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區:全力做好為基層減負“後半篇文章”
“以前村裏各項工作都要做好資料留痕備查,既要內(nei) 容豐(feng) 富,又要形式美觀,占用我們(men) 大量時間精力。現在台賬少了,也不要紙質台賬了,我們(men) 也終於(yu) 可以卸下包袱,專(zhuan) 心為(wei) 村集體(ti) 謀發展了。”工作負擔減少了,淮安市淮安區朱橋鎮石塘村書(shu) 記周建林感觸頗多。如今,石塘村把開展公共空間治理作為(wei) 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整合省、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幫促資金和扶持村集體(ti) 經濟發展資金,利用收回被侵占的集體(ti) 土地,興(xing) 建標準化廠房6100平方米,築巢引鳳招引生物製藥項目,僅(jin) 廠房租金收益就有50多萬(wan) 元,並實現四十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e) 。
據悉,今年以來,淮安區把建立“兩(liang) 本賬”、落實“三張清單”、治理“牌子亂(luan) 象”、整治“指尖負擔”等工作作為(wei) 加重村級組織負擔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整治的切入點,切實為(wei) 村級組織減輕負擔,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精力放在落實中央政策方針、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上。為(wei) 此淮安區製定出台的《黨(dang) 建引領村級集體(ti) 經濟提質增效行動實施方案》,更是進一步健全村幹部“基本報酬+紅旗績效+集體(ti) 經濟增收獎勵”相結合的保障體(ti) 係,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和黨(dang) 員先鋒作用,突出因村製宜,強化資源整合,不斷增強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和造血功能。
河下街道新路村靠近國際商城建材市場,商鋪數量多、人員流動大、矛盾問題雜。國際商城商戶表示:“以前村部標識牌五花八門、眼花繚亂(luan) ,到服務大廳辦事摸不著路、找不著北。現在村部牌子少了,還設置了‘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我們(men) 商戶辦事更方便了。”此外,新路村還堅持靠前服務、主動作為(wei) ,將商城內(nei) 653家商鋪劃分為(wei) 9個(ge) 微網格,構建網格員走訪摸排、商戶自主反饋雙渠道,多措並舉(ju) 收集解決(jue) 群眾(zhong) 問題訴求,解決(jue) 反饋問題13個(ge) ,調解矛盾糾紛7次,獲得國際商城商戶好評。
車橋鎮盧灘村以《黨(dang) 建引領村級集體(ti) 經濟提質增效行動實施方案》為(wei) 指導,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有效途徑,因地製宜發展芡實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當地牽頭成立了“蘆家灘土地股份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建立推行“合作社+企業(ye) +基地+農(nong) 戶”機製,引導鼓勵村民種植芡實,培植規模100畝(mu) 以上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0家,全村芡實種植麵積1800畝(mu) ,產(chan) 業(ye) 規模達1.3億(yi) 元。
“減負不是減責任,要求要更高。”淮安區減負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全力做好為(wei) 基層減負“後半篇文章”,切實彰顯“減負擔、提質效、強服務、增收入、優(you) 環境”的工作導向,全麵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效能,切實把群眾(zhong) 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徐仁傑 楊維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