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農業強國建設紮實推進

發布時間:2023-12-20 10:08:00來源: 人民日報

  豐(feng) 收糧顆粒歸倉(cang) 。黃淮海平原廣袤田野上,越冬小麥蓋上了“棉被”,正在積蓄生長的力量。

  南海之濱,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又迎來科研人員忙碌的身影,搶時間、拚速度,一個(ge) 個(ge) 新品種從(cong) 這裏走向全國。

  春夏秋冬,茬茬接續,季季豐(feng) 收,希望的田野上,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進。

  “農(nong) 業(ye) 強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根基”“要錨定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凝心聚力,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交出一份亮麗(li) 成績單。糧食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農(nong) 民收入持續增長,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紮實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三農(nong) ”發展的良好態勢,為(wei)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對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糧食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農(nong) 業(ye) 強,供給保障必須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糧食安全念茲(zi) 在茲(zi) ,“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複興(xing) 主動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

  事非經過不知難。開局之年,我國糧食生產(chan) 牽動人心。夏收時節,遭遇黃淮罕見“爛場雨”;秋糧生產(chan) 關(guan) 鍵期,華北東(dong) 北局地發生嚴(yan) 重洪澇,西北局部幹旱。

  “最大程度減少農(nong) 業(ye) 損失”“抓緊修複災毀農(nong) 田和農(nong) 業(ye) 設施”……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攻堅克難,紮實行動,一係列超常規舉(ju) 措落實落細,一個(ge) 個(ge) 工作組、一支支服務隊馳援災區,與(yu) 廣大農(nong) 民一道全力以赴抗災奪豐(feng) 收,交出來之不易的豐(feng) 收答卷。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13908.2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yi) 斤,增長1.3%,糧食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連續9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豐(feng) 收答卷印證不斷增強的抗災減災能力。

  “今年的產(chan) 量是拚出來的。”吉林省舒蘭(lan) 市平安鎮永平新家水稻種植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賀新家說,“應對罕見洪災,鎮裏第一時間組織排水清淤,一手減損失,一手增產(chan) 量,穩住了水稻訂單。”

  一家一戶的賬本背後,是日益完備的防災減災體(ti) 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應急管理、氣象等多部門密集會(hui) 商,分區域、分災種製定預案;中央財政及時下達救災資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派出一批批工作組、科技小分隊分赴受災一線;中國人民銀行增加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額度。

  搶收搶曬,機械裝備頂得上。應對“爛場雨”,河南3萬(wan) 台履帶式收割機爭(zheng) 分奪秒,4660台烘幹機晝夜運轉,13天搶出了顆粒歸倉(cang) 。搶排積水,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2310支農(nong) 機應急作業(ye) 服務隊奔赴一線。

  抗旱保灌,水利設施跟得上。今年春灌、夏灌、秋灌,全國農(nong) 田累計灌溉供水3000多億(yi) 立方米,為(wei) 糧食豐(feng) 收提供了堅實水保障。

  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項項有力舉(ju) 措匯成抗災減災合力,紮牢糧食豐(feng) 收的籬笆。

  豐(feng) 收答卷來自穩定增加的種糧麵積。

  “鹽堿地變成大糧倉(cang) 。”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河口區河口街道民生村種糧大戶張寶軍(jun) 說,通過“改地+改種+改機”,今年種的1200畝(mu) 地,每畝(mu) 多打了上百斤玉米。

  播種麵積是糧食產(chan) 量的牢靠“底盤”。今年秋糧播種麵積達13.1億(yi) 畝(mu) ,連續4年增加。這背後是不斷壓實的糧食安全責任。各地區各部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穩住“播種麵積”這個(ge) 變量。

  政策真金白銀,給農(nong) 民吃上“定心丸”。今年,中央財政下達實際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00億(yi) 元,在秋糧生產(chan) 關(guan) 鍵時期,安排玉米大豆“一噴多促”一次性補助資金24億(yi) 元,全方位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

  盤活存量,浙江省大力開展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整治優(you) 化,讓更多良田“種好糧”。挖掘增量,安徽省試點“小田變大田”改革,普遍增加3%至10%的耕種麵積。提升質量,全國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東(dong) 北4省區實施保護性耕作麵積超過9000萬(wan) 畝(mu) ,黑土地力穩步回升。

  “耕地質量總體(ti) 進入持續改善、穩中有升的階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說。

  豐(feng) 收答卷來自不斷夯實的產(chan) 能根基。

  “今年每畝(mu) 玉米增加6400多株,畝(mu) 產(chan) 比去年增加200多斤,扣除成本,每畝(mu) 增收135元。”盤點收入賬,河南省淇縣惠豐(feng) 農(nong) 民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紀明立說,“增產(chan) 增收背後,靠的是新技術、新機械。”

  今年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把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作為(wei) 糧食生產(chan) 頭號工程,在100個(ge) 大豆重點縣、200個(ge) 玉米重點縣整建製推進,主推密植技術模式,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集成配套,提高關(guan) 鍵措施到位率。300個(ge) 重點縣單產(chan) 提升對糧食豐(feng) 收的貢獻率達到73%。

  重點縣輻射帶動,各地聚焦關(guan) 鍵領域短板弱項,強創新、強投入,32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電驅式精量播種機實現量產(chan) 應用,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在73%以上,這些都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糧食生產(chan) 能力。今年全國糧食單產(chan) 達到每畝(mu) 389.7公斤,比上年增長0.8%。

  單產(chan) 提升,再加上種植麵積增加,對衝(chong) 了局部災害影響,實現了全年糧食“以秋補夏、以豐(feng) 補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米袋子”穩,穩住了物價(jia) ,穩定了預期,讓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行穩致遠。中國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東(dong) 認為(wei) ,在一些國家限製糧食出口、國際糧食市場價(jia) 格劇烈波動情況下,我國能夠保持糧價(jia) 穩定,彰顯了我國糧食供應鏈條的強大韌性。

  豐(feng) 收來之不易,要看到的是,今天的豐(feng) 收更來自“糧食生產(chan) 年年要抓緊”的不懈努力。新時代以來,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產(chan) 量產(chan) 能一起抓、數量質量一起抓、生產(chan) 生態一起抓,不斷夯實大國糧倉(cang) 根基。

  居安思危。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不會(hui) 改變,農(nong) 產(chan) 品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任務越來越重。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時刻繃緊糧食生產(chan) 這根弦,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我們(men) 有信心、有底氣牢牢端穩飯碗,確保平時產(chan) 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取得新成效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現代化,又要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新時代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要任務”。

  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采取有力舉(ju) 措,加快補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短板,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增強城鄉(xiang) 經濟聯係,暢通城鄉(xiang) 經濟循環,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不斷取得新成效。

  翻看中國經濟“三季報”,兩(liang) 組數據表現亮眼:今年前三季度,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7.3%,快於(yu) 城鎮居民2.6個(ge) 百分點;同期,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998元,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9.0%,快於(yu) 城鎮居民0.9個(ge) 百分點。

  “兩(liang) 個(ge) 快於(yu) ”的背後,折射出城鄉(xiang) 差距持續縮小,這是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實踐成果。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農(nong) 村現代化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內(nei) 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應有之義(yi) 。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瞄準“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大力開展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nong) 村,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覆蓋。前三季度,僅(jin) 農(nong) 村公路建設,全國就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3587億(yi) 元,同比增長5.1%;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11.8萬(wan) 公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九成以上。

  “建好農(nong) 村路,腰包越來越鼓嘍。”河北省武安市活水鄉(xiang) 白王莊村村民王成書(shu) 感慨,公路通到家門口,通過手機預約、公交帶貨,早上做的豆腐,中午就能擺上城裏人的餐桌。

  “過去有個(ge) 頭疼腦熱,都得往鎮衛生院跑。現在醫生上門給咱測血壓、血糖,看病抓藥不用出村,安逸!”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黃土鎮農(nong) 民張華珍為(wei) 流動診療車進村點讚。

  看城鄉(xiang) 居民收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向縱深推進,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快於(yu) 城鎮居民。今年前三季度,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wei) 2.51,比上年同期縮小0.06。

  一家一戶的好日子,映照加快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的美好圖景。如今,農(nong) 村路、電、網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教育、醫療、養(yang) 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城鄉(xiang) 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雙向流動更加順暢,越來越多宜居宜業(ye) 的和美鄉(xiang) 村成為(wei) 農(nong) 民的幸福家園。

  “兩(liang) 個(ge) 快於(yu) ”的背後,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統籌部署、協同推進。

  “每頭牛都上了保險,發展產(chan) 業(ye) 心裏踏實多了!”四川省青神縣羅波鄉(xiang) 施家溝村肉牛養(yang) 殖場裏,脫貧戶祝華豐(feng) 忙著為(wei) 肉牛添加青貯草料。村裏的肉牛養(yang) 殖項目采用“農(nong) 業(ye) 保險托底+養(yang) 銷全程托管+訂單種植青貯”的循環種養(yang) 模式,每個(ge) 養(yang) 殖單元每年可幫助脫貧戶穩定增收30萬(wan) 元以上。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我國深入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提升行動,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比重提高到60%以上;每個(ge) 脫貧縣都形成了一批優(you) 勢突出、帶動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近3/4的脫貧人口與(yu) 新型經營主體(ti) 建立了緊密利益聯結關(guan) 係,脫貧勞動力就業(ye) 規模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全國六成以上的監測對象消除了返貧風險,其餘(yu) 也都落實了相應幫扶措施,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不僅(jin) 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

  “村超”“村BA”,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的文體(ti) 盛宴,讓鄉(xiang) 村熱土持續釋放“幸福能量”。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補文化短板、優(you) 文化供給、重文化傳(chuan) 承,農(nong) 村公共文化體(ti) 係更加健全,農(nong) 民文化生活更加多彩,文明鄉(xiang) 風勁吹希望的田野,為(wei)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提供豐(feng) 厚文化內(nei) 涵。

  數字技術讓鄉(xiang) 村治理更高效。村務微信群成了宣傳(chuan) 政策的“明白群”、服務群眾(zhong) 的“好幫手”;政務服務“網上辦”“快捷辦”,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日常辦事不出村……鄉(xiang) 村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變身“掌上村莊”。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徑。

  浙江義(yi) 烏(wu) 西北的李祖村,一步一景,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方豪龍領著村民,整修老舊廠房、閑置農(nong) 房,打造“眾(zhong) 創空間”,220多名農(nong) 創客入駐創業(ye) 。新職業(ye) 、新業(ye) 態、新氣象,李祖村在和城市融合發展中迸發活力,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5.2萬(wan) 元。“受益於(yu) ‘千萬(wan) 工程’,我們(men) 逐步縮小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今後要爭(zheng) 做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帶頭人,帶動更多村莊一起奔向共同富裕。”方豪龍說。

  “千萬(wan) 工程”經驗推向全國,鄉(xiang) 村和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農(nong) 民富裕,一幅幅新時代《富春山居圖》徐徐鋪展。

  產(chan) 業(ye) 興(xing) 農(nong) 、質量興(xing) 農(nong) 、綠色興(xing) 農(nong) ,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活力澎湃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為(wei) 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大基地、大企業(ye) 、大產(chan) 業(ye) ”“堅持產(chan) 業(ye) 興(xing) 農(nong) 、質量興(xing) 農(nong) 、綠色興(xing) 農(nong) ,把農(nong) 業(ye) 建設成為(wei) 大產(chan) 業(ye) ”。

  開局之年,一組數據印證著我國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的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建設30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8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1509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2%。

  在河北省館陶縣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裏,數字技術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一條黃瓜“長”出一條產(chan) 業(ye) 鏈。

  大棚裏,翟莊村菜農(nong) 王鑫點開手機,精準設定溫度、濕度,啟動水肥一體(ti) 機,黃瓜“吃”得更營養(yang) 。智慧農(nong) 業(ye) 指揮調度中心裏,大棚實景、生長情況等77項功能匯聚,產(chan) 業(ye) 鏈裝上“智慧大腦”。田間連車間,一根根醃製好的黃瓜分段、裝箱,製成醬菜;提取黃瓜營養(yang) 成分,精深加工成化妝品……黃瓜附加值不斷提升。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是觀察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的一扇窗口。麵對農(nong) 業(ye) 基礎依然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弱等挑戰,各地推動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業(ye) 集合,發掘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開發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化升級,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為(wei) 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營業(ye) 收入超過19萬(wan) 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比達到2.52∶1。

  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蓬勃發展的背後,是農(nong) 業(ye) 新功能不斷拓展。

  如今的鄉(xiang) 村,不再是單一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的地方。從(cong) 鄉(xiang) 村露營到火熱賽事,從(cong) 農(nong) 耕體(ti) 驗到品嚐美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多元價(jia) 值日益凸顯。

  在浙江省安吉縣,鄉(xiang) 村的“瀑布咖啡”成了熱門打卡地。“在這裏,遊客可以聽水鳴、賞美景、品咖啡,藏在山裏的好環境被更多人看到,每天平均客流量超千人。”咖啡店負責人周鎮介紹。在安吉,有300多家咖啡店,咖啡與(yu) 露營、燒烤、音樂(le) 、非遺相結合,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更加多元。

  透過一杯咖啡看變化,廣袤鄉(xiang) 村蘊含休閑娛樂(le) 、休閑康養(yang) 等多元功能。今年以來,各地不斷向開發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要潛力,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開拓新路徑。前三季度,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穩步恢複。目前已有1953個(ge) 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1597個(ge) 國家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以及8個(ge)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xiang) 村”,形成了全國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新格局。

  再看食品,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各地區各部門樹立大食物觀,不斷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今年,我國出台首部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推廣水產(chan) 綠色健康養(yang) 殖技術,實施《加快油茶產(chan) 業(ye) 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下達全年油茶生產(chan) 任務1000萬(wan) 畝(mu) 左右。

  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蓬勃發展的背後,是農(nong) 業(ye) 新業(ye) 態不斷激活。

  “荒野茶、手工粑粑,都是原生態產(chan) 品,綠色健康。”對著鏡頭,湖北省鶴峰縣鐵爐白族鄉(xiang) 漁山村村民張靜熟練地介紹著自家產(chan) 品,“過去老鄉(xiang) 們(men) 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如今靠著手機把好產(chan) 品賣到全國各地。”

  作為(wei) 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nong) 村電商發展迅速。商務部促進村郵站、電商服務站點、農(nong) 村便利店等網點設施共建共享,推動“多站合一、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打造一批縣域商業(ye) “領跑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連續6年開展農(nong) 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子商務專(zhuan) 題培訓班,共培訓電商骨幹人才3000餘(yu) 人。前三季度,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wan) 億(yi) 元,增長12.2%。

  透過農(nong) 村電商,讀懂中國經濟巨大潛力。我國農(nong) 村網民規模超過3億(yi) 人,直播成為(wei) 新農(nong) 活,網購成為(wei) 主要消費方式之一。2014至2022年,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從(cong) 1800億(yi) 元增長到2.17萬(wan) 億(yi) 元,擴大了11倍。截至去年底,全國農(nong) 村網商(店)已達到1730.3萬(wan) 家。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是體(ti) 量最大、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最高、農(nong) 民受益麵最廣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在山東(dong) 省平陰縣,一朵玫瑰花可以變成凍幹玫瑰花、玫瑰花茶、玫瑰醬、玫瑰精油等產(chan) 品,玫瑰全產(chan) 業(ye) 鏈綜合產(chan) 值達60億(yi) 元。

  今年以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大力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提質升級。山東(dong) 培育行業(ye) 領軍(jun) 加工企業(ye) ,沿黃地區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數量達到4147家,營業(ye) 收入達到9491億(yi) 元。前三季度,規模以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1.7%。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體(ti) 規模保持穩定增長,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結構和布局持續優(you) 化,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接下來,將引導各地加快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園區,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營業(ye) 收入達到32萬(wan) 億(yi) 元。

  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蓬勃發展的背後,是發展新空間不斷開掘。

  放風機根據溫度自動開啟,智能補光燈精準調控……在山東(dong) 省壽光市洛城街道東(dong) 斟灌村,智能機械成了菜農(nong) 李繼民的好幫手,“省工省力,蔬菜產(chan) 量高了,成本降了。”目前,壽光5萬(wan) 個(ge) 大棚應用了物聯網裝備,其中1.6萬(wan) 個(ge) 大棚應用了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裝備。

  數字技術驅動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發展。各地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平台等新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深度融合,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裝上“數字引擎”。目前,全國累計建設97個(ge) 國家智慧農(nong) 業(ye) 創新應用基地,認定200個(g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信息化示範基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率達到27.6%,我國智慧農(nong) 業(ye) 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要順應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繼續深入開發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和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推動農(nong) 業(ye) 從(cong) 種養(yang) 環節向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等二三產(chan) 業(ye) 延伸,健全產(chan) 業(ye) 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jia) 值鏈,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

  宏偉(wei) 藍圖催人奮進。到2025年,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到2035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堅持不懈抓好“三農(nong) ”工作。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引領,錨定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堅定信心,努力奮鬥,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人民日報記者趙永平、高雲(yun) 才、朱雋、顧仲陽、王浩、常欽、鬱靜嫻、李曉晴)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