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踐行文明事兒 爭做文明人 通州潞源街道戶外工作者共建文明潞源

發布時間:2024-01-18 09:19:00來源: 人民網-北京頻道

  “真是太謝謝了,這裏麵有我很重要的文件,我也要將這份正能量傳(chuan) 遞出去!”居民鄧先生(化名)欣喜地說道。近日,通州區潞源街道收到一通特殊的電話,是居民鄧先生打來的表揚工單,電話中句句都是對環衛工人陳建華拾物歸還的感謝。

  2023年12月25日下午,京環公司的保潔員陳建華像往常一樣在含英園四區附近清潔路麵,在清潔路燈前照常前往地下車庫的公共水源處打水,途經地下車庫入口時,發現一個(ge) 透明文件袋“躺在”路麵上,經過車輛碾壓,文件袋已經破碎變形,但是依舊能看到裏麵裝有一張大學畢業(ye) 證和一些文件。

  “大學畢業(ye) 證是非常重要的物品,我想失主一定特別著急,所以在原地等了半個(ge) 多小時,但一直沒有等到失主,隻能尋求小區的保安幫助。”陳建華說。  

  陳建華拿著文件袋來到小區門衛處,向保安周睿康說清來意:“您好,我是負責附近路段的環衛工人,剛剛我在地下車庫旁撿到了一個(ge) 文件袋,您幫忙看看能不能找到失主。”

  周睿康回憶:“陳姐來保安亭找我的時候因為(wei) 擔心找不到失主很著急,通過畢業(ye) 證我倆(lia) 確認了失主的基本信息,於(yu) 是聯係物業(ye) 領導,說明情況後委托幫忙查詢是否是業(ye) 主,並查找聯係方式。”

  “您好,您是鄧先生嗎?您是不是丟(diu) 失了一個(ge) 透明文件袋,裏麵有您的大學畢業(ye) 證和一些其他的文件,您別著急我給您放到保安亭了,您有時間過來取一下。”接到電話的鄧先生起初以為(wei) 是詐騙電話,直到在家中翻找後才確認自己的畢業(ye) 證與(yu) 個(ge) 人資料確實丟(diu) 失了。

  “大姐,真的是太感謝您了,這些文件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一旦丟(diu) 失沒辦法補辦,您真的是幫了我的大忙了,謝謝您。”找回丟(diu) 失物品的鄧先生第一時間撥通陳建華的電話,再三表達了感謝。

  陳建華2020年9月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的一名環衛工人,在公司的員工培訓上,領導最常說的就是要樹立“副中心是一家”的意識,這句話她牢牢記在心裏,一直將副中心當作自己的家愛護。

  陳建華說:“‘家裏人’丟(diu) 了東(dong) 西肯定很著急,我既然撿到了就要盡快歸還。很高興(xing) 能參與(yu) 副中心建設,今後我將繼續為(wei) 副中心建設貢獻力量,也提醒大家外出時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以免丟(diu) 失。”

  潞源街道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助人為(wei) 樂(le) 是傳(chuan) 統美德,也是城市精神文明麵貌的體(ti) 現。我們(men) 將持續挖掘像陳建華這樣的“潞源好人”,通過榜樣作用,引導居民踐行文明事兒(er) 、爭(zheng) 做文明人,共建文明潞源。

  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外賣員不僅(jin) 是城市的美容師、保障員,更是城市文明的傳(chuan) 遞員、城市安全的監督員,他們(men) 在工作的同時細心發現身邊問題,努力投入城市建設,為(wei) 副中心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wei) 讓戶外工作者們(men) 在服務大眾(zhong) 的同時,感受身邊溫暖,潞源街道發起“一平米暖心餐桌”建設,麵向轄區商戶眾(zhong) 籌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壺熱水,向熱心居民眾(zhong) 籌家中閑置的暖手寶、暖貼、手套等可共享的物品,讓轄區的戶外工作者有一個(ge) 夏可乘涼、冬可取暖的休息場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