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下沉一線辦實事 真情服務解民憂

發布時間:2023-12-19 10:59:00來源: 人民網

  宣傳(chuan) 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延安市把學習(xi) 推廣“四下基層”作為(wei) 主題教育重要抓手,把調查研究作為(wei) 重要路徑,把解決(jue) 問題作為(wei) 關(guan) 鍵導向,緊盯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問題,組織黨(dang) 員幹部深入踐行為(wei) 民宗旨,一體(ti) 推進問題檢視、整改落實,努力將“問題清單”轉化為(wei) “幸福賬單”,讓人民群眾(zhong) 真切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作為(wei) 、新變化。

  “小區多媒體(ti) 廣告收入屬於(yu) 物業(ye) 還是業(ye) 主?民法典明確規定利用業(ye) 主的共有部分產(chan) 生的收入屬於(yu) 業(ye) 主共有。”11月15日,延安市寶塔區南市街道辦寶元社區法治驛站誌願者高榮拿著普法宣傳(chuan) 冊(ce) ,認真地為(wei) 轄區居民宣講、解讀財產(chan) 糾紛、反電信網絡詐騙等法律法規,耐心解答群眾(zhong) 谘詢的問題。

  如何就地化解矛盾,今年7月份,延安市司法局聯合寶元社區,在翠微花園小區成立了集法律宣傳(chuan) 、政策谘詢、司法服務等於(yu) 一體(ti) 的“法治驛站”,以寶元社區居民為(wei) 主要服務對象,采取網格員輪流當值坐班模式,接待群眾(zhong) 來訪,為(wei) 群眾(zhong) 答疑解惑。同時,結合“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社區活動,邀請社區律師和司法局幹部進行專(zhuan) 業(ye) 接待,給予司法解釋和司法調解,切實滿足居民需求,實現矛盾糾紛化解路徑多元化。

  長期以來,延安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主責主業(ye) ,圍繞普法宣傳(chuan) 、公共法律服務、行政複議、仲裁、證明事項清理、人民調解等司法行政業(ye) 務,出實招用實功,在“下基層”的過程中全力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切的問題、反映強烈的問題,讓群眾(zhong) 真切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風貌。

  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踐行黨(dang) 的宗旨、矢誌為(wei) 民造福,是“四下基層”的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延安市堅持把心貼近人民,運用“四下基層”製度,實實在在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門上廁所要走10多分鍾,下雨天不穿雨鞋就沒辦法走。”在印子溝居民區居住了16年的王秀琴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公廁建好了,路也修好了,居住、出行都方便,居民們(men) 生活得很舒坦,發自內(nei) 心感謝黨(dang) 和政府一心為(wei) 民辦實事。”道路硬化了,路麵拓寬了,太陽能路燈安上了,公廁建好了,停車方便了,自來水入戶了,山體(ti) 居民休閑娛樂(le) 有了小廣場……這是寶塔區溝道治理成效的真實寫(xie) 照。

  在山體(ti) 溝道治理過程中,寶塔區對區域內(nei) 山體(ti) 、自建房、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麵掌握群眾(zhong) 最期盼的出行、安全、居住環境等亟待解決(jue) 的現實需求。計劃利用4年時間分年度、分階段實施32條山體(ti) 溝道綜合治理,概算總投資31億(yi) 元。目前已完成市場溝邊區銀行居民區、王家坪村等6條山體(ti) 溝道治理。今年啟動實施的橋溝街道辦羅家坪村、寶塔山街道辦蘭(lan) 家坪村等8條山體(ti) 溝道治理預計年內(nei) 完成。

  信訪接待下基層,傾(qing) 聽呼聲解民憂。延安市組織黨(dang) 員領導幹部開展下訪接訪,化解群眾(zhong) 信訪積案,推動群眾(zhong) 合理訴求及時就地解決(jue) 。

  寶塔區李渠鎮崖裏坪村民反映房屋地基下陷問題,是一宗導致群眾(zhong) 上訪4批50人次的信訪積案。延安市國資委高度重視,多次深入現場進行調研,並與(yu) 寶塔區負責同誌、李渠鎮村幹部、居民代表、水務環保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召開現場辦公會(hui) ,在充分溝通了解群眾(zhong) 訴求的基礎上,認真分析解扣途徑,提出了解決(jue) 方案,目前正在依法依規推進。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延安市國資委積極推進矛盾化解工作,截至10月底,辦理信訪案件11件,成功化解8件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問題。

  傾(qing) 聽群眾(zhong) 呼聲,摸清社情民意,察事情、出實招,緊盯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問題,現場研究、現場指導、現場協調,把問題解決(jue) 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工作落實在一線。

  “我們(men) 農(nong) 民都在地裏忙,沒有時間去車管所辦理車駕管業(ye) 務,你們(men) 能不能上門辦理?”警情跟著民意走,甘泉縣公安局推出“流動車管所”服務,把車管所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

  楊某是甘泉縣道鎮麻子街村村民,家裏既搞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還種地,農(nong) 忙時節,他的摩托車也正好該年審了,正在為(wei) 此事著急的時候,“流動車管所”進村辦證,解了他的難題。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甘泉縣公安局結合基層工作實際,深入一線、深入群眾(zhong) ,圍繞群眾(zhong) 衣食住行、生產(chan) 生活等方麵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四下基層”,下的是基層,解的是難題,得的是民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體(ti) 黨(dang) 員幹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隻有始終站在基層群眾(zhong) 之間,把群眾(zhong) 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做到為(wei) 民解憂,才能真正得到群眾(zhong) 的認可。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延安市各基層黨(dang) 組織以多種方式下基層宣講2282次,接待群眾(zhong) 來訪1233次,解決(jue) 群眾(zhong) 難題1110件,現場辦公下基層914次,解決(jue) 問題754件。(當地供稿 延安市委宣傳(chuan) 部)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