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北武漢:增強基層警務“四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發布時間:2023-12-07 11:36:00來源: 人民網-湖北頻道 原創稿

 

  “警官,房東(dong) 要趕走我,還不退我押金,請幫幫我!”11月初,武漢市武昌區某小區房東(dong) 以租戶養(yang) 狗違約為(wei) 由要求退租,租戶堅稱“狗隻是朋友臨(lin) 時寄養(yang) ”。轄區梅苑派出所發揮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三所聯調優(you) 勢築起連心橋,讓互不相讓的雙方順利和解。

  大城有小事,小事連民心。基層矛盾糾紛處理得好不好,映射著社會(hui) 的安全指數,也直接關(guan) 聯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指數。今年以來,武漢公安機關(guan) 堅持深化“楓橋式派出所”創建,基層治理硬實力、要素管控力、警社聚合力、便民利企服務力明顯提升。武漢市公安局江夏區分局廟山派出所榮獲公安部第三批命名的“楓橋式派出所”,武漢市榮獲首批全國社會(hui) 治安防控體(ti) 係建設示範城市。

  築基:提升基層治理硬實力

  “增人、減負、提能,基層警務工作圍繞這三個(ge) 關(guan) 鍵詞抓落實。”武漢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負責人介紹。

  “我找020644警員!”11月17日上午,一名胡姓女士推著嬰兒(er) 車、拿著錦旗來到東(dong) 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分局湖光派出所。10天前,帶著寶寶的她,將嶄新的手機放在嬰兒(er) 車上,不知去向。報警後,民警陳楊帆通過一個(ge) 多小時的研判,成功鎖定偷竊者的身份,經協調,偷竊者賠償(chang) 胡女士購買(mai) 手機的費用,達成和解。

  陳楊帆是派出所“兩(liang) 隊一室”改革以來,充實基層的千餘(yu) 名新警之一。

  人員沉下去,基層才可能真正強起來。為(wei) 推動重心下移,警力向派出所、社區前置,武漢公安安排1010名新警充實下所,224名機關(guan) 青年民警下派掛職,463名處職幹部包聯派出所,全市派出所民警達到7596人、社區民警3491人,派出所民警、社區民警占分局、派出所警力分別達到52%、46%,超過公安部、省公安廳標準。

  目前,武漢市1819個(ge) 行政村配備駐村輔警2079人,“一村一輔”進一步充實基層警務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社區民警已加入各類微信群組1.15萬(wan) 個(ge) ,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3200餘(yu) 件。

  守護:提升治安要素管控力

  “老舊小區房子密、人員多,存放大量液化氣罐,起火了怎麽(me) 得了,請派出所來人清走!”10月17日中午,江漢區分局漢興(xing) 街派出所接到線索,教導員高暢陽立即帶領社區民警前往核實。起初,屋內(nei) 一女子以獨自在家不方便開門為(wei) 由,拒絕民警入戶。民警聯係戶主終於(yu) 打開了門,隻見客廳和廚房堆放了20隻液化氣罐,民警輔警當即將這些液化氣罐全部轉移,並聯係相關(guan) 部門予以查扣,將當事人傳(chuan) 喚至所。

  近年,武漢公安在推進“楓橋式派出所”的深化創建進程中,牢牢把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核心內(nei) 涵,始終堅持“研、交、辦、督、結”閉環工作,做實“黨(dang) 政大閉環”“政法中閉環”“公安小閉環”等“三個(ge) 閉環”。同時,守正創新,積極推動“三所聯調”經驗向社區延伸,探索在有條件的社區警務室建立“民解、司調、速裁”一體(ti) 的“社區共享法庭”。

  麵對“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物、不放心的事”,做足“主動、精細、專(zhuan) 業(ye) 、高效”這八個(ge) 字的功夫,以“時時放不下心的責任感、時時睡不著覺的危機感”,守牢平安底線。

  今年以來,全市排查矛盾糾紛11.9萬(wan) 起,化解98.1%,因矛盾糾紛引發的命案同比下降26.3%,全市刑事有效警情、入戶盜竊警情同比分別下降18.1%、39.6%,推動街道掛牌整治1469起“十小場所”突出火災隱患,整改銷號1034處,火災同比下降8.4%。今年以來,未發生列管高危人員引發的重大案事件。

  融合:提升“警社”融合的聚合力

  高茂新是江夏廟山保利海上五月花小區的熱心居民,也是廟山派出所“紅色管家”成員之一。今年8月,小區一對婆媳因育兒(er) 問題發生爭(zheng) 執,高茂新了解到她們(men) 長時間處於(yu) 矛盾狀態後,主動與(yu) 社區民警聯係,一起參與(yu) 化解,成功打開雙方心結。

  此前,廟山經濟開發區動員街道、村、社區、產(chan) 業(ye) 園、大型企業(ye) 、學校等各方麵代表召開了一次爭(zheng) 創國優(you) “楓橋式”派出所動員大會(hui) 。不少群眾(zhong) 踴躍報名參加“紅色管家”團隊。如今,大街小巷、樓宇之間,“紅袖章”頻頻穿行,成為(wei) 社區警務的好幫手。這支隊伍先後接受轄區群眾(zhong) 求助1480人次,化解鄰裏矛盾糾紛879件,收到群眾(zhong) 贈送的錦旗46麵。

  下沉率和融合度是檢驗基層社會(hui) 治理實效的重要標準。在武漢,50個(ge) “警務+居務”融合示範警務室帶動警社融合,越來越多的社區民警沉在社區走訪、清查、接處警,一周下社區時間超過40小時,且更多的走訪社區的時間是群眾(zhong) 下班、晚間在家和周末休息等時段。有警社融合支撐,新“一標三實”工作進度喜人,建築物上圖率、覆蓋率、標注率,實有人口上圖率均實現100%。

  同時,派出所所長、社區民警進入街道、社區黨(dang) 組織班子覆蓋率分別達到97.1%和83.3%,2098名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副書(shu) 記或副主任,社區與(yu) 警務室“有事一起議、辦法一起想、工作一起幹”的格局真正形成,他們(men) 攜手搭建的社區警務團隊引導社區群眾(zhong) 從(cong) 平安創建旁觀者變為(wei) 參與(yu) 者、締造者。目前,全市組建的各類群防群治隊伍已達2.1萬(wan) 支,近20萬(wan) 群眾(zhong) 參與(yu) 防範宣傳(chuan) 、鄰裏守望。

  為(wei) 民:提升便民利企“服務力”

  入冬以來天氣漸漸轉冷,但寒風擋不住江岸區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窗口的“許夢姣先鋒隊”,11月15日上午,窗口3名民警1名輔警攜帶筆記本電腦、指紋儀(yi) 、照相機等設備趕到九州通人壽堂養(yang) 老院,為(wei) 因病臥床的姚爹爹上門服務。身份證遺失讓姚爹爹心急如焚,足不出戶的他一直盼望著有人解憂。“你們(men) 來了,他特別高興(xing) ,話都多起來了。”姚爹爹的兒(er) 子說。據介紹,這個(ge) 先鋒隊今年已上門服務30多次。

  “服務無止境。群眾(zhong) 的期待隨著社會(hui) 發展在上升,服務的標準和要求自然也提升了,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創辦“海燕直通車”積極踐行“服務不缺位”的湖北省先進工作者、省“三八”紅旗手、礄口區分局人口大隊教導員陳海燕對記者說。

  今年以來,武漢公安持續推出政務服務新舉(ju) 措,其中包括將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等7類戶口遷移事項辦理時限由15個(ge) 工作日壓縮至10個(ge) 工作日,在全市163個(ge) 戶籍窗口新增居住證線下業(ye) 務,為(wei) 10.8萬(wan) 流動人口登記辦理居住證,推進《無犯罪記錄證明》全程網辦,為(wei) 6萬(wan) 餘(yu) 名群眾(zhong) 提供就業(ye) 、就學、出國便利服務;落實私家車新車上牌免查驗,實行二手小客車轉讓登記“一證通辦”;政務窗口實行“延時辦上門辦”服務,延時辦證量達29萬(wan) 件;“海燕直通車”“知音航班”“光穀導服一站通”“流動車管所”“默默為(wei) 您”“英模背包團”“彬彬有禮”等一批政務服務品牌,主動為(wei) 企業(ye) 群眾(zhong) 提供萬(wan) 餘(yu) 次上門服務。

  與(yu) 此同時,便捷的“掌上辦自助辦”還在“擴容”,在“鄂匯辦”APP和市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新增上線15項公安應用;在東(dong) 新分局、漢口江灘等地試點打造的無人警局和公安自助服務區,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11.2萬(wan) 件自助辦服務。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