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聚焦群眾關切 增進民生福祉

發布時間:2024-01-08 15:34:00來源: 安徽日報

  悠悠萬(wan) 事,民生為(wei) 大。近年來,安徽省持續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訴求,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加強基層社會(hui) 治理……推進一件件民生實事,不斷提升市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委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把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放在心上,以實際行動取信於(yu) 民、造福於(yu) 民。

  群眾(zhong) 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對群眾(zhong) 的訴求,做到高效辦理、及時反饋。了解好、掌握清群眾(zhong) 的操心事,反映好、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的煩心事,對安徽提高回應能力、解題能力提出了要求。群眾(zhong) 難辦事項往往牽涉多部門、多層級,隻有讓目標側(ce) 重不同、難處各異的不同部門有效形成合力,才能加快政府的回應速度、優(you) 化回應方式,為(wei) 推動問題解決(jue) 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與(yu) 時俱進,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采用大數據、輿情監測等方法,及時、快速地了解、解決(jue) 群眾(zhong) 訴求,並且將同類型、高頻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做到“回應一個(ge) 訴求、解決(jue) 一類問題、提升一個(ge) 領域”。

  民生連著人心,民生凝聚人心。安徽提出實施50項民生實事,從(cong) 促進就業(ye) 、社會(hui) 救助、困難群體(ti) 救助等10個(ge) 方麵,力求解決(jue) 老百姓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就業(ye) 、養(yang) 老、醫療、托育等問題都與(yu) 老百姓息息相關(guan) ,必須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持續織密紮牢社會(hui) 保障網。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優(you) 化就業(ye) 服務,促進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拓寬市場化就業(ye) 渠道,同時穩定公共崗位規模,將招聘會(hui) 、公共服務送進校園、送下鄉(xiang) 、送進村、送上門。健全兜底幫扶體(ti) 係,完善就業(ye) 援助製度。“一老一小”的問題則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讓老人們(men) 幸福養(yang) 老、孩子們(men) 茁壯成長,是辦好民生實事的題中之義(yi) 。須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加大居民養(yang) 老服務財政投入力度,推廣嵌入式社區養(yang) 老服務模式,提高公共服務的可及性。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是推動社會(hui) 治理創新行之有效的有益創舉(ju) ,“楓橋經驗”發揮基層自治活力,在源頭預防,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浦江經驗”變群眾(zhong) 上訪為(wei) 領導下訪,深入基層破解難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暢通社會(hui) 治理渠道,鼓勵群團組織、社會(hui) 組織等各類主體(ti) 參與(yu) 進來。總結推廣“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等基層治理品牌,加強矛盾糾紛化解平台建設,把老百姓的矛盾、糾紛,解決(jue) 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不讓老問題複燃、新問題萌發、小問題坐大,奮力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創造和諧安寧幸福的社區環境、美好家園。(本報評論員)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