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吉林:冰雪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千方百計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日前發布的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nong) 民增收舉(ju) 措。
近年來,北方不少地方充分利用傳(chuan) 統農(nong) 閑季節,因地製宜開拓思路,讓農(nong) 民腰包越來越鼓。
——編 者
吉林延吉——
冰雪產(chan) 業(ye) 帶來發展新機遇
本報記者 劉以晴
近日,記者走進吉林省延吉市的夢都美滑雪場,看見雪友排起隊,等著上雪道。閘機前,來自春興(xing) 村的安全員許華文引導秩序,邊提醒遊客通過,邊俯身幫人撿起掉落的雪杖。2022年開始,有15名春興(xing) 村村民來到雪場從(cong) 事安保、保潔等工作,“一個(ge) 雪季下來,每人多賺近1萬(wan) 元。”許華文說。
春興(xing) 村常住人口300餘(yu) 人,種水稻一度是當地農(nong) 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常說:“春夏忙三月,冬閑閑半年。”但近幾年,在傳(chuan) 統農(nong) 閑季節,滑雪產(chan) 業(ye) 正為(wei) 村民增收帶來更多可能。
從(cong) 夢都美滑雪場向北,驅車不到10分鍾,春興(xing) 村便映入眼簾。村裏民居黃牆白窗,成對的紅燈籠隨風擺動。
“大炕房,兩(liang) 位,住三天。”民宿裏,52歲的村民鮑麗(li) 為(wei) 客人辦理入住,不忘囑咐,“左轉上二樓,木頭樓梯有點陡,背雪板的客人小心腳下。”近幾年,外地滑雪者越來越多,村裏與(yu) 公司合作建起民宿,設有近60個(ge) 床位。鮑麗(li) 既是經理也是會(hui) 計,每月能收入三四千元。
說話間,一輛小巴開進村,4名遊客下了車。司機曹福生是本村人,冬季主要在夢都美雪場、延吉市區和春興(xing) 村間接送客人。“一天能跑十幾趟,勤快點,賺個(ge) 百來塊沒問題。”曹福生說,“現在村子還是不少人的‘食堂’,吃過農(nong) 家飯,繼續去滑雪。”
飯店後廚裏,23歲的村民張翰文手腳麻利。去年冬天,他和父親(qin) 張錫順來到村裏飯館幹活。父親(qin) 喂雞、種藍莓,兒(er) 子掌勺炒菜、招待客人,父子倆(lia) 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最忙的一天,來了四十幾桌客人。更重要的是,漫長的冬天裏,咱有事幹。”張翰文說。
吃過午飯,正碰見村民遲長豔挨家挨戶“串門”。一問才知,遲長豔是幫村裏飯館收購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土雞蛋呢。遊客多了,土特產(chan) 不用送去市裏賣,在本村就能打開銷路。
“現在,咱這裏的農(nong) 民冬天能在家門口掙錢。”春興(xi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申境赫告訴記者,這個(ge) 雪季,春興(xing) 村平均每天接待遊客約600人,不少村民參與(yu) 到民宿經營、餐飲服務、遊客接送等工作中,冬季每月人均增收超2000元。
據介紹,這個(ge) 雪季吉林省文旅火熱。春節假期,吉林省還將打造遊船賞霧凇等73項旅遊產(chan) 品,以冰雪產(chan) 業(ye)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
甘肅榆中——
反季果蔬成為(wei) 創收新門路
本報記者 宋朝軍(jun)
室外溫度降到零下16攝氏度。在甘肅省蘭(lan) 州市榆中縣的日光溫室大棚裏,農(nong) 民王會(hui) 忠摁下按鈕,幾十條棉氈從(cong) 70多米長的棚頂上卷起,陽光直射進棚內(nei) 。不一會(hui) 兒(er) ,棚內(nei) 溫度上升到20多攝氏度。
今年是王會(hui) 忠種植反季果蔬的第五個(ge) 年頭。他脫下棉服,小步走在壟溝裏,不時扶起幾枝花序,看看草莓長勢。壟麵上,一株株草莓的花序上,很多已經結出了果實。
王會(hui) 忠負責3個(ge) 草莓大棚,一個(ge) 大棚占地一畝(mu) ,每畝(mu) 能種700多株草莓,通過當地的康源現代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銷售。去年9月種下,今年元旦後陸續上市,現在這些花序大多已是第二茬。
王會(hui) 忠給記者算了筆賬,如果按照一般時間,草莓在5—6月進入上市高峰,市場價(jia) 格為(wei) 每斤10元左右。若反季種植,品質好的草莓市場價(jia) 格能達到每斤80—100元。
價(jia) 格上來了,成本咋樣?
榆中縣地處西北,海拔高、冬季氣溫低,王會(hui) 忠告訴記者,降本奧秘就藏在日光溫室大棚的棚頂上。
從(cong) 外麵看,大棚坐北朝南,棚頂從(cong) 高處向南鋪蓋到地麵。棚頂由高效專(zhuan) 用棚膜製成,白天以最大麵積透進陽光,使棚內(nei) 溫度不斷上升。晚上,6層棉氈將棚頂全覆蓋,棚內(nei) 溫度能持續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同時,大棚北麵壘起一堵厚土牆,幫助保持熱量。綜合作用下,棚內(nei) 外溫差平均可達30攝氏度,不需要額外的電力、煤炭取暖,種植成本大大降低。
在榆中縣,目前已有100多個(ge) 日光溫室開展草莓種植,冬春供應草莓總量超過200噸。不僅(jin) 有草莓,榆中已建設日光溫室大棚1.2萬(wan) 多畝(mu) ,生產(chan) 番茄、茄子、黃瓜和西葫蘆等反季果蔬,總銷售額在兩(liang) 億(yi) 元以上。當前,榆中縣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反季果蔬種植管理的農(nong) 民超過7000人,雇工和種植戶人均年增加收入約1.6萬(wan) 元。
大棚外,王會(hui) 忠看著一輛輛果蔬保鮮車駛向城裏,他感慨:“新思路打開了新門路,草莓紅了,咱們(men) 日子更好過啊。”
本期統籌:張佳瑩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7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