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成果豐碩(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2014年2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專(zhuan) 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
10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豐(feng) 碩成果,交通、生態、產(chan) 業(ye) 、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形成了目標同向、措施一體(ti) 、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10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成效新聞發布會(hui) 在京召開。
“10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豐(feng) 碩成果。”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伯正介紹,京津冀三地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兩(liang) 翼”聯動發展,唱好京津“雙城記”,深化津冀合作,交通、生態、產(chan) 業(ye) 、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形成了目標同向、措施一體(ti) 、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
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一核”“兩(liang) 翼”展現新形象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10年來,北京“一核”“兩(liang) 翼”建設不輟,展現新形象。
首都發展深刻轉型。10年來,北京退出一般製造業(ye) 企業(ye) 超3000家,疏解升級區域性專(zhuan) 業(ye) 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ge) ,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超9200公頃,城鄉(xiang) 建設用地減量130平方公裏。
“騰籠換鳥,讓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獲得更多空間。”劉伯正說。據介紹,北京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設經營主體(ti) 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核心區功能重組穩步推進,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人口、建築、商業(ye) 、旅遊密度逐步下降。
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麵拉開。一年一個(ge) 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城市副中心建設保持千億(yi) 級投資強度,城市綠心公園開園迎客,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聯袂亮相,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dong) 六環路入地改造全麵提速,行政辦公區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級機關(guan) 兩(liang) 批集中搬遷工作順利收官……“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機勃發,成為(wei) 千年古都又一張靚麗(li) 的城市名片。”劉伯正說。
雄安新區拔節生長。目前,雄安新區“1+4+26”規劃體(ti) 係和“1+N”政策體(ti) 係基本建立,完成投資6500多億(yi) 元,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京雄城際和雄安站建成投運,“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和對外骨幹路網全麵建成。環起步區生態防洪堤初步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白洋澱進入全國水質優(you) 良湖泊行列。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開學開診,40餘(yu) 所學校、5所醫療衛生機構與(yu) 雄安新區對接合作。
在承接非首都功能方麵,中國星網等4家央企總部項目加快建設,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雄安校區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雄安新區中關(guan) 村科技園揭牌運營,來自北京的3000餘(yu)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在雄安注冊(ce) 。
協同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協作持續發力,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麵
京津冀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10年來,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ge) 萬(wan) 億(yi) 元台階,達10.4萬(wan) 億(yi) 元,是2013年的1.9倍。
協同創新持續發力。數據顯示:2022年三地研發投入強度為(wei) 4.28%,比2013年提高0.85個(ge) 百分點,持續高於(yu) 全國。2022年區域勞動生產(chan) 率達到18.5萬(wan) 元/人,較2013年基本實現翻倍。
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二級巡視員張誌鬆介紹,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yi) 元增長至2023年的748.7億(yi) 元,年均增長率26.5%;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津冀兩(liang) 地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wan) 家,北京企業(ye) 對津冀兩(liang) 地企業(ye) 投資4.9萬(wan) 次,投資總額2.3萬(wan) 億(yi) 元。“北京研發、津冀製造”模式正加速形成。
產(chan) 業(ye) 協作成果豐(feng) 碩。據介紹,三地確定“六鏈五群”產(chan) 業(ye) 協同新格局,繪製了生物醫藥等6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圖譜。大興(xing) 國際機場臨(lin) 空經濟區累計注冊(ce) 企業(ye) 近萬(wan) 家,近200家優(you) 質外資企業(ye) 注冊(ce) 落地,大興(xing) 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跨省市綜合保稅區。
2023年,首屆京津冀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大會(hui) 舉(ju) 辦,簽約項目152個(ge) ,投資額達1229億(yi) 元。據介紹,10年來,河北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3萬(wan) 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兩(liang) 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獲批國家級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產(chan) 值規模占全國20%以上。培育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400多家,占全國12%。
京津冀聯合辦副主任周浩介紹,以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突破口,三地下大氣力優(you) 化營商環境,不斷釋放經營主體(ti) 新動能。三地製定了京津冀營商環境“1+5”合作框架協議,第一批165項資質資格互認,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製建立,20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同事同標”。
交通一體(ti) 、藍天同護、服務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10年來,三地攜手打通堵點、接通斷點,加快構建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
大興(xing) 國際機場“鳳凰展翅”,北京“雙樞紐”機場國際競爭(zheng) 能力顯著提升,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津冀港口群加速崛起,貨物吞吐量超19億(yi) 噸。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張高鐵、京沈高鐵、京唐城際、津興(xing) 城際等開通運營,京津冀鐵路營業(ye) 裏程超1.1萬(wan) 公裏,較2013年增長超三成。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條高速公路通車,京津冀高速公路裏程近1.1萬(wan) 公裏,較2013年增長超四成。“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劉道剛說。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地加強聯防聯控聯治,區域環境質量取得明顯改善。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吳躍介紹,2023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wei) 32、41、38.6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分別下降62.7%、50.6%、57.6%;地表水國考斷麵全麵消除劣Ⅴ類,永定河等五大主幹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ti) 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10年間,三地城鎮新增就業(ye) 累計1595.6萬(wan) 人。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體(ti)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yu) 2013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7.2%、6.9%和8%,三地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值較2013年分別縮小0.23、0.09和0.31。
京津200多所中小學幼兒(er) 園與(yu) 河北開展辦學合作,三地成立15個(ge) 特色職教集團(聯盟)、24個(ge) 高校聯盟。9300餘(yu) 家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區域內(nei) 異地就醫實現“同城化”。5000餘(yu) 名京津老人入住環京津周邊養(yang) 老機構。
“推進40個(ge) 京津冀醫聯體(ti) 建設,京津醫療機構與(yu) 河北省所有設區市通過合作建院、整體(ti) 托管、專(zhuan) 科共建等形式,實現了京津冀醫聯體(ti) 全覆蓋。”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鄧全軍(jun) 介紹,10年來,京津輸出醫療專(zhuan) 家3043人,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32項,帶動河北省疑難危重症救治水平全麵提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3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