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權威發布)

發布時間:2023-12-19 11:3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措施》)。12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介紹有關(guan) 情況。

  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取得積極進展

  “加快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近年來,商務部會(hui) 同各有關(guan) 部門、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著力推進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取得積極進展,內(nei) 外貿規模質量進一步提升。2023年1—11月,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4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總額38萬(wan) 億(yi) 元,同比持平,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

  工作體(ti) 係不斷健全。在部門層麵,商務部等22個(ge) 單位建立了促進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部際工作機製,2022年實施了促進內(nei) 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ti) 製、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相銜接等15個(ge) 方麵134項工作舉(ju) 措,取得良好成效。在地方層麵,央地聯動開展試點。會(hui) 同13個(ge) 部門共同開展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試點工作,組織北京等9個(ge) 試點地區圍繞完善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調控體(ti) 係、促進內(nei) 外貿製度銜接等方麵積極創新,先行先試。

  內(nei) 外貿規則製度進一步銜接,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80%。企業(ye) 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意願進一步增強,2023年前10個(ge) 月,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中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經營企業(ye) 數量同比增長4.7%。

  增強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聯動效應

  盛秋平說,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是要堅持“一體(ti) 化”發展,幫助企業(ye) “兩(liang) 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nei) 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ye) 轉內(nei) 銷,也鼓勵內(nei) 貿企業(ye) 做外貿。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工作的一個(ge) 重要目標,是讓企業(ye) 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間順滑切換。

  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商務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報請國務院審議出台《措施》,提出5個(ge) 方麵18項舉(ju) 措。盛秋平表示,在《措施》起草過程中,始終堅持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建設國內(nei) 強大市場,增強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聯動效應。

  在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方麵,《措施》提出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完善內(nei) 外貿信用體(ti) 係、提升物流便利性、強化內(nei) 外貿人才支撐,使更多優(you) 質商品和服務更便利地進入國內(nei) 市場,豐(feng) 富供給數量,提升供給質量,更好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nei) 市場需求。

  在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方麵,一是規則標準更好銜接。比如標準方麵,既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到2025年國家標準與(yu) 國際標準關(guan) 鍵技術指標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5%以上。同時,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外文編譯,讓世界更多了解中國標準,幫助企業(ye) 降低市場切換的成本。二是市場渠道雙向對接。比如,《措施》既支持外貿企業(ye) 拓展國內(nei) 市場,也支持內(nei) 貿企業(ye) 拓展國際市場,強調發揮展會(hui) 等平台的作用,為(wei) 有意願開展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經營的企業(ye) 搭橋鋪路,更快速地打開國內(nei) 國際市場,實現“兩(liang) 條腿”走路。三是企業(ye)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措施》提出要培育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企業(ye) ,培育內(nei) 外貿融合發展產(chan) 業(ye) 集群,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增強企業(ye) 全球資源整合配置能力,提升產(chan) 業(ye) 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更好融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

  多措並舉(ju) 抓好落實

  以標準、合格評定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目前已成為(wei) 影響國際貿易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內(nei) 外貿產(chan) 品適用的國內(nei) 國際標準存在差異,導致認證程序、適用範圍、評價(jia) 方式不盡相同,企業(ye) 對接標準、取得認證的人力、時間和資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削弱轉內(nei) 銷的動力。

  《措施》明確提出“促進內(nei) 外貿標準銜接”“促進內(nei) 外貿檢驗認證銜接”。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負責人姚雷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大力推動國內(nei) 國際標準一致性提升,強化合格評定國際互認。“十四五”以來,我國在機械、化工、信息技術、消費品等領域轉化2509項先進適用國際標準,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等主要消費品領域關(guan) 鍵技術指標與(yu) 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市場監管總局已加入21個(ge) 合格評定國際/區域組織,對外簽署15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28份雙邊合作互認安排,國際互認範圍覆蓋全球經濟總量95%以上的區域。

  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表示,《措施》從(cong) “更好發揮信用保險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麵提出了具體(ti) 要求,金融監管總局將積極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加強對內(nei) 外貿企業(ye) 開拓國內(nei) 國外兩(liang) 個(ge) 市場的支持力度,推動提升綜合服務質效,鼓勵銀行機構在做好押匯保理、票據貼現、訂單融資等常態化貿易金融服務基礎上,優(you) 化整合單項產(chan) 品,推出集支付結算、融資融信、匯率避險等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服務。

  海關(guan) 總署綜合業(ye) 務司負責人林少濱表示,海關(guan) 將聚焦市場關(guan) 注和企業(ye) 需求,繼續做好國外技術法規標準,特別是發達國家地區技術法規標準的比對、研究和評議工作,及時向出口企業(ye) 開展宣傳(chuan) 和貫徹相關(guan) 成果。同時,深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國際合作,積極與(yu) 更多國家開展檢驗檢疫電子證書(shu) 國際聯網核查,擴大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采信範圍,大力促進內(nei) 外貿規則製度銜接融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9日 04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