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移風易俗 為鄉村注入文明力量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鄉(xiang) 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xiang) 風,移風易俗是關(guan) 鍵。
過去,一首傳(chuan) 唱多年的民歌《交城山》,讓交城廣為(wei) 人知。如今,秀美交城又添和諧有序的新風尚,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幸福生活在山水之城觸手可及。
道德評議會(hui) “評”出真善美
初冬時節,走進交城縣西營鎮大營村,文化牆上整齊懸掛的移風易俗“三字經”格外引人注目。村民們(men) 愜意地圍坐在家門口,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暢談身邊優(you) 秀的榜樣和好人好事,同時對身邊以往存在的一些傳(chuan) 統陋習(xi) 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有了道德評議會(hui) ,大家更加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wei) ,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爭(zheng) 當道德模範,村風民風越來越好了。”大營村村民趙女士說。
道德評議會(hui) ,“評”出真善美。自《交城縣“星級文明戶”評定方案》印發後,通過道德評議會(hui) 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10400戶。截至目前,交城縣製作“十星級文明戶”牌匾35000塊,2022年推薦的8戶市級十星級文明戶標兵中有5戶是移風易俗文明戶,占比達60%以上。
近年來,全縣依托8個(ge)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10個(ge) 實踐站開展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千餘(yu) 場,同時依托完善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工作,在村文化廣場、村民聚集地等顯著位置設立移風易俗宣傳(chuan) 欄,張貼、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shu) 、宣傳(chuan) 冊(ce) 、宣傳(chuan) 品,組織鎮村幹部一對一入戶宣傳(chuan) 移風易俗政策。通過持續開展各種宣傳(chuan) 教育活動,移風易俗的一係列製度規範家喻戶曉、入腦入心。
婚事新辦、喪(sang) 事簡辦、餘(yu) 事不辦
天寧鎮塔梭村一對新人打算紅紅火火辦婚禮,在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者“紅事簡辦”的建議下,新人最終隻宴請了60餘(yu) 位親(qin) 朋好友,婚禮辦得簡單又熱鬧。這是交城縣紮實完善紅白理事會(hui) 章程,引領婚事新辦,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交城縣積極指導各村(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hui) “總管”隊伍和誌願服務隊伍,引導群眾(zhong) 按照移風易俗要求喪(sang) 事簡辦、喜事新辦,簽訂承諾書(shu) ,黨(dang) 員幹部充分發揮移風易俗“宣傳(chuan) 員”“帶頭人”作用,主動服務群眾(zhong) 家中喜事、喪(sang) 事,通過規勸教育等方式推動婚喪(sang) 禮俗按倡導性標準執行。
在天寧鎮磁窯村累計投入30多萬(wan) 元,提升紅白理事廳設施設備;在西營鎮大營村,集中規劃公共墓地,每年比原來節省90%的土地……婚事新辦、喪(sang) 事簡辦、餘(yu) 事不辦,如今在交城縣各個(ge) 村,這樣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經過多年努力,交城群眾(zhong) 操辦喪(sang) 事費用從(cong) 十年前普遍5萬(wan) 元降低至現在的1萬(wan) 元左右,費用減少約七八成,有效減輕了群眾(zhong) 負擔。婚事宴席一般也低於(yu) 每桌500元的標準,其餘(yu) 如12周歲開鎖、生日宴等一般隻在家庭內(nei) 部聚餐,大擺宴席和大範圍隨禮的現象成為(wei) 過去式。
“鄉(xiang) 音土話”涵育優(you) 良民風
“我是巾幗宣傳(chuan) 員,文明祭祀我宣傳(chuan) ,祭祀祖先無厚非,方法不對有危險,舊俗陋習(xi) 要舍棄,文明的理念要樹立……”一首清脆歡快、動感喜慶的本地“雜則”快板文藝作品,在剛過去的“寒衣節”傳(chuan) 遍了大家的朋友圈。
“雜則”是交城特有的民間文化,文藝宣傳(chuan) 骨幹以移風易俗典型事例為(wei) 原型,利用本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作秧歌小品《文明祭祀》《喜事新辦》《綠色過清明》等8部文藝作品,講出“鄉(xiang) 音土話”,以特有的民間文化牢牢抓住聽眾(zhong) 的“胃口”,調動群眾(zhong) 的積極性,涵育新時代優(you) 良民風。
移風易俗,要堅持正麵引導,以“軟性約束”讓群眾(zhong) 自覺轉變思想觀念。在此過程中,交城縣尋覓鄉(xiang) 土根脈,把移風易俗融入理論宣講、文藝巡演等活動中,以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開展“創城有我”宣傳(chuan) 活動千餘(yu) 場。
此外,各地積極整合誌願服務隊力量,不定期宣傳(chuan) 紅白事辦理桌數、禮金標準和辦酒時間等,多打招呼、多提醒,營造了良好的社會(hui) 風氣。組織黨(dang) 員幹部、誌願者開展“文明在行動”主題活動,並開展濫辦酒席宣傳(chuan) 勸導等活動,組織基層誌願服務隊持續貼近群眾(zhong) 生活實際,開展孝老愛親(qin) 、移風易俗、鄰裏相助等誌願服務活動1000餘(yu) 場次……種種舉(ju) 措,持續推進農(nong) 村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
交城縣以“移”的舉(ju) 措,讓淳樸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激蕩在山水交城的廣袤鄉(xiang) 野,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洋溢在人們(men) 幸福的笑臉上。(安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