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講好用好新時代“大思政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加強思政課建設,是解決(jue) 教育根本問題最直接最關(guan) 鍵的途徑。12月16日,湖北高校“大思政課”建設研討會(hui)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召開,來自湖北各高校的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負責人圍繞講好用好新時代“大思政課”開展研討。
構建“大思政課”新格局
湖北省人大常委、省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喻立平說:“高校思政課建設要立足大時代、爭(zheng) 當大先生、傳(chuan) 天下大道。”
與(yu) 會(hui) 學者紛紛表示,新時代講好“大思政課”、提升“大思政課”教學質量是發揮鑄魂育人功能的關(guan) 鍵所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dang) 委書(shu) 記黃曉玫表示,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術積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不斷推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走深走實,著力打造具有理論深度、價(jia) 值高度、時代鮮度、生活溫度、奮鬥態度的新時代“大思政課”。在新征程上,高校應更加紮實推進“大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構建“大思政課”新格局,推動新時代“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陳世鋒說,做好“大思政課”建設的關(guan) 鍵發力點在於(yu) 正確處理好教學內(nei) 容統一性和專(zhuan) 業(ye) 性等細節問題,因地製宜,確定方向,精準發力,構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大思政課”研究共同體(ti) 。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梁偉(wei) 軍(jun) 認為(wei) ,“大思政課”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根本方向,其建設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知識傳(chuan) 授為(wei) 基礎、能力培養(yang) 為(wei) 核心、價(jia) 值塑造為(wei) 根本,自覺踐行協同育人理念,著力構建課程育人體(ti) 係。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雷江梅提出,高校思政課教學需要引導大學生全麵理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體(ti) 係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製度擔當,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改革與(yu) 定型的基本規律,提升學生製度改革責任感和使命感。
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
“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源頭抓起,從(cong) 我做起……” 參加長江源科考實踐的地大學子在海拔5500米的青海格拉丹東(dong) 雪峰西側(ce) 山腳下,發出保護長江源的倡議,以實際行動守護一江清水,上了一堂以冰川、河流、大地為(wei) “教室”的思政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孫文沛表示,將校本資源、學科特色融入到思政課建設中,是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的重要因素。校本資源不僅(jin) 是指高校在發展曆程中積澱形成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文化底蘊、辦學傳(chuan) 統,也體(ti) 現著大學精神、大學成就和大學形象,具有引領力、凝聚力、滲透力三重育人價(jia) 值。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沈昊駒表示,大思政視域下立體(ti) 式實踐教學體(ti) 係架構是一個(ge) 反複認識、反複循環的過程,貫穿於(yu) 集體(ti) 備課、課堂教學和社會(hui) 實踐中,是由實踐到認識到再實踐的兩(liang) 次飛躍。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堅持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統一,以政策保障為(wei) 根本、師資保障為(wei) 關(guan) 鍵,點麵結合、走深走實,充分調動社會(hui) 力量和資源,構建起多元化、立體(ti) 化評價(jia) 體(ti) 係,提升大思政課育人實效。
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萬(wan) 美容談到,思政課建設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它反映了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發展和思想政治素質提升規律,如何迅速有效地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必須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不斷加強守正創新。
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劉強聚焦高校思政課建設特色模式,向在場專(zhuan) 家學者講解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大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建設情況。劉強從(cong) “親(qin) 身經曆、親(qin) 自感悟、親(qin) 手提煉、親(qin) 切講授、親(qin) 力奉獻”五個(ge) 層麵講述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思政課”的“五親(qin) ”創新模式,其內(nei) 容主體(ti) 多元、形式多樣、思路清晰、理論與(yu) 實踐兼顧,生動展示了該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典型經驗。
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熊友華表示,強化“大思政課”建設的協同作用具有必要性,需要構建起主體(ti) 聚合、多元協調、資源共享、效果共評的強化協同機製,充分提升和發揮學校、家庭、社會(hui) 、政府等主體(ti) 角色的意識功能,提升多元主體(ti) 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的聯動作用。
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黎海波從(cong) 結構、功能與(yu) 作用構成等三個(ge) 維度分析了數字技術與(yu) 高校“大思政課”之間的關(guan) 係,從(cong) 賦融、賦能和賦效三個(ge) 維度深刻闡釋了數字技術賦能高校“大思政課”的理論邏輯,並提出數字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應注意發揮其在高校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中的正向驅動作用。
當天,來自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湖北工業(ye) 大學等高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相關(guan) 負責人從(cong) “大思政課”的理論內(nei) 涵、指導原則、實踐遵循等方麵進行交流研討。(文/圖 宋欣澤、李勝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