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深化審批製度改革 運用新技術做好“數”文章

發布時間:2023-12-22 14:47:00來源: 新華日報·交匯點

  12月20日至21日,江蘇省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創新經驗交流座談會(hui) 召開,13個(ge) 設區市、26個(ge) 縣(市、區)政務辦有關(guan) 負責同誌交流各地優(you) 化行政審批、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創新探索。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發現,加強政務數據共享、運用新興(xing) 數字技術,是一個(ge) 鮮明的共同特點。

  政務數據共享,是減少材料提交、提升審批效率的重要基礎。江蘇各地在行政審批製度改革過程中,普遍注重打破數據“壁壘”,力推證照電子化,積極建設數據庫,促進各類材料的共享複用。

  為(wei) 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宿遷市2020年起探索超級管理員製度,即在市行政審批局設超級管理員工作室,在其他職能部門的業(ye) 務係統開設高權限的“市長賬號”,由超級管理員按需使用“市長賬號”調取數據,打破因係統無法對接而產(chan) 生的數據“壁壘”。超級管理員也對大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內(nei) 的數據進行加工匯聚,形成超級管理員電子證照庫和材料庫,推動材料的免提交。在座談會(hui) 上,宿遷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劉洪介紹,宿遷已實現政府部門核發的高頻材料全部免提交,先後為(wei) 企業(ye) 群眾(zhong) 提供900餘(yu) 萬(wan) 次材料免提交服務。企業(ye) 、群眾(zhong) 辦事時提交的材料,已有600餘(yu) 萬(wan) 份沉澱在數據庫中,方便共享使用。

  數據的匯聚、治理、使用,是淮安市今年深化審批製度改革的工作重點。淮安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陳照新介紹,通過“地毯式”梳理,該市確認市、縣(區)政務服務事項產(chan) 生和申報所需證照材料共有430個(ge) ,包括證照263個(ge) 、批文73個(ge) 、材料94個(ge) 。淮安通過接口歸集、證照庫自動歸集和“市長賬號”歸集等方式,全量匯聚數據,並將政務服務事項與(yu) 證照材料精準關(guan) 聯,在辦理審批時自動共享。這個(ge) 工程浩大的基礎工作,已經發揮作用。例如,該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的數據共享率達75.1%,74個(ge) “一件事”實現同級政府部門核發材料100%免提交,義(yi) 務教育入學、新生兒(er) 出生、複明手術申請、敬老優(you) 待、結婚等“一件事”群眾(zhong) 可以“零材料”申報。公共資源交易主體(ti) 信息庫也與(yu) 政務平台電子證照庫數據共享,極大地便利經營主體(ti) 參加招投標活動。

  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同樣得益於(yu) “數據多跑路”。6月起,在南京都市圈同標準辦理的高頻通辦事項增至172個(ge) ,其中163個(ge) 實現線上辦理,9個(ge) 可通過專(zhuan) 窗完成線下代收代辦。據南京市政務辦介紹,第二批高頻通辦事項清單即將發布,年底前可實現200個(ge) 高頻事項都市圈同標準辦理。今年,南京市“跨省通辦”辦件量達323.1萬(wan) 件,較2022年增長2.6倍,其中七成以上是南京都市圈內(nei) 的跨區域通辦。

  一篇“數”文章,既聚焦政務數據,又包含對數字技術的積極運用。

  12月18日,天降大雪。揚州市有4個(ge) 項目如期完成審批中必不可少的勘驗環節,這得益於(yu) 該市建立的“雲(yun) 勘驗”平台。揚州市政務辦審改處處長阮靜靜說,現場勘驗需要審批人員來回跑,如涉及多個(ge) 部門還需要大家湊時間,難免影響審批效率。揚州市政務辦依托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全市統一的“雲(yun) 勘驗”平台。企業(ye) 群眾(zhong) 在手機上提出申請,按照短信提醒登錄,就可以連線工作人員進行勘驗,在線簽字確認勘驗結論,也可以查詢勘驗結果和項目進度、上傳(chuan) 整改材料等等。工作人員事前通過平台預約勘驗時間,在查勘時核查申請人身份、檢查勘驗地點定位、根據勘驗要點逐項勘查,再調用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出具文書(shu) ,事後按需保存踏勘過程,有關(guan) 踏勘資料自動回傳(chuan) 至辦件係統,實現全過程留痕。“雲(yun) 勘驗”平台還設立虛擬總客服,可由虛擬總客服提前或實時邀請專(zhuan) 業(ye) 人員作為(wei) 第三方,共同視頻指導申請對象,滿足申請人與(yu) 工作人員之間“屏對屏”“一對一”“多對一”互動需求。

  5月“雲(yun) 勘驗”平台上線以來,已有246個(ge) 項目進行“雲(yun) 勘驗”,平均等待時長13小時、勘驗時長不到20分鍾。這些項目涉及“勞務派遣經營許可”“旅行社設立許可”“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的發放”等36個(ge) 勘驗事項。11月,揚州市政務辦在征集第二批“雲(yun) 勘驗”事項時,住建等多個(ge) 市級部門主動要求加入“雲(yun) 勘驗”平台。

  鹽城市也為(wei) 企業(ye) 群眾(zhong) 提供“雲(yun) 勘驗”服務,已梳理出416項“雲(yun) 勘驗”事項,實現勘驗內(nei) 容標準化、規範化,還可以因企施策開展“聯合+雲(yun) 勘驗”“信用+雲(yun) 勘驗”“跨區域+雲(yun) 勘驗”“VR+雲(yun) 勘驗”等。勘驗全程影像資料在雲(yun) 端存檔,全程可追溯。目前,65項涉企經營事項常態化“雲(yun) 勘驗”,勘驗用時從(cong) 1至3個(ge) 工作日壓減至平均20分鍾。9月“雲(yun) 勘驗”在鹽城全市推進以來,累計辦理685件。

  今年,江陰市大數據管理和政務服務局升級不動產(chan) 集成服務平台,增加電子公證功能,用電子公證替代原有的身份核驗和CA認證,並上線基於(yu) 電子公證的視頻審核,全部審核過程都進行公證,具有法律效力。

  據悉,江陰市不動產(chan) 集成服務平台2019年上線以來,已服務當地90%的新房交易、85%的二手房交易。群眾(zhong) 進行房產(chan) 交易,隻要在平台申報一次,最後跑一次不動產(chan) 窗口進行麵簽。新增的電子公證功能,整合區塊鏈、生物識別等先進技術,對政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出具的各類信息提供認證和公證,並融入政務服務關(guan) 鍵流程,做到數據可溯源、防篡改,不僅(jin) 提升服務效能,也加強了數據的法律效力和安全性。如果采用視頻審核,交易雙方可以不跑不動產(chan) 窗口。江陰市大數據管理和政務服務局局長江國虔認為(wei) ,電子公證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可複製性,可以“一地建設、多地複用”,不僅(jin) 能在數字政務的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使用,也能延伸到企業(ye) 發展、金融服務等增值服務領域。(徐冠英)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