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衢州濱一村社區解鎖流動黨員服務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3-12-14 15:26:00來源: 衢州日報

  “謝謝社區,謝謝包師傅。”近日,家住衢州市柯城區衢化街道濱一村社區的88歲獨居老人黃奶奶,手中捧著黨(dang) 員包根旺為(wei) 她送來的縉雲(yun) 燒餅和餃子,連連致謝。

  “不用謝,有什麽(me) 需求,你都可以給我打電話。”包根旺把自己的聯係方式遞給了黃奶奶,叮囑黃奶奶照顧好自己。告別了黃奶奶,包根旺又來到了另外一位85歲獨居老人吳爺爺家中,送上熱乎乎的小吃。

  濱一村社區位於(yu) 巨化片區,常住人口2730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人1300餘(yu) 人,租住或定居於(yu) 此的外來務工人員、商戶等新居民有260餘(yu) 人,流動黨(dang) 員24人。為(wei) 管理服務好流動黨(dang) 員、發動流動黨(dang) 員服務有需求的困難居民,街道、社區黨(dang) 組織做深做實“三民工程”,依托“鄰禮通·三民工程”應用平台,及時更新民情檔案,召開懇談會(hui) 、交流會(hui) ,開展誌願活動等,“線上+線下”全麵細致掌握流動黨(dang) 員的學習(xi) 、工作和生活情況。

  濱一村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汪金花說,9月以來,社區積極開展黨(dang) 員教育學習(xi) ,組織策劃流動黨(dang) 員服務家鄉(xiang) 、服務老鄉(xiang) 、服務他鄉(xiang) 的“三服務”活動,通過流動黨(dang) 員結對服務轄區高齡老人、參與(yu) 社區文明建設和垃圾分類等方式,讓流動黨(dang) 員感受到社區對他們(men) 的關(guan) 心,變“流動”為(wei) “融入”,為(wei) 社區和居民提供暖心服務。

  家住濱一村小區的包根旺,祖籍麗(li) 水遂昌。2017年,他搬入濱一村小區後,在小區門口開了一家縉雲(yun) 燒餅店。同時,他積極到社區黨(dang) 委報到,熱心參加社區黨(dang) 員活動。

  88歲的黃奶奶老伴已去世,兒(er) 子殘疾住在康複中心,黃奶奶一人獨居;85歲的吳爺爺有聽力障礙,患有輕微的阿爾茨海默症。參與(yu) 社區“三服務”活動的包根旺立即提出與(yu) 兩(liang) 位老人結對,為(wei) 他們(men) 送飯,服務他們(men) 的日常生活。“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發揮自己做小吃的特長,為(wei) 居民服務是應該的。雖然我是外地人,但濱一村小區是我的第二家鄉(xiang) 。我們(men) 小區獨居的高齡老人多,我想為(wei) 他們(men)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包根旺說。

  不止包根旺,濱一村小區流動黨(dang) 員邵春亮也自告奮勇當起了垃圾分類的講解員,耐心地向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分類常識。他說:“我是江山人,作為(wei) 一名退休黨(dang) 員,隻要社區需要我,我就會(hui) 衝(chong) 在最前麵。”

  截至目前,濱一村社區流動黨(dang) 員共上門走訪服務高齡獨居老人56人次,解決(jue) 困難群眾(zhong) 問題23件。汪金花表示,下一步,社區將繼續深化流動黨(dang) 員的管理,著力提升流動黨(dang) 員的價(jia) 值感、歸屬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