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2.46萬億元,分量到底有多重?

發布時間:2024-02-21 16:10: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踔厲奮發,曆史的如椽巨筆繪出壯美畫卷。

  走過砥礪奮進的2023年,衡量內(nei) 蒙古經濟發展的重磅數據催人奮進:全區經濟總量突破2.4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3%,增速居全國第三,創下2016年以來最高增速。

  長風浩蕩,向上增長的力量發人深省。

  2023年,全區上下聚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內(nei) 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緊緊圍繞闖新路、進中遊目標奮力攀高,經濟轉型升級波瀾壯闊。

  走過穩中求進、奮起自強的一年,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的經濟增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沿著內(nei) 蒙古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軌跡,我們(men) 尋找數據背後蘊藏的答案。

  (一)

  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到底有多少含金量?砥礪前行中,答案寫(xie) 進2023年內(nei) 蒙古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史冊(ce) :

  全區糧食播種麵積增至10477.1萬(wan) 畝(mu) ,已連續8年保持在1億(yi) 畝(mu) 以上,位居全國第五;糧食播種麵積同比增加49.3萬(wan) 畝(mu) ,實現連續6年增長,增量位居全國第四;

  全區糧食作物平均單產(chan) 378公斤/畝(mu) ,較上年增加近4公斤/畝(mu) ,玉米單產(chan) 495公斤/畝(mu) ,馬鈴薯(折糧)單產(chan) 351公斤/畝(mu) ,均創曆史新高;

  全區糧食生產(chan) 實現“二十連豐(feng) ”,且產(chan) 量連續6年保持在700億(yi) 斤以上,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六,占同期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的比重增至5.7%。

  何以能這樣?國家統計局內(nei) 蒙古調查總隊副總隊長王德彬給出兩(liang) 個(ge) 理由。

  理由一:2023年,內(nei) 蒙古持續有效遏製耕地撂荒,堅持“良田糧用”,通過完善惠農(nong) 補貼政策、下達產(chan) 糧大縣補貼資金等措施,充分調動糧農(nong) 生產(chan) 積極性。

  理由二:2023年,內(nei) 蒙古堅持“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加快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高產(chan) 高效示範區和“看禾選種”平台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產(chan) 出全區近2/3的糧食。

  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到底有多少含金量?砥礪前行中,答案寫(xie) 進2023年內(nei) 蒙古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史冊(ce) :

  全區豬、牛、羊、禽肉產(chan) 量285.4萬(wan) 噸(同比增長2.7%),牛肉77.8萬(wan) 噸、羊肉108.8萬(wan) 噸的產(chan) 量均居全國第一,內(nei) 蒙古作為(wei) 全國“肉庫”的地位進一步彰顯;

  全區牛奶產(chan) 量792.6萬(wan) 噸,規模以上乳製品產(chan) 量473.0萬(wan) 噸,同比分別增長8.0%、13.2%,產(chan) 量均居全國第一,內(nei) 蒙古作為(wei) 全國“奶罐”的地位舉(ju) 世矚目。

  大道如砥,大勢如潮,行者無疆。在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衝(chong) 刺的新征程上,內(nei) 蒙古以糧食生產(chan) 實現“二十連豐(feng) ”和畜牧業(ye) 生產(chan) 實現“十九連穩”的成就,在北中國奏響“強國有我”的激揚樂(le) 章!

  (二)

  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內(nei) 蒙古落地投產(chan) 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項目,就是答案。

  2023年,蒙能集團400萬(wan) 千瓦新能源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chan) ,助力內(nei) 蒙古新能源裝機規模在全國率先突破9000萬(wan) 千瓦大關(guan) 。

  這400萬(wan) 千瓦新能源項目,不僅(jin) 僅(jin) 是發電那麽(me) 簡單:項目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實現板上發電、板間種植、板下固沙,可治理沙漠3萬(wan) 畝(mu) 。

  更振奮人心的是:400萬(wan) 千瓦新能源項目全容量投產(chan) 運行後,年供清潔電能107億(yi) 度,年節約標煤342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963萬(wan) 噸,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十分可觀。

  何止是蒙能集團項目?

  2023年,國家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大型風光基地——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一期先導工程光伏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年供清潔電能20億(yi) 度,年節約標煤60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166萬(wan) 噸。

  何止是400萬(wan) 千瓦、千萬(wan) 千瓦級風光基地項目?

  2023年8月下旬,國內(nei) 最大的雙軸雙槽集熱係統在巴彥淖爾市建成,裝機規模1.47兆瓦。

  令同行羨慕的是:雙軸雙槽集熱係統項目投運後,年利用太陽能450萬(wan) 千瓦時,年產(chan) 工業(ye) 蒸汽6800噸。“可滿足原油轉運站50%以上用熱需求,年減排二氧化碳1850噸,就淨化環境而言,相當於(yu) 植樹18.5萬(wan) 棵。”項目投資方、華北油田公司總經理助理閆睿昶介紹。

  更具高質量發展意義(yi) 的是:雙軸雙槽集熱係統項目通過匹配“源網荷儲(chu) ”項目裝置,能有效減少光熱資源廢棄,確保光熱裝機效益最大化。

  除了風光發電,鄂爾多斯市加快構建集能源生產(chan) 、裝備製造和應用示範於(yu) 一體(ti) 的“風光氫儲(chu) 車”全鏈條產(chan) 業(ye) 生態圈,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風生水起。

  2023年12月下旬,寒意襲人。深能北方(鄂托克前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廠區,工人們(men) 正在對全套設備進行調試。“我們(men) 同步建設的250兆瓦光伏發電和年製氫6000噸的綠氫生產(chan) 線,已具備投產(chan) 條件。”公司項目負責人宋卿堯說。

  何止是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

  截至2023年12月18日,錫林郭勒盟新能源並網裝機容量1632萬(wan) 千瓦,成為(wei) 全區率先實現新能源並網裝機規模超過火電的盟市。

  赤峰市現已形成風光發電、水電、生物質電等門類齊全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已超過火電。

  烏(wu) 海市、興(xing) 安盟等地,一場以打造氫能源全產(chan) 業(ye) 鏈、創建氫產(chan) 業(ye) 生態圈的新能源生產(chan) 方式變革正加快推進。

  ……

  每一次抓住機遇的產(chan) 業(ye) 變革,都會(hui) 醞釀影響深遠的發展變局。2023年,抓住新能源發展的重大政策機遇、市場機遇、曆史機遇,內(nei) 蒙古闊步邁上“追風逐日”“追氫逐綠”、向“新”而興(xing) 的現代能源經濟發展新賽道。

  這一刻,已載入內(nei) 蒙古現代能源經濟發展史冊(ce) :截至2023年末,蒙西電網統調新能源裝機容量5180萬(wan) 千瓦,超過網內(nei) 同期火電裝機容量;蒙東(dong) 電網統調新能源裝機容量2472萬(wan) 千瓦,超過網內(nei) 同期火電裝機容量。

  上述“兩(liang) 個(ge) 超過”,在內(nei) 蒙古經濟發展與(yu) 動能轉換史上意義(yi) 非凡。它標誌著:在內(nei) 蒙古電力和國網蒙東(dong) 電力經營區域(蒙西、蒙東(dong) 電網),已提前實現“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的目標。

  (三)

  動能轉換,彌足珍貴,永載史冊(ce) 。

  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內(nei) 蒙古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發展就是答案。

  “2023年,按照新發展理念要求,全區各地高標準培育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下遊延伸、價(jia) 值鏈向中高端攀升。”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永軍(jun) 說。

  苦心人,天不負;有誌者,事竟成。培育的結果是什麽(me) ?最新出爐的製造業(ye) 發展數據作答。

  2023年,全區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快於(yu) 同期全區規模以上工業(ye) 經濟增速4個(ge) 百分點……“高端化”成為(wei) 內(nei) 蒙古製造業(ye) 發展的年度關(guan) 鍵詞。

  2023年,以風電裝備、光伏裝備等為(wei) 主的新能源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帶動同期全區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速逼近10%……“綠色化”成為(wei) 內(nei) 蒙古製造業(ye) 發展主基調。

  一組數據,堪稱內(nei) 蒙古製造業(ye) 發展史上無法忘卻的記憶:2023年,全區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6%,這是在2022年43.3%的高增速基礎上實現的快速增長。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動能轉換,改變了內(nei) 蒙古製造業(ye) 發展的前途命運。

  回望2023年,內(nei) 蒙古製造業(ye) 有屬於(yu) 自己的光陰故事。高技術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支撐下,內(nei) 蒙古製造業(ye) 在推動工業(ye) 經濟發展中立下赫赫戰功。

  2023年,內(nei) 蒙古規模以上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速高於(yu) 同期全區規模以上工業(ye) 經濟增速4.3個(ge) 百分點,對全區工業(ye) 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8.0%,較上年提高8.8個(ge) 百分點。

  2023年,在製造業(ye) 等強勁拉動下,全區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4%,增速躍居全國第七位。

  “整體(ti) 上看,全區製造業(ye) 持續恢複和加速轉型升級的特點比較顯著。”自治區統計局局長曹思陽認為(wei) ,2023年以來,盡管經曆了外部環境複雜嚴(yan) 峻、市場需求不足等多重考驗,內(nei) 蒙古製造業(ye) 回升向好的基本麵未有變化。

  如何以繼往開來的眼光看待這個(ge) 基本麵?內(nei) 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總經濟師司詠梅充滿信心:“隨著國家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部署落地,一係列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效應必將持續顯現,製造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也必將進一步增強,內(nei) 蒙古促進製造業(ye) 持續健康發展前景光明。”

  (四)

  向曆史致敬,向時代致敬。

  剛剛過去的2023年,內(nei) 蒙古走過一段推動經濟發展的光輝曆程。

  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內(nei) 蒙古持續落地的重大投資項目,就是答案。

  2023年,全區實施1100多個(ge) 投資億(yi) 元以上工業(ye) 重大項目,涉及總投資1.8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增加約6000億(yi) 元……內(nei) 蒙古形成以項目增量優(you) 結構的工業(ye) 高質量投資新格局。

  2023年,全區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chan) 投資358.8億(yi) 元,國家高速公路主幹線內(nei) 蒙古段全線貫通,79個(ge) 旗縣區通高速公路……內(nei) 蒙古按下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快進鍵”。

  2023年,全區在建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增至7個(ge) ,投資規模超過452億(yi) 元;在建水利項目達1234個(ge) ,總投資達658億(yi) 元……內(nei) 蒙古以重大水利項目在建數量、投資規模創曆史新高的成績向曆史交卷。

  ……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發展質量。為(wei) 此,2023年全區實施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3155個(ge) ,完成投資8259億(yi) 元,同比增加1923億(yi) 元,增長30.4%……內(nei) 蒙古以放眼長遠、利在後世的大項目穩中求進。

  時與(yu) 勢依然在我,精氣神鼓而不泄。抓重大投資項目落地,彰顯出全區上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心、信心和勇氣。

  曆史由每一個(ge) 今天構成,也由每一個(ge) 選擇構成。

  重大投資項目帶動下,內(nei) 蒙古以優(you) 化投資結構擴大有效內(nei) 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腳步鏗鏘激越。

  “2023年,全區上下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努力實現投資數量和質量齊頭並進,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曹思陽說。

  這個(ge) 引領作用,是大項目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的內(nei) 蒙古成就:2023年,全區實施投資億(yi) 元以上項目2709個(ge) ,同比增加285個(ge) ;完成投資占全部投資的72.9%,對全部投資的貢獻率高達90.6%,為(wei) 優(you) 化全區產(chan) 業(ye) 結構、穩住經濟基本盤奠定了基礎。

  這個(ge) 引領作用,是招商引資質效不斷提升的內(nei) 蒙古成就:2023年,全區新入庫投資項目5588個(ge) ,同比增加602個(ge) ,投資項目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9.2%。

  這個(ge) 引領作用,是“新”字當先的內(nei) 蒙古成就:2023年,全區新能源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70.1%,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6.0個(ge) 百分點……內(nei) 蒙古走進以能源產(chan) 業(ye) 綠色化、多元化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這個(ge) 引領作用,是“高”字為(wei) 要的內(nei) 蒙古成就:2023年,全區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在上年49.2%的高增速基礎上實現84.5%的大幅增長,高於(yu) 全部投資增速64.7個(ge) 百分點……內(nei) 蒙古以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使命擔當書(shu) 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這個(ge) 引領作用,是投資增速走進前列的內(nei) 蒙古成就:2023年,全區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19.8%,高於(yu) 預期目標9.8個(ge) 百分點,居全國第二,“十四五”以來內(nei) 蒙古投資增速已連續3年穩居全國前列。

  (五)

  奮鬥,鑄就發展豐(feng) 碑。

  “勝利不會(hui) 向我走來,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奮起自強的2023年,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的經濟增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被曆史銘記的2023年,內(nei) 蒙古寫(xie) 下無愧於(yu) 曆史、無愧於(yu) 時代的答案。

  這一年,全區新設經營主體(ti) 45.9萬(wan) 戶,同比增長24.59%,增長率創近10年來新高;全區經營主體(ti) 增至273萬(wan) 戶,日均新設經營主體(ti) 1843戶,經營主體(ti) 年淨增量首破20萬(wan) 戶……堅持穩中求進,內(nei) 蒙古以敢於(yu) “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這一年,全區稅收收入2331億(yi) 元,同比增長9.2%;2023年1-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總額逼近3000億(yi) 元,服務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10%……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內(nei) 蒙古以敢於(yu) “讓一切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這一年,內(nei) 蒙古建成的高標準農(nong) 田增至5237萬(wan) 畝(mu) ,有效支撐糧食產(chan) 能500億(yi) 斤左右;以滴灌為(wei) 主的高效節水灌溉耕地麵積超3350萬(wan) 畝(mu) ,主要作物水肥一體(ti) 化耕地麵積增至2787萬(wan) 畝(mu)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內(nei) 蒙古以種好“塞外糧”、豐(feng) 盛“中國碗”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這一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3.5%;非煤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2.1%,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經濟的比重增至60.7%……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內(nei) 蒙古以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這一年,內(nei) 蒙古完成9.45億(yi) 噸保供煤任務,電力總裝機規模突破2億(yi) 千瓦,新能源總裝機規模增至9300多萬(wan) 千瓦,外送電量逼近3000億(yi) 度,全區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電力總裝機及新增裝機、新能源總裝機及新增裝機、總發電量及外送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等均居全國第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內(nei) 蒙古以“溫暖千座城、點亮萬(wan) 家燈”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這一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破3000億(yi) 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8.2%,同比增加259億(yi) 元,增長9.2%……麵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恢複進程中的艱難險阻,內(nei) 蒙古以推動經濟運行質效持續提升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這一年,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76元,同比增長5.1%;農(nong) 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1元,同比增長8.0%……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內(nei) 蒙古以推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

  對曆史最鄭重的回報,是創造輝煌;對未來最真摯的期許,是不懈奮鬥。

  闖新路、進中遊的2023年奮鬥,昭示出內(nei) 蒙古不辱使命的發展情懷:不懈奮鬥,讓經濟高質量發展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勇攀高峰,給曆史一個(ge) 深厚的交代!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men) 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個(ge) 2.46萬(wan) 億(yi) 元,分量到底有多重?7.3%的經濟增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曆史告訴今天,奮鬥作答未來!(記者 楊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