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五河縣:擊鼓催征穩馭舟 奮楫揚帆啟新程
星燧貿遷,歲序流轉;繁花千樹,萬(wan) 象更新。
2023年,蚌埠市五河縣始終以人民為(wei) 中心,著眼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七個(ge) 強縣”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奮發進取。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293.6億(yi) 元、增長7.5%,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5%,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3%,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長7.4%,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4%,進出口總額增長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41141元、22455元,分別增長5%、7.8%。全市綜合考核再獲優(you) 秀等次,榮獲省科技創新先進縣、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等榮譽激勵,再次獲評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各紡織企業(ye) 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加緊生產(chan) ,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抓招商 引項目 優(you) 保障 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
招商引資再創佳績。大力實施“雙招雙引”,組建109人招商隊伍,實行駐點專(zhuan) 業(ye) 招商;堅持招大引強、招新引優(you) ,中英科技、先導銀漿銀粉、中鐵投電池電芯製造、廈門光莆等一批大企業(ye) 、上市公司簽約落戶;與(yu) 蚌投集團合作組建2億(yi) 元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基金招商實現突破;創新實施“獎補貸”政策,引進電子信息類企業(ye) 29家,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集聚成勢。全年引進億(yi) 元以上項目83個(ge) ,製造業(ye) 項目占比83.1%,其中50億(yi) 元項目1個(ge) 、20億(yi) 元以上項目3個(ge) ,協議總投資212億(yi) 元,在2022年度全市招商引資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一。
項目支撐穩固有力。建立項目推進周日要素會(hui) 商機製,聚焦“優(you) 質項目+實物工作量”,全年謀劃編製項目550個(ge) ,林洋風電一期、恒萬(wan) 新能源等110個(ge) 項目開工建設;海盈哆食品、富耀通電子等144個(ge) 項目入庫;麗(li) 島新材料、遠景智能風機製造等70個(ge) 項目竣工投產(chan) 。納入省“大新專(zhuan) ”重點項目103個(ge) ,總投資902.3億(yi) 元,其中聯圖智能科技、望淮嶺糧食儲(chu) 備庫等24個(ge) 項目開工,年度開工率100%;青禾紡織、書(shu) 香學苑安置房等17個(ge) 項目竣工,年度竣工率175%。
要素保障持續提升。新建標準化廠房33.3萬(wan) 平方米,紡織集聚區、科創產(chan) 業(ye) 園、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園建成投用;新建工業(ye) 十五路、興(xing) 潼路等開發區道路14公裏,新建供熱、燃氣管網11公裏;500kV香澗變、110kV左台變建成投用,220kV頭鋪變開工建設,全年工業(ye) 用電量增長18.9%、用氣量增長98%;全年處置“雙停企業(ye) ”12家、盤活低效用地464.5餘(yu) 畝(mu) ,出讓工業(ye) “標準地”22宗1258畝(mu) ,處置“三類用地”2439畝(mu) ,位居全市前列。
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許可事項時限壓縮率達94.6%,設立不動產(chan) 和“水電氣網”綜窗,簡化企業(ye) 注銷流程。全年新增經營主體(ti) 8409戶,增長18.7%。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退稅返費2.6億(yi) 元,兌(dui) 現各類惠企資金4.2億(yi) 元;為(wei) 企解決(jue) 各類訴求322件,招工2000餘(yu) 人,解決(jue) 過橋資金3300萬(wan) 元,新增政銀擔業(ye) 務3.6億(yi) 元。
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各紡織企業(ye) 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加緊生產(chan) ,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穩農(nong) 業(ye) 強工業(ye) 擴商業(ye) 開放合作深度拓展
現代農(nong) 業(ye) 穩步推進。糧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全年糧食播種麵積177萬(wan) 畝(mu) ,總產(chan) 量65萬(wan) 噸。入選2022年全國“平安農(nong) 機”示範縣。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12.4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綜合評價(jia) 居全省第六,耕地保護獲省專(zhuan) 項資金激勵。建成農(nong) 業(ye) 數據中心,新增省級數字農(nong) 業(ye) 工廠3家。深入實施“五個(ge) 一批”工程,新增希望食品、華萊士食品等規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3家,新增省級示範合作社3家,新增全國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1個(ge) 、“皖美農(nong) 品”產(chan) 品品牌5個(ge) 。
工業(ye) 發展勢頭強勁。新增規上工業(ye) 企業(ye) 29家,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連續11個(ge) 月居全市第一;工業(ye) 投資增長25%,新開工製造業(ye) 投資增長119.1%,工業(ye) 總產(chan) 值增長20%;林洋光伏、現代牧業(ye) 年產(chan) 值突破10億(yi) 元;中聯水泥獲批省級數字化車間,遠景能源6.25兆瓦安徽省單機容量最大風電機組下線;萬(wan) 航軌道獲批省級“首台套”,恒源技研獲批省級綠色工廠。工業(ye) 稅收同比增長58.5%,年納稅超百萬(wan) 元工業(ye) 企業(ye) 達58家,同比增長31.8%。皖北“兩(liang) 個(ge) 加快”考核連續3個(ge) 季度居皖北22個(ge) 縣(市)前列。
現代服務業(ye) 擴容提質。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ye) 30家、規上服務業(ye) 企業(ye) 6家。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ye) 7家,進出口總額連續11個(ge) 月增速全市第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4家,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全市第一。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投入使用,新增電商經營主體(ti) 76家,網絡零售額增長25%,沱湖電商中心獲評市鄉(xiang) 村旅遊後備箱基地。五河印象美食街獲評市特色美食街,順河老街獲評市十佳夜遊街區。本外幣存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17.5%,五投集團獲評AA主體(ti) 信用評級,直接融資10億(yi) 元。
開放合作深度拓展。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新增長三角地區跨省聯辦城市2個(ge) 、聯辦事項增至34個(ge) 。與(yu) 寧波海曙區簽訂多領域合作協議,與(yu) 寧波望春工業(ye) 園合作共建園區正式掛牌,引進寧波籍企業(ye) 3家。雙忠廟省際毗鄰工業(ye) 園區建成投用,落戶工業(ye) 企業(ye) 8家。對外合作通道進一步拓展,G344五河張灘至皖蘇省界段公路建成通車,投資35億(yi) 元的五蒙高速、投資15.6億(yi) 元的泗蚌省際高速、投資8.9億(yi) 元的S216懷洪新河特大橋及連接線等重大交通工程開工建設,城南綜合碼頭一期、合新高鐵五河段、G329臨(lin) 淮關(guan) 大橋等項目加速建設。
寒冬時節,雖寒風凜冽,但無法阻擋中鐵十五局集團承建的新建合肥至新沂鐵路安徽段站前Ⅱ標懷洪新河特大橋建設的步伐。
融文旅 興(xing) 教育 驅創新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穩步推進
文旅事業(ye) 不斷發展。成功創建中華詩詞之縣。中共五河曆史展覽館、縣文化館新館建成投用,縣圖書(shu) 館被文旅部評為(wei) 一級圖書(shu) 館。融媒體(ti) 中心主體(ti) 建成。大力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成功舉(ju) 辦五河民歌會(hui) 、五河螃蟹節、“虹城杯”龍舟賽、溝東(dong) 梨花節、沱湖龍蝦節等文旅美食季活動,吸引各地遊客10萬(wan) 餘(yu) 人次,帶動消費4000餘(yu) 萬(wan) 元。小溪趙莊獲省文旅廳第二批鄉(xiang) 村旅遊“精品主題村”認定。
教育事業(ye) 取得進步。引進高中學科優(you) 秀人才12人,新增省級“教壇新星”2人。實施農(nong) 村校舍改造維修和能力提升項目60個(ge) ,投入資金3400萬(wan) 元。新建沱湖、雙忠廟等4所農(nong) 村公辦幼兒(er) 園,盤活投用華芳、祥源2所城區公辦幼兒(er) 園。實施漴東(dong) 初中和二實小擴建工程,新增學位2880個(ge) 。總投資5億(yi) 元的五河一中遷建工程開工建設。縣公共實訓基地建成投用。縣職業(ye) 技術學校李尚鳳同學在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中奪得金牌。
創新驅動成效明顯。三季度科技創新“賽馬”綜合指標全市第一。創新主體(ti) 持續壯大,新增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20家、高新企業(ye) 38家、戰新企業(ye) 1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ye) 117家,目標完成率三縣第一。實施技改項目40個(ge) ,技改投資增長29%。五河科技大市場建成運營,簽訂“產(chan) 學研”合作協議53個(ge) ,創建省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1個(ge) 。新增有效發明專(zhuan) 利33件。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與(yu) 蚌埠學院、蚌埠技師學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全年引育省級以上領軍(jun) 人才5人,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9個(ge) ,博士55人,高級職稱人才、碩士及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412人。維佳複合材料獲批全省第十四批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穩步推進。小圩、東(dong) 劉集等鄉(xiang) 鎮工業(ye) 集中區建成投用,入駐企業(ye) 10餘(yu) 家。投入資金1.15億(yi) 元,實施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等項目39個(ge) ,銜接資金連續5年績效評價(jia) 等次為(wei) 全省“優(you) 秀”。累計投入農(nong) 綜改資金1.5億(yi) 元,16個(ge) 農(nong) 綜改項目建成並投入運營,榮獲2022年度蚌埠市改革創新獎。大力發展村集體(ti) 經濟,村集體(ti) 經濟村均收入達43萬(wan) 元,經營性收入50萬(wan) 元以上村占比達50%。澮南鎮安子口村獲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
寒冬時節,雖寒風凜冽,但無法阻擋中鐵十五局集團承建的新建合肥至新沂鐵路安徽段站前Ⅱ標懷洪新河特大橋建設的步伐。
解民憂 辦實事 靚環境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城南及老城片區城市更新一期項目持續推進。實施商品房開發項目9個(ge) ;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4萬(wan) 平方米;實施孫坪四期等安置房項目9個(ge) ,在建安置房6637套,建成交付原縣委、老農(nong) 委和二實小周邊等地塊安置房2520套,老酒廠地塊安置房實現回遷。龍河智慧體(ti) 育公園建成開放,中興(xing) 農(nong) 貿市場即將投用。新增、改造城市綠地33萬(wan) 平方米,新建街頭遊園(口袋公園)3處,新增新能源充電樁156個(ge) 。
衛生事業(ye) 實現突破。深入實施醫療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標準化代謝疾病管理中心建設,緊密型醫共體(ti) 獲省級示範。縣醫院改擴建工程積極推進,縣醫院三級綜合醫院設置申請獲省級批準。縣中醫院新增周轉池編製118名。完善醫療應急救護體(ti) 係建設,成立縣120急救中心。縣醫院、縣中醫院分別與(yu) 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省中醫院合作成立名醫工作室。縣第三人民醫院(新集醫院)建成投用。城關(guan) 衛生院擴建工程積極推進,東(dong) 劉集、小圩、雙忠廟縣級分院項目主體(ti) 基本完工。
城鄉(xiang) 環境顯著改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季度考核多次位居三縣第一。縣數據中心建成投用,初步實現城市管理運行重要數據資源共享。申報皖美紅色示範小區9個(ge) 。城南生活垃圾中轉站、城南汙水處理廠及汙水管網等項目開工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14個(ge) 省級美麗(li) 鄉(xiang) 村中心村建成並通過省級驗收。全域推進“五清一改”,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4%,新集鎮等7個(ge) 鄉(xiang) 鎮被評為(wei) 安徽省衛生城鎮,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典型經驗在全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現場會(hui) 推介宣傳(chuan) 。
民生保障更有質感。全年累計投入各類民生資金44.1億(yi) 元,占財政總支出90%。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10項暖民心行動及50項民生實事完成目標任務。城鎮新增就業(ye) 4500人。城鄉(xiang) 低保標準分別提高7.1、4.6個(ge) 百分點。城鄉(xiang) 居民醫保參保率達95.9%,養(yang) 老保險人均繳費標準三縣第一。“救急難”基金實現村居全覆蓋,救助人數和資金均全市第一。建成五河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入選安徽省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改革試點縣。
踏浪前行風正勁,踔厲奮發爭(zheng) 朝夕。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攻堅之年,是推動五河高質量跨越發展關(guan) 鍵之年。
2024年,五河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8%以上;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以上;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同步。(蚌報融媒體(ti) 記者 王立春 通訊員 李向前 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