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寧波文化研究工程紮實推進

發布時間:2024-01-04 16:03:00來源: 寧波日報

  近期,紀念王應麟誕辰800周年暨首屆國際蒙學大會(hui) 在寧波舉(ju) 行,一係列研究、闡釋、弘揚蒙學文化的活動相繼開展。這是寧波文化研究工程2023年謀劃推動的重大文化傳(chuan) 播項目之一。2022年開始,寧波在原有基礎上著手實施文化研究工程2.0版。經過兩(liang) 年努力,取得豐(feng) 碩成果。

  近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研究工作,對文化研究工程進行了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ti) 性推進。2022年,寧波製定出台了《寧波文化研究工程五年實施方案(2022—2026年)》,即文化研究工程2.0版,提出用5年時間打造12項標誌性文化成果,實施百個(ge) 文化研究工程重點項目。

  “寧波文化研究工程以‘今’‘古’‘人’‘文’為(wei) 重點方向,突出大文化、大工程、大研究,統籌開展曆史文化、紅色文化、當代文化、名人文化和曆史文獻整理等研究,聚焦重大文化工程項目、建設重點文化研究基地、打造高層次文化交流平台。”寧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聯)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作為(wei) 2022年寧波市委文化工作會(hui) 議發布的十大文化研究項目,《翠屏山中央公園文旅融合發展研究》《陽明文化“四中心”建設研究》等課題已形成研究成果,為(wei) 寧波文化發展提供高質量智力支撐和谘政服務。

  全市投入精幹力量、集聚市內(nei) 外專(zhuan) 家開展“有組織的研究”,承接文化研究工程的各項目課題組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其中。

  “翠屏山中央公園蘊含了河姆渡文化、陽明文化、海絲(si) 文化、慈孝文化等多種文化,如何挖掘提煉其明確的文化內(nei) 核?如何實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有機銜接?我們(men) 引進數字化、市場化研究新理念、新思路,借鑒國外中央公園等規劃理念,建議構建翠屏山中央公園的文旅融合發展範式,推動文化申遺與(yu) 品牌煥新、產(chan) 業(ye) 培育與(yu) 項目導入、全域生態紐帶與(yu) 公共服務體(ti) 係開發。”負責推進《翠屏山中央公園文旅融合發展研究》項目的寧波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吳偉(wei) 強說。

  《陽明文化“四中心”建設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浙江萬(wan) 裏學院教授陳誌強向記者介紹了寧波研究陽明思想、傳(chuan) 播陽明文化的時代意義(yi) 和現實路徑:“寧波陽明文化特色鮮明,相關(guan) 遺跡遺存保護較好,但在資源整合與(yu) 轉化、地標建設、文旅融合等方麵存在短板,建議塑造一套有鮮明辨識度的陽明文化傳(chuan) 承發展體(ti) 係,在重點場館建設、特色內(nei) 容展示與(yu) 傳(chuan) 播、陽明文化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等方麵加強規劃、持續發力,把寧波建成全國一流的陽明文化展示中心、傳(chuan) 播中心、體(ti) 驗中心和轉化中心。”

  剛剛過去的2023年,寧波文化研究工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63個(ge) 文化研究工程項目立項,其中包含“大運河文化”“寧波幫文化”“寧波學派”“黃宗羲學術思想”“百裏三江文化長廊”“千年羅城複興(xing) ”“書(shu) 香寧波建設”等20多個(ge) 重點項目。

  文化研究工程碩果累累,得益於(yu) 近年來寧波文化研究基地建設的“突飛猛進”和高層次文化交流平台的“加持”。“寧波市陽明文化研究中心”等首批11個(ge) 市級重點文化研究基地相繼建立,得到寧波高校及相關(guan) 科研機構、公共文博機構、社團組織和文化龍頭企業(ye) 積極響應。比如,寧波市越窯青瓷文化研究中心由寧波大學科技學院與(yu) 上林湖越窯青瓷博物館、青瓷文化傳(chuan) 承園及相關(guan) 龍頭企業(ye) 強強聯手共建;寧波市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心由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承建,聯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等多方力量,進行數字技術與(yu) 文化研究深度融合。

  一批高層次文化交流平台成功打造,中國—中東(dong) 歐國家地方合作高質量發展高端智庫論壇、溯源新思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理論研討會(hui) 、“黃宗羲學術思想的當代價(jia) 值”研討會(hui) 、寧波市社科界第十屆學術大會(hui) 等重要文化學術交流活動密集舉(ju) 辦。

  “寧波正凝聚起社會(hui) 各界強大合力,讓文化研究工程落地落實,努力打造黨(dang) 的創新理論研究高地,提升寧波城市人文氣質,凝聚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強大精神力量,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積極探索。”寧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聯)負責人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