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無障礙環境建設仍需加把力
今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旨在保障殘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yu) 和融入社會(hui) 生活,促進社會(hui) 全體(ti) 人員共享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
內(nei) 蒙古有158.58萬(wan) 殘疾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500萬(wan) 人,數量龐大的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ti) ,無論起居生活、康複教育,還是就業(ye) 、文化娛樂(le) 等,都需要無障礙環境的保障。同時,傷(shang) 病患者、孕婦等群體(ti) 的出行也都需要無障礙設施的保障,可以說每個(ge) 人都會(hui) 是無障礙環境的受益者。
近年來,內(nei) 蒙古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政策體(ti) 係不斷完善,出台了一係列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政策措施,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大幅提升。
當前,內(nei) 蒙古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亟待改進完善的不足之處?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短板何在
11月6日至8日,由自治區住建廳、自治區殘聯、自治區肢殘人協會(hui) 和自治區盲人協會(hui) 組建的無障礙體(ti) 驗促進隊,深入興(xing) 安盟烏(wu) 蘭(lan) 浩特市開展無障礙體(ti) 驗活動。
活動中,隊員們(men) 發現當地的盲道鋪設較為(wei) 到位,大多數街道的緣石坡道設施較為(wei) 完好,機場、政務中心及商場的無障礙通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都比較健全。
但大家也發現了許多“有障礙”之處,如火車站和汽車站的無障礙停車位和無障礙衛生間不規範;汽車站的無障礙坡道傾(qing) 斜度近45度,容易給輪椅使用者造成危險;醫院和政務服務中心未設置殘疾人辦事所需低櫃台;汽車占用盲道、無障礙通行區被隔離樁阻隔等問題也較為(wei) 常見……
“我們(men) 希望以體(ti) 驗促提升,把我們(men) 發現的問題一個(ge) 一個(ge) 解決(jue) 掉,為(wei) 殘疾人和老年人的出行帶來更多便利。”自治區肢殘人協會(hui) 主席王曉謙說。
此次體(ti) 驗中發現的問題,也是目前全區各地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麵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
自治區殘聯無障礙環境建設調研報告顯示,全區多地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無障礙設施不規範和無障礙設施維護不及時的問題——
盲道設施缺乏或設置不規範,給視力障礙者的出行造成極大不便;
公共場所無障礙衛生間不規範,存在空間不足、無扶手、無緊急呼叫按鈕等問題,導致輪椅使用者等群體(ti) 無法使用或不方便使用;
公用電梯缺乏反光鏡、低位按鈕、盲文、語音播報等無障礙設施;
部分大型商超缺乏無障礙通道,或設有轉角型出入口或窄門,導致輪椅無法進入;
無障礙停車位不規範或被占用,給殘疾人造成不便;
道路缺乏緣石坡道或設置不規範,存在一定危險性;
部分無障礙設施有破損現象,卻沒有得到及時維修……
一項項問題需要各個(ge) 擊破,才能為(wei) 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ti) 解憂。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無障礙社會(hui) 服務不到位也是目前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一位聽力殘疾人通過文字告訴記者,許多公共服務場所都無法提供手語翻譯服務,有些熱線電話僅(jin) 設置座機,聽力障礙者無法通過發送短信來反映問題。
一位視力殘疾人反映,有些公共服務場所沒有語音播報,給視力殘疾人辦事帶來極大的不便。
一位生活在呼和浩特市的肢殘人士表示,大多數公交車都缺乏無障礙設置,輪椅人士無法乘坐,而呼和浩特地鐵在無障礙方麵就做得很不錯……
同時,不少無障礙設施管理者、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對無障礙設施的使用和維護方法不熟悉,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幫助和服務特殊人員的意識,造成一些無障礙設施淪為(wei) 擺設。
無障礙設施建設不規範不完善、無障礙社會(hui) 服務提供不到位等問題的存在,反映出有關(guan) 部門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還不夠重視,社會(hui) 各界對於(yu) 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yi) 還缺乏深入了解,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無障礙意識較為(wei) 薄弱。
生活在呼和浩特市的視力殘疾人李女士,經常在導盲犬的引領下外出。記者與(yu) 她一同乘坐公交車時,發現導盲犬上車時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殘聯和公交公司溝通過,所以司機都知道導盲犬是工作犬,不會(hui) 出現拒載的情況。”李女士說。
但當記者與(yu) 李女士打算進入一家連鎖快餐店用餐時,店員卻將導盲犬拒之門外。反複解釋並出示相關(guan) 規定後,李女士才得以在導盲犬的陪伴下入內(nei) 用餐。
“大一點的商超、飯店等都知道導盲犬是工作犬,允許我帶導盲犬進入,但有些營業(ye) 場所怎麽(me) 說都不讓進。”李女士說,希望有更多場所能夠接納導盲犬,更希望無障礙理念能夠深入人心,讓我們(men) 的城市更有溫度。
破題之道
2018年,自治區政府出台《內(nei) 蒙古自治區無障礙環境建設辦法》,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以及城鄉(xiang) 建設規劃。
幾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多次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內(nei) 蒙古自治區無障礙環境建設辦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各級人大代表中的殘疾人占比不斷提升,有關(guan) 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建議逐年增加。
去年9月1日起,自治區殘聯、自治區住建廳等24個(ge) 部門聯合製定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多部門合力提升全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
自治區殘聯與(yu)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建立了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協作機製,依法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任務,形成監督保護合力……
近年來,全區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經曆了從(cong) 點到麵、逐步規範、持續提高的過程。但應該看到,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涉及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出行無障礙、信息無障礙、公共服務無障礙等多個(ge) 方麵,仍需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
“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並不是住建、交通、殘聯等幾個(ge) 部門就能建好管好的,需要多部門多單位參與(yu) ,以及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共同維護和監督,才能打造出更加規範、係統、平衡、安全、便利的無障礙環境。”自治區殘聯維權部主任史榮說。
各地各部門應持續提高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內(nei) 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方案》等,加大資金投入,將無障礙環境建設列為(wei) 突出民生工程落實落細,切實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加強規劃管理,可以確保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自治區住建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指導督促各地嚴(yan) 格落實國家、自治區無障礙設施建設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確保無障礙設施工程與(yu) 主體(ti) 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投入使用等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將積極組織施工圖審查機構、設計單位技術人員參加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培訓,提升無障礙設施建設從(cong) 業(ye) 人員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水平;要以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為(wei) 目標,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因地製宜建設無障礙設施,方便人民群眾(zhong) 生活。
針對無障礙社會(hui) 服務不到位的問題,可以從(cong) 硬件上著力,並進一步提升無障礙服務的意識和能力。行政服務機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公共服務機構等都應建有無障礙通道,設置無障礙服務窗口,配備電子信息顯示屏、手寫(xie) 板、語音提示等設備,營造更加完善的無障礙環境。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從(cong) 事無障礙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提升工作人員的設施操作和管理能力,確保無障礙設施正常發揮作用。
全民無障礙意識的增強,離不開宣傳(chuan) 力度的加強。自治區殘聯宣文部主任姚明月說:“我們(men) 將借助新聞媒體(ti) 的力量加大宣傳(chuan) 力度,深度普及無障礙環境知識,傳(chuan) 播無障礙環境文化,讓更多人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意義(yi) ,推動全社會(hui) 共建共治共享無障礙環境。”
“下一步,我們(men) 將持續開展實地無障礙環境體(ti) 驗活動,及時將問題反饋給相關(guan) 部門進行整改,並對改進情況進行跟進監督。同時,將借鑒無障礙環境建設示範地區的先進經驗做法,不斷完善和改進內(nei) 蒙古無障礙環境建設,打造出更加包容、和諧的社會(hui) 環境。”史榮說。(記者 李存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