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鄉村行·看振興】村企共建 奏響“什貼”奮進曲

發布時間:2023-12-01 15:36:00來源: 山西日報

  冬日,沿著晉中市榆次區烏(wu) 金山鎮什貼村的村通公路一路向東(dong) ,千畝(mu) 有機旱作示範基地、千隻羊養(yang) 殖基地、500畝(mu) 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300畝(mu) 優(you) 質果園基地……一幅現代農(nong) 業(ye) 新圖景映入眼簾。

  什貼村位於(yu) 榆次區東(dong) 北部的丘陵旱垣區,素有榆次“北大門”之稱。全村土地資源豐(feng) 富,但“靠天吃飯”的傳(chuan) 統種植方式一直製約著村裏的發展。2022年,什貼村列入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舊貌換新顏的背後,凝聚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

  “由於(yu) 發展滯後,村裏曾出現‘資產(chan) 項目多,運營變現難’的問題,2017年,我們(men) 立足農(nong) 業(ye) 資源,引進華頓集團,以村‘兩(liang) 委’推動、龍頭帶動、農(nong) 民互動的村企合作模式,打造華頓·什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綜合體(ti) ,有效帶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和鄉(xiang) 村麵貌提檔升級。”什貼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陳小虎說。

  “‘什貼小米’是村裏的招牌,但分散經營沒有充分發揮出品牌效益,也沒有給農(nong) 民帶來更多收益。”華頓集團董事長孫茂華清晰地記得項目當初落地時的境況。為(wei) 了改變什貼小米“不成氣候”的現狀,華頓公司先從(cong) 小規模試驗示範開始,全程推廣科學化種植。“2017年,150畝(mu) 試驗田,當年畝(mu) 產(chan) 量就達到了450公斤。”科學種田讓老百姓心服口服。大家也紛紛把土地流轉給公司,或加入公司的訂單生產(chan) ,種植麵積從(cong) 第一年的150畝(mu) ,擴大到第二年的500畝(mu) 、第三年的1000畝(mu) ,直到現在的2000畝(mu) 。隨後,華頓公司又致力於(yu) 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品牌,集企業(ye) 、村集體(ti) 、農(nong) 戶等多方力量,大力推廣“什貼小米”品牌。

  “原來小米銷售價(jia) 格在每公斤8元左右,現在整體(ti) 的行情在每公斤16元左右。”陳小虎笑著說,“價(jia) 格翻了一番,切實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生活越來越好哩!”

  目前,什貼村“兩(liang) 委”與(yu) 華頓集團已共同承擔並完成了“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工程項目,創建了“什豐(feng) 穀”什貼小米知名品牌,獲得8項商標和96項專(zhuan) 利技術認定,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列入“名優(you) 特新”農(nong) 產(chan) 品名錄,獲得“中國好小米”和“山西省好糧油產(chan) 品”稱號。華頓集團也成為(wei) “中國金黃米之鄉(xiang) ”的創建承擔單位和山西小米產(chan) 業(ye) 聯盟理事單位。

  “我們(men) 還配備安裝了三聯拱式果蔬冷藏設施,開設線上線下農(nong) 產(chan) 品直營店,建成了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倉(cang) 儲(chu) 基地、有機肥資源化利用基地、數字農(nong) 業(ye) 試驗田、‘六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以及‘中國金黃米’技術研發中心,推動現代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開發。”孫茂華介紹,華頓·什貼村企合作模式,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助力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帶動全村村民直接增產(chan) 增收3000餘(yu) 萬(wan) 元,實現互利共贏。同時,隨著華頓·什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綜合體(ti) 項目園區的建設擴大,吸納村內(nei) 200餘(yu) 名勞動力就近就業(ye) ,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華頓集團進駐後,不僅(jin) 致力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還積極配合村‘兩(liang) 委’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陳小虎介紹,通過人居環境提檔升級行動,華頓集團積極打造文化廣場、農(nong) 耕博物館、非遺產(chan) 品展示館、古鎮文化街等文娛場所,恢複修繕南閣、北閣、西廊亭等古建設施,搶救性複建“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苑”,並根據人文、產(chan) 業(ye) 和地域特色創作出“四大名著”彩繪牆,傳(chuan) 承鄉(xiang) 土文化,守護什貼古韻。

  “我們(men) 計劃用10至15年時間,循環投資35億(yi) 元,全力實施有機旱作循環農(nong) 業(ye) 、田園觀光文化旅遊、溫泉度假旅居、生態休閑康養(yang) 四大項目,全麵盤活農(nong) 村資源,深度解碼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新唱響什貼繁華。”孫茂華說。(記者張謙 通訊員楊星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