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黃河岸邊築夢田野

發布時間:2024-02-01 15:50: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臨(lin) 猗縣依托黃河資源和農(nong) 文旅項目的優(you) 勢,不斷探索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之路,打造了全國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和生態養(yang) 殖示範區、萬(wan) 畝(mu) 優(you) 質蓮藕基地和“中國漁藥之都”。如今,水產(chan) 養(yang) 殖、特色種植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當地發展的一個(ge) 新亮點,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續注入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大閘蟹也能“橫行”山西

  新年伊始,因廣西11位小朋友在哈爾濱的研學之旅受到熱情歡迎和暖心守護,廣西南寧送出200噸砂糖橘和沃柑表示感謝,黑龍江的“謝禮”是特產(chan) 10萬(wan) 盒優(you) 質撫遠蔓越莓。由此開端,不少南方省市與(yu) 東(dong) 北省市互贈特產(chan) 、互迎訪客,讓許多網友大開眼界,並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再度認識自己的家鄉(xiang) ,也促成了一次“全國農(nong) 業(ye) 大摸底”。其間,“山西確實盛產(chan) 大閘蟹”的詞條上了熱搜,網友紛紛留言:“我一個(ge) 山西人怎麽(me) 不知道?”“在運城生活了二十多年都不知道還有大閘蟹!”“山西,你讓我感到陌生!”……  

  “對!我們(men) 這裏的確產(chan) 大閘蟹!”連日來,運城市臨(lin) 猗縣孫吉鎮薛公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程俊懷的手機成了熱線,媒體(ti) 記者、熱心網友、外地客商紛紛打來電話谘詢。程俊懷說:“我們(men) 這裏有大閘蟹養(yang) 殖場1000畝(mu) ,每年的9月20日成熟,一直銷售到來年的元月。目前大閘蟹已基本售完,想吃的朋友得等到秋天啦!”

  位於(yu) 黃河岸邊的薛公村,曾是有名的省邊、市邊、縣邊、鎮邊、溝邊、河邊“六邊”村。由於(yu) 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薛公村一度“守著金山去要飯”。近年來,薛公村通過將一萬(wan) 畝(mu) 荒溝和灘塗整合,不僅(jin) 大力發展生態種植,還積極拓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讓昔日貧瘠的荒溝河灘地變身成為(wei) 百姓致富的聚寶盆,逐步形成了以薛公灘生態為(wei) 核心的特色養(yang) 殖格局。

  “每年3月放苗,中秋前後可進行捕撈,一天可以捕撈上千斤,每斤的均價(jia) 達到了60元。”據程俊懷介紹,黃河水養(yang) 的大閘蟹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味道鮮美,在口感上也沒有其他大閘蟹的泥腥味、湖腥味。每年12月底,大閘蟹全部清塘。第二年1月—3月,進行塘底清淤、消毒。3月份放水、放苗,開始新一輪的養(yang) 殖工作。

  優(you) 質的蟹苗,豐(feng) 富的黃河水資源,標準化的養(yang) 殖技術,讓薛公村螃蟹的品質和效益得到雙提升,村集體(ti) 收入每年增加50萬(wan) 元,提供長短期就業(ye) 崗位130餘(yu) 個(ge) 。3年多的時間裏,這裏的大閘蟹已經銷往上海、北京、江蘇、廣東(dong) 等省市。2023年,全村大閘蟹產(chan) 量達15萬(wan) 斤,產(chan) 值達750萬(wan) 元,位於(yu) 薛公村的山西薛公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認定為(wei) 國家級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和生態養(yang) 殖示範區。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首先要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大閘蟹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是我們(men) 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行動,老百姓都很讚成。整個(ge) 灘塗地通過開發以後建成了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從(cong) 南方引進了大閘蟹、小龍蝦、南美白對蝦等,現在還在發展鱸魚、甲魚等養(yang) 殖。”程俊懷說,“今年薛公村黃河大閘蟹受到全國網友的關(guan) 注,也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發展特色養(yang) 殖的信心。今後,我們(men) 要抓好大閘蟹品質,豐(feng) 富品牌形象,讓咱山西人在家門口就能吃到鮮美的黃河大閘蟹。”

  黃河灘地“藕”遇別樣美

  俗話說“夏采蓮子冬挖藕”,眼下正是蓮藕的豐(feng) 收采摘時節。這兩(liang) 天,在臨(lin) 猗縣孫吉鎮的萬(wan) 畝(mu) 蓮藕種植基地,隨處可見村民們(men) 忙碌勞作的場景。作為(wei) 孫吉鎮最著名的農(nong) 產(chan) 品之一,這裏因為(wei) 得天獨厚的灘塗地,孕育了口感獨特的黃河蓮藕。  

  冬季的藕池一片枯黃,水下卻蘊藏著勃勃生機。“我種了2000多畝(mu) 蓮藕,每天二十幾個(ge) 工人能采兩(liang) 萬(wan) 多斤。”孫吉鎮北趙村蓮藕種植戶張天才高興(xing) 地說,“主要是咱們(men) 用的黃河水,水質好,品質就好,我的藕基本上都發往川渝市場。這個(ge) 藕口感好,適合他們(men) 的口味,很受歡迎。”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為(wei) 農(nong) 戶帶來新生機。我們(men) 依托沿黃經濟帶的區位優(you) 勢,發展蓮藕種植,為(wei) 自身創造出了不一樣的財富。”談到蓮藕產(chan) 業(ye) 的發展,孫吉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陳良說,一是繼續做大做強蓮藕產(chan) 業(ye) ,培育優(you) 質的蓮藕品牌,促進蓮藕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二是吸納種植大戶,農(nong) 業(ye) 合作社等龍頭企業(ye) 發展蓮藕深加工,延長蓮藕產(chan) 業(ye) 鏈,拓寬銷售渠道,增加農(nong) 民收入;三是深化農(nong) 文旅融合,依托萬(wan) 畝(mu) 荷塘挖掘遊客經濟,打造特色景觀,規劃精品路線,形成蓮藕種植,生態觀光,農(nong) 業(ye) 體(ti) 驗為(wei)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體(ti) ,實現農(nong) 民富、農(nong) 村美、農(nong) 業(ye) 強。

  近年來,臨(lin) 猗縣著力發揮好黃河灘地資源優(you) 勢,以沿黃河灘塗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通過土地流轉、招商引資、合作社引領等方式,大力打造蓮藕特色種植基地。依托黃河灘地優(you) 越的自然條件,當地產(chan) 出的蓮藕口感細膩,以色白、質優(you) 、口感好頗受市場青睞,主要銷往四川、重慶等地。目前,全縣蓮藕種植麵積已達4萬(wan) 畝(mu) ,年產(chan) 蓮菜6萬(wan) 噸,產(chan) 值2億(yi) 元,蓮藕種植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chan) 業(ye) 。

  “這兩(liang) 年我縣正在積極推進蓮藕綠色高質高效發展和智能化機械改造以及蓮藕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促進蓮藕產(chan) 業(ye) 向現代化、標準化邁進。”臨(lin) 猗縣農(nong) 業(ye) 局局長荊曉麗(li) 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品牌建設、蓮藕加工以及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方麵下功夫,提高臨(lin) 猗黃河白蓮品牌影響力,增加蓮藕附加效益,打造蓮藕全產(chan) 業(ye) 鏈,不斷把我縣蓮藕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

  擦亮“漁藥之都”金名片

  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以“以漁為(wei) 媒·共享未來”為(wei) 主題的2023中國·山西臨(lin) 猗漁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在臨(lin) 猗縣成功舉(ju) 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家、漁藥生產(chan) 企業(ye) 、漁藥原料供應商、漁藥經銷商和漁民代表相聚“中國漁藥之都”——山西運城臨(lin) 猗。

  “問塘那得清如許,臨(lin) 猗漁藥調水來。”早在20世紀90年代,臨(lin) 猗就誕生了全國第一家漁藥廠、第一款水產(chan) 消毒劑和殺蟲劑。曆經三十多年的發展,該縣建成了全國唯一的漁藥展館,擁有漁藥企業(ye) 56家,54家通過新版GMP認證,年產(chan) 各類漁藥2.5萬(wan) 噸,產(chan) 值達8億(yi) 餘(yu) 元,產(chan) 品輻射國內(nei) 所有水產(chan) 養(yang) 殖區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漁藥之都”。

  “臨(lin) 猗縣不是水產(chan) 養(yang) 殖主產(chan) 區,卻是漁藥產(chan) 業(ye) 發展聚集區,這離不開臨(lin) 猗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當地企業(ye) 家們(men) 的共同努力。”天農(nong) 生物工程研究(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蔡玉勇說。

  近年來,臨(lin) 猗縣堅持“無魚而漁”的創新精神,持續推動漁藥企業(ye) 規範化、標準化改造升級,漁藥產(chan) 業(ye) 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2年9月,臨(lin) 猗縣被運城市委、市政府確定為(wei) 全市首批特色專(zhuan) 業(ye) 鎮。借著我省推動專(zhuan) 業(ye) 鎮高質量發展的東(dong) 風,臨(lin) 猗縣深入推進供給側(ce) 、需求側(ce) 和服務側(ce) 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產(chan) 品集成、企業(ye) 集聚、產(chan) 業(ye) 集群、政策集勢的漁藥產(chan) 業(ye) ,開啟了“漁藥之都”的全新征程。

  “山西是一個(ge) 漁業(ye) 的小省,但卻是漁藥的大省。”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茹棟梅說,希望臨(lin) 猗縣立足產(chan) 業(ye) 基礎,搶抓發展機遇,著力構建漁藥發展新高地,樹立漁藥產(chan) 品新標杆,打造漁藥行業(ye) 新引擎,加快形成“無魚而漁、魚躍人歡”的漁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範珍、王革)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