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冬訪額爾古納(邊城記)

發布時間:2023-12-22 14:4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想把額爾古納叫作“睡美人”,因為(wei) 在冬天,這裏的一切仿佛冬眠一樣。

  前往內(nei) 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政府所在地拉布大林的路上,草原被皚皚白雪所覆蓋,白中泛黃、黃間夾白,好似潑灑下一大鍋蒙古奶茶。當地人說,額爾古納最美的季節在夏天——綠原莽莽,林海鬱鬱,遊客眾(zhong) 多。現在,則是休養(yang) 生息的季節。

  在額爾古納市的幾天,我卻發現天越是冷,人們(men) 越是熱情。額爾古納的樣貌在我心裏愈發清晰,一些生動有趣的細節慢慢浮現……

  從(cong) 濕地到森林

  發源於(yu) 大興(xing) 安嶺的根河,自東(dong) 北向西南注入額爾古納河,經過這裏時,留下一顆明珠——額爾古納濕地。時值冬季,萬(wan) 籟俱寂。如果說還能聽到什麽(me) 聲音,那必然是汽車引擎聲。聲音由遠及近,又漸漸遠去,還給此處一片安靜。

  靜謐中有濕地守護者巡護留下的印記,由額爾古納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欒剛領導的一支工作小隊,正沿根河兩(liang) 岸分南北兩(liang) 線,對濕地進行巡查。“每天如此,每次要七八個(ge) 小時。”欒剛說,“這個(ge) 季節需要重點關(guan) 注私自鑿冰眼捕魚和下套捕獵。”

  以前,濕地周邊有數十戶牧民,冬天捕魚偷獵、夏天放牧蓋房,對生態破壞極大。欒剛告訴我,10年前,這裏被原國家林業(ye) 局批準為(wei) 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對於(yu) 上述破壞濕地行為(wei) 進行巡查防範,科普教育也不斷增加。逐漸地,破壞事件少了,濕地恢複越來越好。2017年濕地公園通過驗收,正式掛牌“內(nei) 蒙古額爾古納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生態好,如何見得?茫茫雪麵上,大大小小的“腳印”就是證明。在對濕地的探訪中,雖然沒能見到動物的身影,但看到它們(men) 的腳印自由穿梭於(yu) 遊客棧道和濕地之間,我有一種“解謎”的樂(le) 趣——“這是野兔子”“腳印大點兒(er) 的沒準兒(er) 是狐狸”“這個(ge) 拉成一長條,實在認不出”……目前,濕地公園共有6種國家一級、2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在濕地公園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馮(feng) 金山看來,蘭(lan) 科植物茂盛也是濕地生態優(you) 質的典型指標。無人畜幹擾破壞、臨(lin) 近河畔潮濕的陰坡闊葉林地、腐殖質土被衝(chong) 刷至緩坡或密集蒿草阻擋地帶、土質肥沃透氣透水鬆軟……雖然蘭(lan) 科植物對環境要求苛刻,馮(feng) 金山還是在濕地公園一處調查地塊發現了5000餘(yu) 株紫點杓蘭(lan) 。

  “我們(men) 本以為(wei) 很快就能統計完,甚至把計數器歸零了,結果往前一走又是一大片,一下子查到晚上7點多。我當時就想,紫點杓蘭(lan) 這麽(me) 多,它真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嗎?”馮(feng) 金山笑著說。目前濕地公園裏已統計的蘭(lan) 科植物共8種1.35萬(wan) 株,最密集的地塊每平方米有34株。眼下,蘭(lan) 科植物陷入“沉睡”,馮(feng) 金山堅信,有濕地守護者一整個(ge) 冬天的巡護,來年,這些蘭(lan) 科植物會(hui) 一如既往地綻放。

  從(cong) 濕地公園一路向東(dong) 北方向前行,草原和濕地逐漸隱去,取而代之的是層層密密的白樺林,將山坡映得發白。這不禁讓人想起《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描述:“白樺林是森林中穿著最為(wei) 亮堂的樹。它們(men) 披著絲(si) 絨一樣的白袍子”。故事中,“我們(men) ”居住的森林起了大火,“我”的弟媳妮浩身為(wei) 薩滿,為(wei) 森林跳神求雨,最終大雨傾(qing) 盆而下,林火才得以熄滅。現實中,保護森林免受火災侵擾的並非薩滿,而是護林員。

  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9月15日至11月15日是林區春、秋防火期,上護林國有林場黨(dang) 委書(shu) 記、場長李彬和他的同事們(men) 吃、住都在單位,隨時待命。“防火重任在身,像‘五一’‘十一’之類的節日,咱們(men) 30來人都要堅守在這裏。”

  “現在不是防火期,是不是就可以休假了?”我心想。

  “冬天也有重要任務”,李彬說,“樹木生長需要陽光,按我們(men) 的話說,有些長得慢的樹會(hui) 被‘氣死’。這種枯樹敗枝最易長蟲,所以看到就要砍下來堆成兩(liang) 米見方的樹堆,待到自然腐爛化為(wei) 天然肥料,既預防病蟲害還能形成內(nei) 生循環。另外,我們(men) 還專(zhuan) 門噴灑針對闊葉林和針葉林的煙霧或藥劑,冬春季預防病蟲害,夏季就能少長蟲。”

  就這樣,李彬每天日出而巡、日落而歸,暑往寒來,如此重複了30多年,可他不覺辛苦,“看漫山遍野的林子長得好,我心裏舒坦呀”。數據顯示,額爾古納市管理的林業(ye) 麵積共40多萬(wan) 公頃,連續22年未發生重大火災,每位護林員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由南到北,這一片濃重的綠在“雄雞”頸部暈染開,讓額爾古納“呼倫(lun) 貝爾的縮影”的名號更加響亮。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護林、護草、護濕地工作者悉心嗬護的成果。

  冬忙的牧民

  室韋村養(yang) 牛戶薑利軍(jun) 大叔最近忙得很,“這幾頭二代西門塔爾牛揣著小崽兒(er) 呢”。薑大叔告訴我,“你看那肚子墜的,再過一個(ge) 多月就生了。”

  牛圈旁不遠處的“產(chan) 房”裏,陽光照射進來,“隻要母牛一棒奶(淌乳汁),就帶進來準備生產(chan) 。”薑大叔指指入口處的攝像頭,“入了夜還要時不時從(cong) 監控裏看它下沒下小崽兒(er) 。”生產(chan) 後的母牛體(ti) 力不佳,要喂它喝紅糖水、小米粥恢複體(ti) 力;首次生育的牛經驗不足,還要助產(chan) 。在最冷的季節,薑大叔照護牛群卻是熱火朝天。

  牛靠七八月打的夏草過冬,雖然省了出圈上山的時間,可是在家中牛圈裏,備草、水、鹽和拾糞等日常工作仍要照常進行。“養(yang) 牛可不像坐辦公室,每個(ge) 時間段有固定工作。這點活兒(er) 聽起來不多,但一遍遍重複也能忙活一天。”說話的工夫,薑大叔又拿起電鑽安裝起了新牛圈。

  除了冬季辛勤勞作的傳(chuan) 統牧民,額爾古納如今也湧現了一批不分季節、日夜忙碌的新牧民:直播間裏,主播正在激情澎湃地介紹產(chan) 品;評論區裏,粉絲(si) 們(men) 親(qin) 切地稱呼主播為(wei) “老趙”。老趙名叫趙紅鬆,來自額爾古納的上庫力街道。

  上庫力的路麵上鮮見行人往來,拐進“撒歡牧場”,趙紅鬆正忙個(ge) 不停。照護懷孕母羊、照顧小馬、製作上庫力烤餅,同時將這些工作拍攝短視頻上傳(chuan) 社交媒體(ti) 平台、做直播……趙紅鬆有自己的考量:通過新媒體(ti) 推廣產(chan) 品、吸引遊客到本地旅遊;提供網購渠道,並以品質說話,達到老客戶複購和擴展新客戶的目的——兩(liang) 者最終的導向是“將一生一次的旅遊發展為(wei) ‘一生一世’的購買(mai) ”,把額爾古納農(nong) 副產(chan) 品的名聲打出去,讓更多人記住額爾古納的名字。

  耕耘得到了收獲。“十多年前來過的朋友,有的還在網購我們(men) 的產(chan) 品;有一個(ge) 廣州旅遊公司連續5年與(yu) 我們(men) 達成冬季旅遊合作。”趙紅鬆說。眼下,他又開始為(wei) 旅遊團到來作準備了。

  農(nong) 牧業(ye) ,一直與(yu) 額爾古納的老百姓相伴相生:新中國成立時,內(nei) 蒙古其他地方及山東(dong) 等地的移民遷入額爾古納,春夏種植春小麥、四季牧牛放羊,成為(wei) 開發建設邊疆的主力軍(jun) 。如今,科技手段運用於(yu) 農(nong) 牧業(ye) ,還蹚出農(nong) 旅融合的新路子,原先屯墾戍邊的活計成了致富經,額爾古納更富足,邊城人民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遠方的客人來了”

  從(cong) 上護林大橋開始,331國道穿過漫坡遍野的混合林帶,向西北延伸。經過30多公裏,路過一片色彩斑斕的建築群,國道又倏爾拐彎往北而去,留下一條904縣道通過居住地外的門樓,繼續朝西北縱深。門樓上寫(xie) 著的“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xiang) ”,揭示了這裏的身份。

  亞(ya) 楠是恩和本地的俄羅斯族姑娘。亞(ya) 楠帶著甜甜的笑容,帶我四處閑逛。在一根根圓木逐層壘摞而成的“木刻楞”旁,漢族居民楊秋蘭(lan) 正在燒火做飯。“姐,忙著呐!”亞(ya) 楠半個(ge) 身子探進院子。熱鍋蒸騰起的熱氣水霧間,楊大姐回過身,“亞(ya) 楠來啦!”腳邊,一隻小土狗見到生人“汪汪汪”地叫,楊大姐又對我說:“進來坐!別怕,它不咬人!”

  恩和是個(ge) 友好的地方,它的友好源於(yu) 漢族、俄羅斯族、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等10個(ge) 民族長期在這裏聚居,大家尊重彼此的民族傳(chuan) 統,一道慶祝各自的節日。依托這種多民族聚居形成的特色,恩和發展起了旅遊業(ye) 。亞(ya) 楠給我算了筆賬,這裏平均每家每年靠旅遊能掙10萬(wan) 元,“除去基本生活開銷,到年末每家還能存五六萬(wan) 塊錢。”遊客人數眾(zhong) 多最直觀的體(ti) 現,就是騎電動車提不起速來。

  70公裏外的蒙兀室韋蘇木,同樣的故事也在上演:遊客可以在街邊小店買(mai) 到美味的列巴,站在真正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遠眺額爾古納河和對麵俄羅斯的小村莊,可以品嚐蒙古族的烤羊肉、跟店家老板學上幾句蒙語,如果想試試東(dong) 北燉菜,也能尋到一家地道的餐館。每當夜幕降臨(lin) ,七彩燈光亮起,絲(si) 毫不覺邊境城市的清冷,反而能體(ti) 會(hui) 到“詩與(yu) 遠方”的美好。

  額爾古納市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xiang) 恩和村、蒙兀室韋蘇木臨(lin) 江村、奇乾鄉(xiang) 奇乾村、莫爾道嘎鎮太平村等11個(ge) 傳(chuan) 統村落,深入挖掘各地建築風格、地理環境特點、民俗文化等,保護傳(chuan) 統村落,推動旅遊業(ye) 發展。截至今年10月,額爾古納共接待國內(nei) 遊客404.34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近95億(yi) 元。

  離開前,亞(ya) 楠邀請我到家裏小坐。一進屋,眼鏡便蒙上厚厚的霧氣;沒等眼鏡變透,亞(ya) 楠的姥姥便塞給我一大把奶酪糖,亞(ya) 楠的媽媽讓我嚐嚐熱氣騰騰的燉羊肉。亞(ya) 楠舅舅的朋友,一位高鼻梁、灰眼睛的俄羅斯族大叔則情緒高漲:“遠方的客人來了,喝杯酒再走啊!”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動:冷清的冬日裏,邊城人民的熱情勝似夏天。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12月22日 第 12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