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為鳥類安家 保電網安全(綠色焦點)

發布時間:2024-01-04 16:03:00來源: 人民日報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鳥跨境遷徙的重要通道,全球九大候鳥遷飛通道中有4條途經我國。

  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係統,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超過226萬(wan) 公裏。如何在保障電力供應的同時,讓鳥類在輸電鐵塔等地安全棲居、繁衍生息,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記者進行了采訪。

  築造人工鳥巢,引導鳥類在安全區域繁衍生息

  加速、俯衝(chong) ,一隻猛禽的利爪捕捉到獵物。進食結束,盤旋一番,它落在了一處輸電鐵塔上,110千伏高壓線穿過鐵塔。塔頂一角,由藤條編織而成的人工鳥巢,便是這隻猛禽的“家”。

  這裏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在這個(ge) 平均海拔約3500米的地區,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阿壩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為(wei) 獵隼、黑鳶等猛禽築起了一個(ge) 個(ge) 人工鳥巢。它們(men) 孵化、喂食、撫育幼鳥等行為(wei) ,也被高清攝像頭記錄下來,回傳(chuan) 到供電公司,為(wei) 加強對鳥類的保護提供大量第一手信息。

  “若爾蓋濕地水草豐(feng) 美,有200多種鳥類在這裏生活。過去,它們(men) 經常銜來鐵絲(si) 、牛毛等材料,在輸電鐵塔上築巢,涉鳥故障已成為(wei) 除雷擊和外力破壞外,引發線路跳閘的第三位原因。”阿壩供電公司數字化工作部主任劉勇介紹。

  草原缺乏高大樹木,輸電鐵塔成為(wei) 許多鳥類築巢的首選。過去,當地常在塔中設置防鳥驅鳥裝置,避免鳥類停留,但效果不佳。電力工作者琢磨,“堵”不如“疏”,能不能搭建人工鳥巢,引導鳥類在安全位置築巢和活動?

  去年4月,阿壩供電公司在110千伏若真線,安裝了32個(ge) 人工鳥巢、14套高清視頻裝置,針對大型鳥類在杆塔頂部活動時,會(hui) 觸碰裸露帶電導線的問題,還對杆塔本體(ti) 做了局部絕緣化處理。

  “我們(men) 造的人工鳥巢舒適寬敞,安裝位置也有講究,通常布置在線路杆塔非帶電區段,引導鳥類在安全範圍活動,確保鳥類與(yu) 電網都安全。”劉勇說。

  在青海可可西裏,電力工作人員對人工鳥巢的築造材料不斷升級換代。“剛開始,我們(men) 在竹筐裏鋪稻草做鳥巢,但可可西裏地區風沙大,稻草容易被刮飛,竹筐也容易風化破損。”國網青海電力檢修公司電力天路運維班班長田龍介紹。

  田龍說:“後來,我們(men) 試著把稻草換成椰棕墊,把竹條改為(wei) 柳條,用細鐵絲(si) 牢牢綁紮在一起;再往後,又將編織材料升級為(wei) 藤條,並提前用防腐藥水浸泡,進一步增強鳥巢的耐用性。”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16年起,國家電網推出“生命鳥巢”公益項目,研究掌握高原草原地區輸電線路周圍珍稀猛禽的習(xi) 性,研製適合不同區域猛禽的人工鳥巢,並為(wei) 每個(ge) 鳥巢標注“門牌號”,方便監測管理。

  目前,國網“生命鳥巢”項目已推廣至內(nei) 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新疆等6個(ge) 省份的高原草原地區,累計安裝人工鳥巢超過5200個(ge) ,孵化幼鳥近4000隻,有效保護了我國高原草原生態環境。

  借助技術手段,提升鳥類保護和輸電線路安全保障水平

  條條銀線,綿延千裏。輸電線路距離長、杆塔位置分散,很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地區。如何提升防護效率和精準度?江蘇等地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構建起築巢點預測模型,發揮了顯著作用。

  江蘇鹽城條子泥濕地,一些候鳥已告別這裏的大片紅蒿子,繼續南遷,留下越冬的鳥兒(er) ,享用著沙蠶、小蝦、貝類等豐(feng) 富食物。這裏是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候鳥遷飛路線的關(guan) 鍵節點。每年11月至次年6月,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dong) 方白鸛等大批鳥類,會(hui) 在此停留或越冬。

  國網鹽城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大屏幕上,傳(chuan) 來了90多公裏外、條子泥濕地附近一座輸電鐵塔的實時畫麵:一對擁有白色羽毛、火紅長腿的東(dong) 方白鸛,正忙著築造新巢。

  “這是電網生物多樣性監測係統,攝像頭每發現一處鳥巢,都會(hui) 自動調用無人機前去巡視並拍下影像,工作人員確定有東(dong) 方白鸛等珍稀鳥類活動的跡象,會(hui) 立刻前往現場安裝防護設備,不僅(jin) 提升了防護有效性,也降低了巡護成本。”國網鹽城供電公司科技數字化部工作人員宋彥秋說。

  國網鹽城供電公司還與(yu) 地方濕地管理部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guan) ,利用電力大數據和鳥類觀察記錄,構建針對東(dong) 方白鸛等鳥類築巢點的預測模型,綜合分析鐵塔位置、高度、曆史築巢情況等,研判其可能築巢的鐵塔位置,並提前進行專(zhuan) 項防護。

  宋彥秋介紹,憑借電網生物多樣性監測係統,線路護鳥裝置的利用率提升了約20%,綜合運維成本降低超過500萬(wan) 元,實現了對鳥類“看見而不打擾、守護而不幹預”。

  在安徽,電網工作者開展鳥類仿生光發射科技項目,利用可視化微拍設備識別鳥類、發射生態光束,對鳥類飛行路徑進行無傷(shang) 害性引導;在山東(dong) ,研製出新型複合絕緣防鳥罩,讓電網涉鳥故障率大幅降低……科技手段的不斷運用,讓電網護線愛鳥行動取得更多實效。

  2021年以來,在天津、江蘇、安徽、江西、山東(dong) 等18個(ge) 省份的23個(ge) 項目點,國家電網開展“候鳥生命線”項目,推動多方聯動、技術創新、巡護救助等,已累計救助各級保護鳥類超1.3萬(wan) 隻。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2023年,國家電網輸電線路鐵塔上的鳥巢裏,孕育了580多隻東(dong) 方白鸛幼鳥。

  改善當地生態,變防鳥驅鳥為(wei) 招鳥引鳥

  在護線愛鳥行動中,電網工作人員不僅(jin) 安裝人工鳥巢、絕緣防鳥罩等裝置,還通過助力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變防鳥驅鳥為(wei) 招鳥引鳥,讓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浙江象山韭山列島的中鐵墩嶼,中華鳳頭燕鷗研究基地坐落於(yu) 此。白衣勝雪、冠羽似墨的中華鳳頭燕鷗,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wei) 極度瀕危物種。

  “趁著鳥兒(er) 們(men) 南飛過冬的空檔,我們(men) 對島上的觀鳥設備和用電線路等進行維護,減少海風侵蝕等造成的影響。”國網寧波供電公司象山海島義(yi) 工大隊隊員江炳傑登島後,直奔淨零碳觀鳥屋。

  屋頂由光伏瓦搭建而成,提供“綠電”;外牆與(yu) 周邊植被融為(wei) 一體(ti) ,可抗14級台風;屋旁配置移動儲(chu) 能裝置,提供應急電源……去年,淨零碳觀鳥屋在中鐵墩嶼建成,替代了傳(chuan) 統的木質觀鳥屋。

  “新的觀鳥屋不僅(jin) 可以提供照明,還能為(wei) 觀測設備供電,條件好了很多。”護鳥誌願者韓臻說。

  中鐵墩嶼位置偏遠,島上難以架設供電線路,曾經主要采用柴油發電機供電。柴油發電機供電噪聲大、汙染重,會(hui) 驚擾鳥兒(er) 棲息繁殖,觀測設備也沒有電力保障。

  2022年,國家電網“綠電方舟”公益項目在浙江落地,通過與(yu) 相關(guan) 機構合作,建設綠色電力供應係統,為(wei) 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guan) 工作提供可靠的清潔電能。

  “我們(men) 和鳥類保護專(zhuan) 家一同登島勘測,選址建設了零碳智慧微電網,在沒有光照的極端天氣下,也可供島上電氣設備正常運轉7天。”江炳傑說。眼下,他們(men) 正規劃實施10千伏聯網工程,通過海底電纜連接陸地網架,避免架空線路與(yu) 候鳥活動路徑產(chan) 生矛盾。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網工作者積極投身愛鳥護鳥誌願活動。“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安徽池州,國網池州供電公司員工汪湜和同事們(men) 一起成立了“汪湜護線愛鳥創新工作站”,為(wei) 珍稀鳥類建造愛心小屋,開展傷(shang) 病鳥類救護、鳥巢監護等。結合多年觀鳥經曆,他們(men) 還聯合相關(guan) 組織開展鳥類保護和電力安全科普活動,讓珍愛自然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我們(men) 將繼續推進國網‘生命鳥巢’‘候鳥生命線’‘綠電方舟’等公益項目,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助力加快建設美麗(li)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