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春代表:向世界展示磁州窯美好形象 保護傳承助力產業振興發展
人民網石家莊1月21日電 (記者楊文娟)“彭城街來五裏長,犄角旮旯籠盔牆……”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張家樓村一個(ge) 用廢舊大缸搭建的舞台上,村民們(men) 扮成做缸的陶瓷工人,給遊客表演張家樓獨有的民間戲劇——老缸調。粗獷酣暢的唱腔韻味醇厚,一如磁州窯的質樸和灑脫,引來遊客陣陣掌聲。
“老缸調是磁州窯捏缸的工人閑時哼唱的一個(ge) 小調兒(er) ,屬於(yu) 梆子腔,就像船工號子一樣,是磁州窯保存下來的民間音樂(le) 文化。做工的時候,來上幾句,一來二去就形成了咱們(men) 張家樓村的老缸調。”響堂山石窟研究院學術院長趙立春說。
磁州窯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ti) 係,素有“南景德,北彭城”之稱。作為(wei) 一名基層文化文物工作者,同時作為(wei) 河北省第十四屆人大代表,趙立春堅持把本職工作與(yu) 履行代表職責相結合,積極做好當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為(wei) 搶救、挖掘、弘揚、發展磁州窯文化,在趙立春的積極推動和峰峰礦區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磁州窯古村落張家樓被重新打造,成為(wei) 網紅旅遊村,老缸調也成為(wei) 遊客們(men) 必看的表演。
“老缸調是張家樓土生土長的劇種,我希望通過這種雅俗共賞的戲劇表演,將磁州窯文化更好地傳(chuan) 播出去。”趙立春說。
2024年河北省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趙立春再次來到磁州窯遺址、博物館、企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等處進行實地走訪,向陶瓷從(cong) 業(ye) 者和磁州窯遺址附近的居民征求意見建議,並一一記錄在自己的代表工作手冊(ce) 上。在經過廣泛查閱資料、學習(xi) 調研考察後,他對磁州窯的文化價(jia) 值、深遠影響、發展現狀、製約發展因素等進行全麵梳理,提出了有關(guan) “促進磁州窯文化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發展”方麵的建議。
趙立春認為(wei) ,可以通過舉(ju) 辦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國際陶瓷藝術展等活動,提高磁州窯的影響力,並建議將磁州窯所在的峰峰礦區設立為(wei) “河北省陶瓷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試驗區”。
作為(wei) 磁州窯的故鄉(xiang) ,近年來,峰峰礦區大力推進磁州窯文化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保護傳(chuan) 承和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緊盯產(chan) 業(ye) 發展和文旅融合,重新打造了以磁州窯文化為(wei) 特色的張家樓古村落和“文化旅遊第一街”陶瓷七廠片區。磁州窯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不僅(jin) 為(wei) 峰峰礦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還帶動了當地居民創業(ye) 就業(ye) 。
“人大代表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我希望通過我的建議,能助力磁州窯文化更好地發展。”趙立春說,在今後履職的道路上,他將充分發揮好一線代表的優(you) 勢,深入基層調研、了解民情、傾(qing) 聽民聲、回應民意,積極推動挖掘峰峰文化品牌的軟實力資源,使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在新時代更好地服務於(yu) 人民群眾(zhong) 和文旅經濟,向世界展示磁州窯的美好形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