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以法治護航曆史文化遺產保護(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12-05 15:3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是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有效途徑,也是正確處理好城市發展和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關(guan) 係的內(nei) 在要求

  

  老城牆、吊腳樓、黃葛古樹……位於(yu) 重慶市渝中區的戴家巷,緊鄰洪崖洞景區,近些年來,經過更新改造、保護利用,來此旅遊休閑、感受山城文化魅力的遊客絡繹不絕。老舊建築煥發新生,《重慶市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規章的護航,功不可沒。法治,為(wei) 當地加強曆史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促進曆史建築的保護與(yu) 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加係統全麵的製度保障。

  不僅(jin) 是重慶市,近年來,各地聚焦“保什麽(me) ”“誰來保”“怎麽(me) 保”等關(guan) 鍵問題,紛紛出台地方性法規,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從(cong) 實踐來看,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是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有效途徑,也是正確處理好城市發展和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關(guan) 係的內(nei) 在要求。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國家曆史文化名城141座,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799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8155個(ge) ,曆史文化街區1274片,曆史建築6.3萬(wan) 多處。隨著保護對象不斷擴充,如何實現應保盡保,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成為(wei) 必須解答好的新課題。當前,在個(ge) 別地方,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工作還存在建設性破壞屢禁不止、保護對象不完整、保護修繕不到位等情況。切實保護、利用、傳(chuan) 承好城鄉(xiang) 曆史文化遺產(chan) ,必須進一步築牢城鄉(xiang) 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法治屏障。

  加強法治保障,不僅(jin) 需要完善法律法規,也要強化法規製度的執行。前不久,最高人民檢察院、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做好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規劃)部門行政執法與(yu) 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製。這有助於(yu) 強化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領域執法司法銜接,推動形成行政執法與(yu) 檢察監督的保護合力。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涉及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從(cong) 加強執法檢查,到發揮行政公益訴訟的督促協同優(you) 勢,推動多部門共同履職、統籌協調,將法規製度執行到位、落到實處,才能不斷提升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水平。

  讓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融入城鄉(xiang) 建設,既要守住法治底線,禁止破壞性地開發利用,也要依法加強活化利用。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越秀區東(dong) 山口署前路,有一棟“90多歲”的紅磚洋樓,去年被評為(wei) 越秀區第二批傳(chuan) 統風貌建築。前兩(liang) 年,因為(wei) 雨水多,小洋樓三層出現漏水現象,使用人不得不把三層的地磚全部撬開,重新做防水,再找來新地磚鋪上,花費不少。針對此類情況,今年7月正式施行的《廣州市傳(chuan) 統風貌建築保護規定》明確提出:“非國有傳(chuan) 統風貌建築保護責任人可以向市、區人民政府申請日常維護和修繕資金補助。”這有利於(yu) 激發保護責任人的保護主動性和相關(guan) 主體(ti) 的參與(yu) 積極性。城鄉(xiang) 曆史文化遺產(chan) 就在群眾(zhong) 身邊,做好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應鼓勵和引導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及時依法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問題,保護更有法治溫度,才能更好凝聚各方力量。

  今日之中國,錦繡大地上,曆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山水人文交匯成現代宜居之地。以法治護航城鄉(xiang) 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在城鄉(xiang) 建設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統籌好發展與(yu) 保護,定能更好地讓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men) 記住鄉(xiang) 愁。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5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