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育繁推協同發力 現代種業的宿遷探索

發布時間:2023-12-07 10:26: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長勢不錯!”一大早,江蘇中江種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江種業(ye) ”)負責人劉誌勇就帶著科研團隊的年輕人,來到宿遷宿城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的育種基地。 “我們(men) 的育種人員一年到頭都奔忙在田間地頭,幾乎每天清晨都到基地來,一待就是好幾個(ge) 小時,仔細觀察每個(ge) 小麥品係的抗病性、豐(feng) 產(chan) 性等表現。”他說。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種業(ye) 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源頭。在宿城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有小麥、水稻、玉米和蔬果種質資源基因庫2個(ge) ,種質資源庫2000立方米,收存小麥、水稻、玉米種質資源2.5萬(wan) 份,蔬果種質資源1萬(wan) 餘(yu) 份。園區內(nei) 入駐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9家、全國育繁推一體(ti) 化企業(ye) 4家、育種研究所2家。

  小麥育種,是一項周期漫長、過程複雜的係統工程,從(cong) 組合配製、世代選擇到品係鑒定、比較試驗,再到參加區域試驗、生產(chan) 試驗,往往需要十幾年。劉誌勇介紹,小麥良種的選育通常先選擇一些具備優(you) 良特質的品種作為(wei) 父本和母本進行雜交,得到的新種子再不斷進行試驗,直到獲得最高產(chan) 。

  為(wei) 了能夠把適合黃淮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培育出來,中江種業(ye) 先後與(yu)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揚州大學等聯合建立人才“雙創”團隊。該公司投資建設了一處人工氣候室,通過人工控製溫度、濕度、光照等,實現一年成熟3-4季,以此提高種子的培育效率。

  2016年,“江麥186”培育成功,2020年通過國家審定,經培育測產(chan) 畝(mu) 產(chan) 559.7公斤,比宿遷市小麥平均畝(mu) 產(chan) 高出150多公斤,很受農(nong) 民歡迎。“江麥186”目前已在黃淮海南片區得到推廣,累計種植350萬(wan) 畝(mu) 。

  同處這裏的江蘇瑞華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瑞華農(nong) 業(ye) ”)主推的品種是“南粳8911”,由其聯合江蘇省農(nong) 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團隊合作選育,是新一代高產(chan) 型優(you) 良食味粳稻品種。瑞華農(nong) 業(ye) 總經理夏中華說,“南粳8911”於(yu) 2022年通過江蘇省審定,是公司的明星產(chan) 品,目前在江蘇省內(nei) 已推廣種植20多萬(wan) 畝(mu) 。

  種業(ye) 振興(xing) ,需要育、繁、推三個(ge) 關(guan) 鍵環節協同發力,實現全鏈條高度現代化。近3年來,宿遷市累計投入種業(ye) 專(zhuan) 項扶持資金3358萬(wan) 元。“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讓骨幹種業(ye) 企業(ye) 快速成長。目前,宿遷共計擁有農(nong) 作物種子持證企業(ye) 11家,年銷售種子9710萬(wan) 公斤、銷售額4.01億(yi) 元,均位居全省前列。

  “種業(ye) 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chan) 業(ye) ,我們(men) 將持續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步伐。”宿遷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李武介紹,立足種業(ye) 高質量發展需要,宿遷將實施糧食減損增產(chan) 增效工程,著力攻克糧食生產(chan) “卡脖子”技術,從(cong) 政策上給予種源創新工作堅實支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