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餘杭:美麗鄉鎮因地製宜“碳”索共富新路徑
近日,走進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百丈鎮,一股“綠色低碳新風”撲麵而來。遠眺山色綿延鄉(xiang) 村美,近看竹林滿山長勢旺,低頭可見清澈見底的溪流穿村而過,抬頭深呼吸滿是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道路兩(liang) 旁是村民利用可回收物DIY製作成的“鄉(xiang) 土味”村莊裝飾,鄉(xiang) 村博物館中非遺藝術家將廢棄筍殼、剩餘(yu) 秸稈創意加工成“加油鴨”“稻草龍”等藝術品……綠色低碳已經成為(wei) 當地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百丈鎮的森林覆蓋率在85%以上,擁有竹林麵積5.5萬(wan) 畝(mu) ,是浙江省竹林覆蓋率最高的鄉(xiang) 鎮之一。蘊含著強大儲(chu) 碳固碳功能的茫茫竹海,不僅(jin) 是寶貴的自然資源,也是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生態財富。作為(wei) 浙江省首批低(零)碳鄉(xiang) 鎮建設試點,近年來,百丈鎮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厚植生態底蘊,創新提出“科學方法算碳、科技賦能管碳、生產(chan) 生活降碳、森林經營增匯”四大低碳試點舉(ju) 措,探索“雙碳+共富”模式,不斷提高生態的“含綠量”“含金量”,減少“碳含量”,增加“循環量”。
在創建過程中,百丈鎮全麵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和低碳經濟發展,通過對轄區竹林進行撫育整治,完成全鎮域竹林流轉,實現轄區村集體(ti) 每年增收265萬(wan) 元、村民增收775萬(wan) 元;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將公共建築、照明路燈等設備開展全域碳排放托管,使轄區每年整體(ti) 能耗降低5%至10%;打造碳排放監管的“碳管家”數字化平台,構建村企竹林低碳發展新格局;發展低碳文旅融合工作,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傳(chuan) 播綠色低碳理念,帶動當地餐飲住宿行業(ye) 發展營收等。圍繞產(chan) 業(ye) 、能源、建築、交通、民生五大領域,百丈鎮開展了一係列低(零)碳建設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條因地製宜的綠色共富道路。
此外,在創造碳匯致富、綠色共富方麵,百丈鎮發布了全國首個(ge) 村級碳中和發展白皮書(shu) 《半山村碳中和發展白皮書(shu) 》,推出全國首個(ge) 竹桌簽碳標簽、竹筍碳標簽,推動全鎮5.5萬(wan) 畝(mu) 竹林碳匯經營項目上市交易。據了解,截至2023年11月份,百丈鎮共完成財政總收入20788萬(wan) 元,同比增長205.6%,其中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9862萬(wan) 元,同比增長179.7%,兩(liang) 項收入增幅均居餘(yu) 杭區第一。
經過多年的試點建設,百丈鎮逐步摸索出契合自身發展需求的低碳發展新路徑。日前,百丈鎮低(零)碳鄉(xiang) 鎮建設實踐探索入選2023年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百丈鎮竹產(chan) 業(ye) “碳”索 描繪共富新圖景》入選第四批浙江省生態環境係統共同富裕最佳實踐案例名單,連續兩(liang) 年入選杭州市低碳十大應用場景。
如今的百丈鎮,低碳元素隨處可見,“就地取材、廢物利用、低碳循環”的綠色低碳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百丈鎮將繼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省市低(零)碳鎮創建,開展多樣的低碳宣傳(chuan) 工作,完善碳積分體(ti) 係,進一步探索“雙碳+共富”建設,加快實現碳匯變現,做好共同富裕“碳文章”。(徐穎、趙紫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