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日均4.3萬畝!“綠色版圖”擴張跑出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4-01-23 10:02: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開欄的話:回眸2023年,充實又精彩。內(nei) 蒙古一往無前闖新路、進中遊,兩(liang) 件大事結出豐(feng) 碩成果,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日均治沙4.3萬(wan) 畝(mu) ,“綠色版圖”擴張加速度;糧食總產(chan) 量實現“二十連豐(feng) ”,“北疆糧倉(cang) ”實力擔當;新能源總裝機規模突破9000萬(wan) 千瓦,實現突破性躍遷;陸路口岸年總貨運量首破1億(yi) 噸,創造沿邊省區新紀錄……

  數據背後是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帶領各族各界幹部群眾(zhong) 奮進新時代的多彩故事。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兩(liang) 會(hui) 召開之際,《內(nei) 蒙古日報》推出“數說內(nei) 蒙古”係列報道,讓我們(men) 在躍動的數字變化中,感受萬(wan) 馬奔騰的內(nei) 蒙古。

  4.3萬(wan) 畝(mu) ,是2023年6月以來內(nei) 蒙古日均防沙治沙速度。

  數字的背後,是日益擴張的“綠色版圖”,更是無數治沙人的苦戰鏖戰,是超前的謀劃和科學的治理,是內(nei) 蒙古牢記“國之大者”、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決(jue) 心和擔當。

  2023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內(nei) 蒙古考察,並主持召開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hui) ,發出了堅決(jue) 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並親(qin) 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10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印發,再次部署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

  號令一出三軍(jun) 動,堅定自覺打主攻。作為(wei) 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嚴(yan) 重的省區之一,內(nei) 蒙古全麵打響“三北”工程攻堅戰和三大標誌性戰役,跑出防沙治沙“加速度”。

  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鏖戰沙海

  寒冬臘月,治沙人仍在忙碌著。在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後旗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區,滿載著沙米、油蒿、梭梭等植物種子的飛機正進行飛播種草。1月5日至今,已完成飛播種草麵積50.68萬(wan) 畝(mu) 。作為(wei)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要內(nei) 容,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正在持續推進。

  “一年四季不停歇,防沙治沙一直在路上。”烏(wu) 拉特後旗林草局局長蘇俊說。

  烏(wu) 拉特後旗治沙人的狀態,也是內(nei) 蒙古從(cong) 上至下全區各地大抓生態建設的狀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結束後,內(nei) 蒙古第一時間成立了由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任組長的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組建規劃編製專(zhuan) 班,啟動“三北”工程六期規劃和三大標誌性戰役實施方案編製工作,規劃的5個(ge) 治理區域和11個(ge) 重大工程全部納入國家“三北”工程規劃,全區103個(ge) 旗縣(市、區)全部納入“三北”工程實施範圍。

  “立即進入衝(chong) 鋒奪隘的戰時狀態”“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地把‘仗’打起來”。一批批工人和物資進駐沙漠,一台台機械開進沙漠,一場場全民動員的治沙大會(hui) 戰啟動,內(nei) 蒙古大地掀起了防沙治沙集中攻堅熱潮。

  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區,鄂爾多斯市本級安排配套資金3億(yi) 元,通過栽植沙障、造林種草、光伏治沙等措施,日均治沙麵積超過1萬(wan) 畝(mu) 。達拉特旗成立了蘇木鎮街道、旗直部門、企業(ye) 社會(hui) 團體(ti) 、民兵、青年學生、農(nong) 牧民等6支治沙攻堅隊,衝(chong) 鋒在防沙治沙第一線。巴彥淖爾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搶進度、抓質量,2023年開工21個(ge) 生態建設和治理項目區,完成生態建設治理13.01萬(wan) 畝(mu) 。烏(wu) 拉特後旗在位於(yu) 陰山腳下的西補隆林場探索用10種材料做成沙障,防止烏(wu) 蘭(lan) 布和與(yu) 巴音溫都爾兩(liang) 大沙漠越過陰山“會(hui) 師”。

  在科爾沁、渾善達克兩(liang) 大沙地殲滅戰區,通遼市實施 “五個(ge) 千萬(wan) ”工程,推動沙區生態、生產(chan) 、生活融合發展;赤峰市在翁牛特旗開展以工代賑試點,充分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防沙治沙積極性。

  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區,阿拉善盟打響阻沙匯合阻擊戰、阻沙入河攻堅戰、河西走廊保衛戰、阻沙上山持久戰、阻沙斷路運動戰等“七大戰役”,堅決(jue) 遏製巴丹吉林、騰格裏兩(liang) 大沙漠交匯連片,阻止沙漠東(dong) 侵南移,保衛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

  越是艱難越要上,不達目的不罷休。2023年,內(nei) 蒙古防沙治沙950萬(wan) 畝(mu) ,較2022年增加100萬(wan) 畝(mu) 以上。在黃河邊、在沙漠“握手”之處、在沙漠和城鄉(xiang) 間、在沙漠腹地,一片片黃沙披上了“金甲”,一道道綠色屏障拔地而起,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日益牢固。

  科學賦能、典型帶動創新治理

  這幾天,在黃河“幾字彎”南岸的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wan) 千瓦光伏治沙項目現場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光伏板下,治沙民工聯隊施撒蘆葦、沙柳等固沙植料,無人機穿梭於(yu) 已鋪設好固沙植料的光伏板間,將節水灌木種子均勻撒播,等到春季來臨(lin) ,這些種子就會(hui) 成為(wei) 庫布其沙漠中的一抹抹新綠。

  億(yi) 利庫布其光伏治沙項目負責人賀鵬飛介紹,該項目年可發送綠電41億(yi) 千瓦時,配套的板下治沙固沙工程可實現治沙10萬(wan) 畝(mu) 。下一步,將通過板上發電,板間、板下統籌兼顧特色生態修複、經濟作物與(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方式,打造 “一地多用”立體(ti) 生態修複模式。

  在內(nei) 蒙古,光伏治沙已經遍地開花。抓住國家“沙戈荒”大基地建設的有利契機,內(nei) 蒙古大力布局光伏治沙基地。在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在庫布其沙漠,昏黃的沙海正被一片片藍色覆蓋,藍海之下,各種經濟作物保持水土、產(chan) 生效益。光伏治沙向光要電減排、向沙要綠固碳、向綠要地增收,實現了沙漠增綠、企業(ye) 增效、資源增值的良性循環。

  以光伏治沙為(wei) 例,科技的賦能,產(chan) 業(ye) 的帶動,在內(nei) 蒙古,防沙治沙已經成為(wei) 一項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兼顧的大事業(ye) ,為(wei) 實現人與(yu) 自然的和諧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條新路。

  2023年秋天,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傳(chuan) 來好消息: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四翅濱藜接種肉蓯蓉試驗成功!

  “同樣作為(wei) 幹旱地區造林的先鋒樹種,四翅濱藜接種肉蓯蓉每畝(mu) 年產(chan) 鮮食肉蓯蓉300公斤以上,產(chan) 量、產(chan) 值均是傳(chuan) 統梭梭接種肉蓯蓉的3倍之多,肉蓯蓉被納入‘食藥同源’物質目錄後,將會(hui) 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下一步我們(men) 要在全縣推廣,在防沙治沙的同時帶動更多農(nong) 牧民增收。”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副局長韓應聯說。

  “產(chan) 業(ye) +治沙”模式將沙地變寶地,在內(nei) 蒙古已經具有成熟的模式,成為(wei) 沙漠地區重要的發展方式之一,四翅濱藜接種肉蓯蓉,將為(wei) 沙產(chan) 業(ye) 注入新的活力和機遇。

  翁牛特旗,曾經全旗40.36%的土地麵積被科爾沁沙地覆蓋,人民飽受風沙之苦。直到13條穿沙公路修好,五橫八縱將全旗境內(nei) 的科爾沁沙地切割成若幹生態治理區,不僅(jin) 方便治沙物資、治理措施進入沙漠腹地,也打通了沙區經濟發展的動脈。如今,翁牛特旗80.3%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以路治沙”作為(wei) 防沙治沙的一大創舉(ju) ,正在被廣泛推廣。

  在70多年的防沙治沙實踐中,內(nei) 蒙古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綠色奇跡,總結出了“庫布其模式” “磴口模式”等模式 ,探索出了光伏治沙、以路治沙、低覆蓋度治沙等科學模式,還挖掘出“前擋後拉”“先治窪、後治坡”等行之有效的“微創新”和“土辦法”。在“三北”工程攻堅戰和三大標誌性戰役中,這些科學的方法和典型經驗被全麵梳理總結、有效推廣應用,正在成為(wei) 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有力“武器”。

  “‘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防沙治沙將是2024年的投資重點。”1月17日舉(ju) 行的全區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hui) 議明確指出。抓住機遇,大幹快幹,決(jue) 戰決(jue) 勝,內(nei) 蒙古正努力讓一張張“藍圖”變成“實景圖”。(記者 霍曉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