果明顯,這些年棗樹的產(chan) 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提升。”朝凱村村民張新醜(chou) 說道。
秋來紅棗壓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盤。朝凱村百畝(mu) 棗園豐(feng) 收,老百姓喜笑顏開。(記者 郝雪蓮 實習(xi) 生 高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