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硬聯通”謀互利 共建繁榮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3-12-12 16:49: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12月8日,內(nei) 蒙古陸路口岸年總貨運量破1億(yi) 噸,刷新中國沿邊省區陸路口岸年總貨運量紀錄。這也是中國向北開放的最新成就。

  站在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的節點回望,開放對一個(ge) 國家或者地區的繁榮發展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其中,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是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地位。

  內(nei) 蒙古位於(yu) 祖國北疆,橫跨“三北”,外接俄蒙,內(nei) 鄰八省區,是向北開放中實現內(nei) 外循環邊腹互動的重要節點。按照國家對內(nei) 蒙古的定位,內(nei) 蒙古正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努力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目前,內(nei) 蒙古共有經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口岸20個(ge) ,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等多方位、立體(ti) 化口岸開放格局。公路口岸貨運量連續多年全國第一,鐵路口岸貨運量位居前列,逐漸走出一條富有內(nei) 蒙古特色的口岸發展之路。

  集聚要素支撐 保障運量提升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you) 先領域,也是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依托,口岸作為(wei) 國際往來的門戶和國際貨物運輸的樞紐,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部分。內(nei) 蒙古一步一個(ge) 腳印將滿洲裏、二連浩特2個(ge) 樞紐口岸,甘其毛都、策克、滿都拉等重點口岸,逐步建設成為(wei) 機製健全、功能豐(feng) 富、運行順暢的國家重要口岸。

  12月8日8時,全國貨運量最大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開始當日通關(guan) 。在口岸“十二進七出”智能卡口,內(nei) 蒙古生產(chan) 的出口重型機械車輛有序出境,滿載蒙古國煤炭、銅精粉的貨車依次入關(guan) ,車頭掛著的紅綢上,“首破億(yi) 噸”幾個(ge) 大字分外顯眼。

  截至2023年12月8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陸路口岸貨運量實現10006.8萬(wan) 噸,創造了中國沿邊省區陸路口岸貨運量紀錄。

  甘其毛都口岸管委會(hui) 副主任賀其葉勒圖介紹,今年以來,甘其毛都口岸基礎設施實現大提升、多元運輸構建新格局、通關(guan) 過貨跑出了加速度。今年截至12月7日,口岸累計完成進出口貨運量3497.57萬(wan) 噸,同期上漲108.92%,單日、單月、全年過貨量全部刷新曆史紀錄。

  “隨著中蒙雙邊口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中國造’大型汽車、工程器械、基建材料和生活物資等源源不斷地輸往蒙古國。今年以來,甘其毛都口岸出口汽車整車1200餘(yu) 輛,還開通了鮮活果蔬通關(guan) 快車道,出口貨物逐漸多元化。”呼和浩特海關(guan) 所屬烏(wu) 拉特海關(guan) 旅檢科科長仲崇恩介紹。

  2018年,內(nei) 蒙古口岸貨運量首破9000萬(wan) 噸,受疫情影響幾年間下降又回升,2022年貨運量恢複至5842.2萬(wan) 噸。2022年到2023年,短短一年時間,內(nei) 蒙古口岸貨運量跨過1億(yi) 噸的台階,這與(yu) 內(nei) 蒙古口岸係統集聚要素支撐、保障運量提升息息相關(guan) 。

  為(wei) 保障運量提升,內(nei) 蒙古口岸係統研究製定《2023年提升口岸進出境貨運量工作方案》,推動全區口岸全部恢複貨運功能;健全高峰延時通關(guan) 、周末應急通關(guan) 、重要物資“綠色通道”保障機製,已在滿洲裏口岸、將在二連浩特口岸先後試行24小時貨運通關(guan) 製;持續優(you) 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泛口岸經濟蓬勃發展。

  全區口岸17項重點建設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以口岸功能提升促進“口岸+通道+產(chan) 業(ye) +物流”聯動發展。

  重點開展了整車出口專(zhuan) 項疏解行動,滿洲裏口岸階段性擁堵問題得以全麵解決(jue) ,口岸庫存車輛實現動態平衡。今年1-10月,全區口岸出口整車5.3萬(wan) 餘(yu) 輛,同比大幅增長超2倍。

  到11月底,內(nei) 蒙古11個(ge) 陸路口岸恢複客貨雙通,超額提前實現年度運量目標。

  “運量躍上新台階,發展站上新起點,我們(men) 將繼續發揮口岸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統籌推進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綠色‘五型’口岸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開放,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內(nei) 蒙古新篇章。”內(nei) 蒙古口岸管理辦公室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創新通關(guan) 模式 強化科技賦能

  11月2日,位於(yu) 內(nei) 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nei) 的策克口岸,一輛輛無人駕駛智能重卡,正沿著設定路徑通過策克邊檢站緩緩入境。2022年,這個(ge) 內(nei) 蒙古第三大口岸投資9000萬(wan) 元,啟動了“中國首個(ge) 智能駕駛重卡”跨境運輸項目。

  策克口岸與(yu) 蒙古國南戈壁省西伯庫倫(lun) 口岸相對應,是我國西北地區連通國內(nei) 外的重要交通樞紐、商貿中心、貨物集散地和資源大通道。

  “我們(men) 現在試運行5輛智能重卡,預計到2024年底,投入使用全部40輛智能重卡。”內(nei) 蒙古山河煤業(ye) 有限公司智能重卡部部長李明介紹。

  與(yu) 智能重卡同時“忙碌”的,還有額濟納旗浩通能源有限公司物流園區內(nei) 整裝待發去往蒙古國的一輛輛橘紅色AGV無人駕駛運輸車。

  “每台AGV無人駕駛運輸車從(cong) 中國到蒙古國再返回中國的循環裏程約3.2公裏,每天往返中蒙100多次,日均運輸煤炭7000多噸。”額濟納旗浩通能源有限公司AGV項目經理耿自寬介紹。自AGV無人駕駛運輸車試運行以來,策克口岸的AGV已經完成了44萬(wan) 噸煤炭運輸工作。

  策克口岸在2018年就全麵啟用“六進四出”貨運通道智能卡口係統,是全國首個(ge) 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智能卡口接入海關(guan) 金關(guan) 二期係統的陸路口岸。智能卡口正式運行後,可以通過自動驗放完成整個(ge) 通關(guan) 流程,出入境車輛通關(guan) 速度大幅提升,無人駕駛運營,實現了運行管理一張圖,智慧驗放一體(ti) 化,遠程指揮一站通的口岸智能化通關(guan) 新模式。

  為(wei) 進一步提升驗放速度,擴大進出口貿易量,今年以來,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不斷深化與(yu) 屬地聯檢部門及蒙古國西伯庫倫(lun) 口岸聯檢單位的密切合作,全麵推進國家標準版“單一窗口”承接應用,加快實施貿易數據協同,通過實行單一窗口電子查驗、完成“十進六出”運煤通道改擴建、開展貨物監管現場“查檢合一”作業(ye) 等舉(ju) 措,促進煤炭進口量穩步增長,實現單日過貨量和累計過貨量曆史“雙突破”。

  “截至11月2日,策克口岸通關(guan) 過貨量1419.71萬(wan) 噸,創開關(guan) 31年來紀錄。”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口岸事務局副局長白戈力介紹。

  口岸作為(wei) 聯結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重要節點,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具有樞紐地位和重要價(jia) 值,近年來,內(nei) 蒙古口岸係統創新通關(guan) 模式,強化科技賦能,因地製宜選取最優(you) 通關(guan) 模式,最大程度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安全。

  目前,內(nei) 蒙古在口岸智慧化、信息化建設方麵已完成11個(ge) 公路口岸貨運通道智能卡口建設,已與(yu) 對蒙口岸推廣使用載貨清單電子傳(chuan) 輸;建成國際貿易(內(nei) 蒙古)“單一窗口”一期工程,並已投入使用;在14個(ge) 邊境口岸限定區域、海關(guan) 監管場所基本覆蓋視頻監控係統,可視化監管、智能化管理、扁平化指揮能力有效提質;為(wei) 提高口岸智能化、機械化作業(ye) 水平,二連浩特、甘其毛都、策克、滿都拉等口岸正在規劃建設智慧物流項目。

  2023年以來,內(nei) 蒙古自治區財政安排4000萬(wan) 元支持內(nei) 蒙古智慧口岸項目建設,資金主要支持打造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化口岸。目前,甘其毛都、策克口岸成功試運行無人駕駛跨境運輸,二連浩特公路口岸TIR進口業(ye) 務量居全國首位。同時,內(nei) 蒙古口岸係統堅持“全區一個(ge) 總案、各口岸一個(ge) 子案”原則,目前已製定了二連浩特、滿洲裏2個(ge) 智慧口岸實施方案,確保智慧口岸建設標準化、精準化。

  “到2025年,內(nei) 蒙古初步形成口岸各主體(ti) 間智慧互聯、協同聯動、高效運作的良好生態。綜合樞紐口岸基本建成智慧口岸,重點專(zhuan) 業(ye) 口岸設施設備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運行管理數字化、綜合服務便利化取得積極成效,口岸通行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內(nei) 蒙古口岸管理辦公室區域合作和信息化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服務中歐班列 共建“一帶一路”

  11月9日,在內(nei) 蒙古滿洲裏國際集裝箱貨場,一列列載滿貨物的中歐班列停靠在軌道線上,巨大的龍門吊有序地進行著吊箱作業(ye) 。走進海關(guan) 監管查驗區,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擺放得整整齊齊,滿洲裏海關(guan) 查驗關(guan) 員正忙碌著對布控的集裝箱進行開箱查驗。

  “10年來,我們(men) 不斷將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理念融入監管作業(ye) 之中。現在中歐班列不僅(jin) 進入‘無紙化’時代,我們(men) 還實現海關(guan) 、鐵路、運營企業(ye) 數據聯通,進一步壓減了申報轉關(guan) 環節,降低了貨物的裝卸和倉(cang) 儲(chu) 費用,實現了中歐班列‘無感式通關(guan) ’。”滿洲裏海關(guan) 所屬滿洲裏車站海關(guan) 查驗一科科長姚文龍邊操作查驗終端邊介紹說。

  10年間,為(wei) 保障口岸大通道便捷順暢,滿洲裏口岸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鐵路新國際貨場建設,啟用集裝箱專(zhuan) 辦站、煤炭散裝貨場、礦石散裝貨場等專(zhuan) 業(ye) 貨場,鐵路年換裝能力由3000萬(wan) 噸提升到4000萬(wan) 噸。同時實施了公路口岸擴能升級工程建設,提升公路口岸的通關(guan) 能力,公路口岸年通關(guan) 能力提升至人員1000萬(wan) 人次、車輛100萬(wan) 輛次。

  中歐班列有東(dong) 、中、西三條主要運輸大通道,其中,內(nei) 蒙古的滿洲裏口岸和二連浩特口岸,分別是東(dong) 線和中線通道的主要進出境口岸。

  目前,過境滿洲裏中歐班列線路57條,國內(nei) 始發地遍布60餘(yu) 個(ge) 城市,輻射13個(ge) 國家的28個(ge) 城市;過境二連浩特中歐班列線路63條,國內(nei) 始發地遍布60多個(ge) 城市,輻射10多個(ge) 國家的60餘(yu) 個(ge) 城市。

  滿洲裏、二連浩特兩(liang) 個(ge) 口岸的過境班列數占全國總數的40%,進口商品包括板材、原木、紙漿、服裝、機電產(chan) 品、整車及配件等1000餘(yu) 種,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汽車及配件、電器產(chan) 品、工業(ye) 機械、服裝百貨等5萬(wan) 多個(ge) 品種,助力國家增出口、穩外貿,維護了供應鏈安全。

  十年來,經中歐班列“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內(nei) 蒙古已與(yu) 152個(ge)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貿易往來,“朋友圈”越來越大。

  10年來,內(nei) 蒙古與(yu) “一帶一路”合作夥(huo) 伴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值由2013年的535億(yi) 元上升到今年前10個(ge) 月的1187.9億(yi) 元。今年前10個(ge) 月,內(nei) 蒙古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yu) 整體(ti) 增速10.1個(ge) 百分點。

  內(nei) 蒙古社會(hui) 科學院內(nei) 蒙古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範麗(li) 君說:“內(nei) 蒙古目前已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有了影響力,這就是種子,把種子培育壯大,未來的10年肯定能遍地開花。”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10年間,內(nei) 蒙古的口岸設施實現了曆史性躍遷,為(wei) 促進經貿和產(chan) 能合作、加強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奠定了堅實基礎。

  日前,《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明確了“改革開放、塑造優(you) 勢”的大方向和大原則,為(wei) 內(nei) 蒙古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持續優(you) 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積極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強與(yu) 國內(nei) 其他區域合作,打造全域開放平台作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戰略部署。

  “我們(men) 將繼續發揮好口岸通道、樞紐、平台、窗口四大功能,提升口岸通關(guan) 能力、集疏運能力、落地加工能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一流現代化口岸,為(wei) 內(nei) 蒙古高質量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貢獻口岸力量。”內(nei) 蒙古商務廳副廳長、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尚誌強表示。

  站在新的時空坐標點,內(nei) 蒙古緊抓曆史機遇,推進口岸大區向口岸強區轉變,在通達能力、銜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務能力等多個(ge) 維度不斷突破,力爭(zheng)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ti) 係。(記者 高慧)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