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踐行“千萬工程” 建設和美鄉村
“美麗(li) 鄉(xiang) 村我的家,農(nong) 村不比城裏差”。
近日,記者走進壽陽縣南燕竹鎮吳家崖村,被這個(ge) 醒目的標語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同村民交流起來。當地人說,今年全縣開展“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山川似畫,鄉(xiang) 村如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村裏人安居樂(le) 業(ye) ,心情舒暢;城裏人進村遊玩,絡繹不絕。
“三治”,就是治髒、治荒、治亂(luan) ;“三建”就是建水美鄉(xiang) 村、建森林鄉(xiang) 村、建文旅鄉(xiang) 村;“三評”就是評人居環境最佳鄉(xiang) 鎮、評最淨村莊、評最美庭院。
壽陽縣開展農(nong) 村“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是學習(xi) 運用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的生動實踐。晉中市政協副主席、壽陽縣委書(shu) 記趙宏鍾說:“實踐證明,隻要把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千萬(wan) 工程’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舉(ju) 措落到實處,轉化為(wei) 具體(ti) 行動,就會(hui) 贏得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積極響應,就會(hui) 增加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獲得感。”
聚焦群眾(zhong) 期盼,致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由‘髒亂(luan) 差’變成了‘綠亮潔’。”朝陽鎮高家坡村村民武學祥說,“我們(men) 村經過治理和建設,改善了生活環境,大家感覺很舒心,很幸福。‘三治三建三評’這件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裏!”
高家坡村清理垃圾3000餘(yu) 立方米,完善了雨汙分離網設施,修建排水涵洞3500米,全村綠化1萬(wan) 平方米,道路硬化5.5萬(wan) 平方米,壘建4000米路沿石和2000平方米擋牆,安裝路燈300盞,建設3000平方米娛樂(le) 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鄰近的東(dong) 河村同樣是幹部群眾(zhong) 齊上陣,清理垃圾1700餘(yu) 立方米,建水廁77座,完善了雨汙分離並網,綠化植被4800餘(yu) 平方米,植木2466株,補齊了常態化保潔製度和村莊綠化短板。村民齊國瑞說:“多年的髒、亂(luan) 問題這次徹底解決(jue) 了,村裏幹淨整潔、綠化美化,生活環境不比城裏差。村民們(men) 都擁護縣裏的這項惠民措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壽陽縣委牢記囑托,把全縣開展“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作為(wei) 今年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致力於(yu) 走出一條具有壽陽特色的“千萬(wan) 工程”實踐路徑。
“我們(men) 的‘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從(cong) 農(nong) 村最基礎的事抓起、群眾(zhong) 最期盼的事做起,著眼生活汙水、垃圾清運、廁所革命等民生難題,在細節上下功夫、精準上見本領,推動農(nong) 村環境由‘髒亂(luan) 差’轉向‘淨綠美’。”壽陽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彭超說。
全縣建立鄉(xiang) 鎮自查、督導組問題反饋、環衛中心考評、融媒體(ti) 中心曝光“四本台賬”,累計摸排發現各類問題30644處,整改率達到94.9%。全縣163個(ge) 行政村、377個(ge) 自然村組完成了環境整治任務……
在治理“髒亂(luan) 差”的同時,壽陽縣加大對農(nong) 村路、水、網等基礎設施財政支持力度,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累計投入資金1.7億(yi) 元,幫助1.6萬(wan) 名農(nong) 村居民擺脫了出行難題、5.4萬(wan) 名群眾(zhong) 改善了用水標準。尤其是在平頭、平舒2個(ge) 鄉(xiang) 鎮,實施的冬季清潔取暖散煤清零分布式集中供熱項目,總投資4.3億(yi) 元,管網建設278.9千米,供熱麵積77.7萬(wan) 平方米,投用後將有效保障23個(ge) 自然村、4207戶居民清潔溫暖過冬。
幹群同心協力,共建美麗(li) 家園
“隻有投入到火熱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中,同群眾(zhong) 同甘共苦,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鬆塔鎮裏莊村到村工作大學生董晨茹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她說,裏莊村環境整治工作已完成100%,完成了村裏所有衛生死角、雜物堆積、露天垃圾等排查整改,推進了村莊人居環境整體(ti) 提升。她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奮戰在“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第一線,群眾(zhong) 增加了幸福感,她也獲得了成就感。
幹群同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這是壽陽縣“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的一大特點。田間地頭,廣袤的一線,經常可以看到基層幹部忙碌的身影,他們(men) 撲下身子同群眾(zhong) 一起攻堅,譜寫(xie) 了新時代幹群同心協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篇章。
“為(wei) 了周密部署,廣泛動員,形成合力,縣委召開7次常委會(hui) 會(hui) 議,研究解決(jue) 人員配置、工程項目驗收、建立長效機製等問題。縣委將發動群眾(zhong) 貫穿始終,走出了一條凝心聚力、全民作戰的創建之路。”縣委副書(shu) 記田曉宇說,行動開展以來,全縣形成了幹部齊動手、群眾(zhong) 共參與(yu) 的濃厚氛圍。林業(ye) 、水利、文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幹部吃住在工地,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務。鄉(xiang) 村兩(liang) 級幹部聞令而動、身先士卒,都衝(chong) 到了第一線。
溫家莊鄉(xiang) 崔家堖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崔建忠帶領村民對辦公區域、村莊公路沿線等進行全麵清掃,組織30餘(yu) 人對村裏路麵進行硬化作業(ye) ,打造了集森林、文旅於(yu) 一體(ti) 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解愁鄉(xiang) 獨璧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雒存生年近花甲,帶頭平整道路、清理雜草垃圾,以實際行動凝聚了合力、帶動了群眾(zhong) ,讓村裏環境煥然一新。一大批到村工作大學生褪去“書(shu) 生氣”,在鄉(xiang) 村演練場中沾滿“泥土香”。據統計,此次創建行動發動村民投工投勞11萬(wan) 人次,對自家房屋庭院、村內(nei) 公共生活區域、周邊和道路兩(liang) 側(ce) 等地進行清理,營造了“幹淨、整潔、舒適”的鄉(xiang) 村環境,進一步培養(yang) 了農(nong) 村居民文明生活習(xi) 慣,打造了美麗(li) 鄉(xiang) 村新形象。
推動城鄉(xiang) 融合,造福人民群眾(zhong)
“五一”期間,壽陽縣鬆塔、西洛、羊頭崖、南燕竹四個(ge) 鄉(xiang) 鎮聯合承辦的“瀟河燒烤部落”,處處美景流觴、歡聲笑語,遊客紛紛感歎是壽陽最具熱度的“網紅打卡點”,係列宣傳(chuan) 短視頻點擊量累計破百萬(wan) ,接待遊客超5萬(wan) 人次,鄉(xiang) 村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如火如荼,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了機遇和潛力。
南燕竹村黨(dang) 委書(shu) 記賈永珍說:“我們(men) 依托燕州小鎮康養(yang) 生態園項目,對照‘水美鄉(xiang) 村’‘文旅鄉(xiang) 村’創建標準,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為(wei) 遊客提供集采摘、遊樂(le) 、餐飲、住宿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休閑康養(yang) 體(ti) 驗,讓綠水青山生態美成為(wei) 南燕竹村的亮麗(li) 底色。”8月22日,南燕竹燕州小鎮現代農(nong) 業(ye) 觀光園開園,前來遊玩體(ti) 驗、休閑度假的客人絡繹不絕,夏夜的南燕竹彩燈燦爛,歡歌笑語,呈現出一幅農(nong) 康旅融合發展的美麗(li) 畫卷。
開展“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壽陽縣建成“森林鄉(xiang) 村”30個(ge) 、“文旅鄉(xiang) 村”12個(ge) 、“水美鄉(xiang) 村”10個(ge) ,評出人居環境“最佳鄉(xiang) 鎮”4個(ge) 、“最淨村莊”50個(ge) 、“最美庭院”1000個(ge) ,實現了“點”上打造精品,“線”上串珠成鏈,綠水青山生態美成為(wei) 壽陽的靚麗(li) 底色。
“建設‘水美鄉(xiang) 村’有六個(ge) 標準:清潔一段河道、建設一片水域、打造一條廊帶、形成一個(ge) 節點、展現一種結合、融入一處配套。”壽陽縣水利局局長嶽俊文說,在實施中,他們(men) 圍繞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一泓清水入黃河”行動,通過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yang) 與(yu) 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全力打造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鄉(xiang) 村河道,形成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宜業(ye) 村落。
壽陽縣通過“森林鄉(xiang) 村”建設,30個(ge) “森林鄉(xiang) 村”實現應綠盡綠,每村栽植高大喬(qiao) 木樹種2000株以上。比如,段廷村、張村采取家家戶戶門前種植一株山楂樹,既美觀,又有收益。崔家堖村采取喬(qiao) 灌花草多層次種植模式,集中打造麵積為(wei) 9畝(mu) 的大型遊園,使綠化項目變成了旅遊景點。
“我身後的這個(ge) 院子,就是當年朱德總司令要去參加石拐會(hui) 議,在壽陽居住過的地方,當時朱德總司令一行在我們(men) 村待了三天兩(liang) 夜……”景尚村村民孫拉福正向遊客講述著景尚村的紅色故事。在“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中,景尚鄉(xiang) 著重打造的紅色舊址八路軍(jun) 抗戰紀念館,總共投資了200多萬(wan) 元,通過聲、光、電、圖等藝術形式,生動展現了抗戰時期中國人民堅強不屈抵抗侵略的精神和壽陽的抗戰故事。景尚村成為(wei) “文旅鄉(xiang) 村”建設重點村,也成為(wei) 紅色旅遊熱點村。
除景尚村外,“文旅鄉(xiang) 村”還重點建設尹靈芝村、崔家堖村、種子坡村、三岔村紅色文化體(ti) 驗村,下洲村、龍門河村、西草莊村傳(chuan) 統古村落體(ti) 驗村,梨元村、黑水村、常村、南燕竹村休閑旅遊體(ti) 驗村。
壽陽縣在建設一批批“森林鄉(xiang) 村”“文旅鄉(xiang) 村”“水美鄉(xiang) 村”的過程中,推動了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拓寬了農(nong) 民增收渠道。宗艾鎮下洲村依托古村旅遊資源,開發出造酒、釀醋、燒餅和蜂蜜作坊,帶動82戶村民就業(ye) ,人均收入超2萬(wan) 元;西洛鎮段廷村瀟河水穿村而過,既種植水稻又扮靚風景,蹚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稻”路;世代守望木瓜河的鬆塔鎮裏思村,生態蓄水勾勒出小橋流水新畫卷。
趙宏鍾說,“三治”讓農(nong) 村人居環境展新顏,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三建”讓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森林鄉(xiang) 村”彰顯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jia) 值理念,“水美鄉(xiang) 村”探索出“一泓清水入黃河”的生動實踐,“文旅鄉(xiang) 村”踐行了“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的使命擔當,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三評”讓互比互評互促蔚然成風,注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強勁動能。(苗武軍(jun) 白續宏 蘇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