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堅定主線引領 推動百業振興

發布時間:2024-02-01 15:53: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當新年的陽光照亮蒼穹,曆史開始落筆新的一頁。

  肩負光榮使命,耳畔聽到難以忘懷的歲月回響——2023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內(nei) 蒙古考察,首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這一重大論斷,為(wei) 做好新時代民族地區工作指明了方向。隨後,自治區推出的係列舉(ju) 措鏗鏘有力,全區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dang) 的建設等領域開展一係列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內(nei) 蒙古聲音”嘹亮而悠遠——

  述說曆史 有形有感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今天,我要為(wei) 我們(men) 廣場舞隊講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正值寒冬,興(xing) 安盟紮賚特旗寶力根花嘎查的文化活動室內(nei) ,數十名各族群眾(zhong) 圍坐一起,認真聆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不時傳(chuan) 出的陣陣掌聲洋溢著濃濃暖意。

  波濤蓄勢,起於(yu) 涓滴;事業(ye) 成敗,在於(yu) 人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必須實打實地抓,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2024年興(xing) 安盟將緊扣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以創建全國第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地區為(wei) 統領,全麵踐行‘七個(ge) 作模範’部署要求,完成好‘兩(liang) 區一窗口’試點任務。”自治區人大代表,興(xing) 安盟委副書(shu) 記、盟長蘇和表示,要以繡花功夫建設好“一流邊防線”,紮實做好全國第一批旅遊促“三交”試點,精心實施在“五一會(hui) 址”感受一次五一大會(hui) 情景等紅色教育“十個(ge) 一”係列活動,讓各族群眾(zhong) 更加發自內(nei) 心地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讓國家“兩(liang) 區一窗口”試點有名有實。

  “一部內(nei) 蒙古地區發展史,本身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自治區政協委員、內(nei) 蒙古博物院文物保護部處長張慧媛娓娓道來。作為(wei) 一名文物保護工作者,她一直致力於(yu) 做好文物遺產(chan) 保護和活化利用等一係列工作。“要發掘、保護、利用文物所蘊含的豐(feng) 富多元價(jia) 值,讓文物發聲、讓曆史說話,講好內(nei) 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張慧媛說。

  影響時代 紮紮實實發揮主線的引領作用

  新年伊始,一條喜訊從(cong) 北京傳(chuan) 來,北疆兒(er) 女歡騰雀躍——國家民委印發《關(guan) 於(yu) 命名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的決(jue) 定》,內(nei) 蒙古16個(ge) 地區和單位榜上有名。

  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民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高占勝表示,2024年將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貫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各環節、全過程,力爭(zheng) 到2027年,實現全區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超過100個(ge) ,自治區級超過1000個(ge) ,盟市和旗縣級超過10000個(ge) 的目標。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潤物細無聲”。

  大青山下,遊客觀賞特色歌舞、聆聽民族團結故事,近距離感受民族風情。

  黃河岸邊,“紅色石榴”號主題公交穿梭在鄂爾多斯市大街小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標語和宣傳(chuan) 畫屢見不鮮。

  通過算發展賬、惠民賬和大力宣傳(chuan) 闡釋“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教育引導廣大群眾(zhong) 主動投身辦好兩(liang) 件大事、團結奮進新征程。

  啟迪未來 攜手描繪民族團結進步壯美畫卷

  發展是解決(jue) 民族地區問題的總鑰匙。

  寒冬臘月,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赤峰市鬆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看不見一個(ge) 閑人,合作社內(nei) 加工車間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忙碌身影,鄉(xiang) 村大講堂裏傳(chuan) 唱著民族團結的曆史佳話。

  “民族團結是我們(men) 村發展的秘訣。”小廟子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趙會(hui) 傑說:“這幾年我們(men) 不斷宣傳(chuan) 黨(dang) 的民族政策,舉(ju) 辦各類活動促進各族群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er) 往一處使,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富有。

  1月24日晚,“京蒙協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開年大劇《國家的孩子》亮相國家大劇院,通過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向全國人民展現內(nei) 蒙古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識大體(ti) 、顧大局、講風格、求奉獻、有擔當的可貴品質,全麵展示了內(nei) 蒙古的正麵形象。

  “我們(men) 學校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貫穿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的始終。”自治區人大代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第九小學教師姬永玲介紹,音樂(le) 課上,師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國》,對偉(wei) 大祖國的熱愛溢於(yu) 言表;體(ti) 育課上,孩子們(men) 你追我趕其樂(le) 融融,享受大家庭溫暖的氛圍……豐(feng) 富多彩的課堂,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走進了每一位師生的內(nei) 心。

  事成於(yu) 和睦,力生於(yu) 團結。自治區政協委員、呼倫(lun) 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副市長葛根表示,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推動各族群眾(zhong) 在生產(chan) 生活中互學互鑒、互幫互助,以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為(wei) 落腳點,持續為(wei) 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貢獻力量。

  逢盛世,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共幸福,攜手並肩向未來。回首往昔時一幀幀熱血澎湃的畫麵,如歌歲月裏一幕幕團結奮進的瞬間,匯聚成內(nei) 蒙古磅礴的底氣。北疆兒(er) 女心中有目標、腦中有藍圖,正全力以赴、逐夢前行!(記者 宋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