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寧波鎮海文化“耕基”耕出“文化共富村”

發布時間:2024-01-12 15:29:00來源: 寧波日報

  新年伊始,鎮海“‘禮堂話文明’——駐村文化大使來巡演”係列活動火熱開啟,首場活動在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勤勇村農(nong) 村文化禮堂舉(ju) 行,《鎮從(cong) 海上來》《勤勇村村歌》相繼上演,鎮海區曲藝家協會(hui) 主席揚煬(陳啟揚)用方言歌唱家鄉(xiang) 的美;寧波琵琶學會(hui) 副會(hui) 長陳丹丹和團隊帶來琵琶演奏《歡樂(le) 的日子》《金蛇狂舞》,在轉軸撥弦之間傳(chuan) 遞琵琶的靈動與(yu) 優(you) 美,展現琵琶之鄉(xiang) 的文化自信……

  像揚煬、陳丹丹這些在專(zhuan) 業(ye) 領域建樹頗多的專(zhuan) 家、名人、社會(hui) 工作者、誌願者,如今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駐村文化大使”。

  2022年,鎮海區在推廣文化特派員製度的基礎上,探索實施“駐村文化大使”工作;當年底,著眼打造“文化共富村”,全麵實施文化“耕基”工程,著力破解文化賦能基層、實現精神共富等難題。“選聘駐村文化大使是推進文化‘耕基’工程的有力抓手,其使命是當好資源‘牽引人’、文化‘代言人’、人才‘領路人’、共富‘參謀人’,激發鄉(xiang) 村內(nei) 生動力,促進基層群眾(zhong) 物質精神共同富裕。”鎮海區社科聯副主席餘(yu) 利軍(jun) 說。

  鎮海區分類梳理了該區文化資源,建立導師、大使、項目、服務四個(ge) 資源庫,來自理論、新聞、文藝、美術、非遺、文化產(chan) 業(ye) 等領域的105名文化名家、文藝骨幹擔任“駐村文化大使”。他們(men) 活躍在鎮海37個(ge) 鄉(xiang) 村,用全新的“打開方式”,激活了鄉(xiang) 村文化的“一池春水”。永旺村是寧波的網紅村。該村的走紅,與(yu) 揚煬為(wei) 永旺村創作的村歌《永旺,美麗(li) 的地方》分不開。揚煬用“線下活動+線上直播”的方式,為(wei) 村民帶來方言歌曲分享會(hui) ,還邀請鎮海區的許多文藝名家和文藝新秀來到永旺村,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

  2022年,鎮海區澥浦鎮十七房村試點建設了寧波市首個(ge) 鄉(xiang) 村信息傳(chuan) 播中心,曾獲得浙江省“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銀獎的李文成為(wei) 首位新聞發布官,也是該村的“駐村文化大使”。李文先後開展直播50餘(yu) 期,發展文化傳(chuan) 播員20餘(yu) 名,她還通過短視頻宣傳(chuan) 美麗(li) 澥浦。截至目前,李文與(yu) 鄉(xiang) 村“共富工坊”合作,吸納100餘(yu) 名人員在鄉(xiang) 村創業(ye) 創新,惠及農(nong) 戶20餘(yu) 家。

  一批像揚煬、陳丹丹、李文這樣的鎮海區“駐村文化大使”,充分發揮“四個(ge) 人”(牽引人、代言人、領路人、參謀人)的作用,建立“N對1”駐村機製,全麵推動文化力量、項目、服務、政策下沉基層一線,給鄉(xiang) 村的“土味”賦予“文化味”。借助“駐村文化大使”和“駐村文化大使聯盟”的力量,理論宣講、衛健科普、文體(ti) 服務等領域的八大類200餘(yu) 項資源,通過“區級統籌、基層點單、按需輸送”的辦法和“吆喝”送服務的機製,實現了組團式供給、常態化下沉、走心式服務。

  經過近兩(liang) 年的運行,文化“耕基”的鎮海實踐已走在浙江全省前列。近期,鎮海區文化“耕基”工程獲評2023年浙江省共同富裕精神富有最佳案例。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