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江蘇: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
原標題:新的一年,各地發力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月4日10版 版麵截圖
原題:江蘇
養(yang) 老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我給大家讀一首新創作的詩歌《瑞雪》,請大家點評點評……”在江蘇省南通市陽光養(yang) 老公寓活動室裏,滿頭銀絲(si) 的馬浩元給一群同樣白發蒼蒼的“學生”傳(chuan) 授自己讀詩寫(xie) 詩的心得。
今年85歲的馬浩元,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隨著年齡漸大,加上子女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一起入住了這家養(yang) 老機構。
在這裏,老馬獲得了房間清掃、送餐上門、醫療保障等服務,生活上沒了後顧之憂,高血壓也得到了跟蹤監測。這裏的社團和興(xing) 趣小組很豐(feng) 富,讓他收獲了一群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我和其他10位老人發起成立了‘陽光詩社’,養(yang) 老院給我們(men) 提供活動場所。我們(men) 還出版了詩集,收錄了300首詩。”馬浩元說。
“除了基本生活照料之外,醫養(yang) 融合、精神慰藉逐漸成為(wei) 老年人的剛需。”江蘇省首批5級養(yang) 老服務機構、南通市陽光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集團總經理尹建芳說。
近年來,江蘇著力打造供給高質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質的“蘇適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積極引導促進“機構頤老”,全省共有在業(ye) 養(yang) 老機構2200多家,設置機構床位40萬(wan) 張,護理型床位占比68%。
“居家養(yang) 老,也很舒心!”江蘇省常州市鍾樓區錦陽花苑的88歲居民束衡說。束衡因病長期臥床,兒(er) 子遠在外省工作,隻能由同樣80多歲的老伴照顧。自從(cong) 社區為(wei) 他申請建立了“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後,日常照護更有依靠了。
“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的服務內(nei) 容包括生活照料、家庭照護、康複保健、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一係列服務,老人可以個(ge) 性化定製。”幸福陽光老年公寓護理員董明霞告訴記者,對於(yu) “建床”老人,托管的養(yang) 老機構護理員及醫生每月上門8次,每次服務不低於(yu) 1.5小時,服務費由政府買(mai) 單。此外,束大爺床頭安裝了一鍵呼叫智能設備,如果感到不適或突發情況可隨時呼救,護理人員收到信息後會(hui) 及時趕到、提供救助。
“常州市積極探索試點,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為(wei) 特殊困難老人家庭提供更精準、個(ge) 性化的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服務。”常州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處工作人員介紹。2023年8月,常州試點推廣家庭養(yang) 老照護床位,為(wei) 80周歲以上獨居、孤寡、空巢的生活困難老人提供整合照護。
江蘇省民政廳養(yang) 老服務處副處長葉翔宇介紹,江蘇全省建成家庭養(yang) 老床位近2萬(wan) 張,為(wei) 近330萬(wan) 老年人提供政府購買(mai) 居家上門服務,1.8萬(wan) 個(ge) 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遍布城鄉(xiang) 。2024年,江蘇將進一步完善養(yang) 老服務設施規劃布局,優(you) 化分層分類服務供給,推動養(yang) 老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月4日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