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出台一攬子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發布首批100處可利用空間
人民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董兆瑞)3月1日,昌平區召開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hui) 。記者從(cong) 會(hui) 上了解到,為(wei) 加快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邁上“新台階”,昌平區發布了《昌平區推進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揭牌成立了“三帶融合”文化發展研究院,並集中簽約了一批文化產(chan) 業(ye) 項目。
係列政策助推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會(hui) 上,昌平區發布了《昌平區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昌平區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認定管理辦法》《昌平區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認定管理辦法》等一攬子支持政策,聚焦園區建設、項目落地、企業(ye) 服務、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引導規範文化企業(ye) 、文化園區在昌平集聚發展。
《昌平區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共包含7個(ge) 部分、16條具體(ti) 措施,重點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培育文化企業(ye) 成長壯大、加強項目產(chan) 品扶持力度、激活文化市場消費潛力、優(you) 化產(chan) 業(ye) 要素條件支撐。
其中,在培育文化企業(ye) 成長壯大方麵,昌平區將對文化領域骨幹、龍頭企業(ye) 采取“一企一策”,開展全流程服務、全產(chan) 業(ye) 鏈招商。同時,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ye) 發展,鼓勵中小微文化企業(ye) 加強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道路,推出特色產(chan) 品服務。
在加快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創新方麵,昌平區將鼓勵新視聽產(chan) 業(ye) 發展,支持將區塊鏈、5G、VR/AR、人工智能、大數據、超高清等新技術應用於(yu) 文化產(chan) 業(ye) ,推動原創水平高、科技含量足、市場前景好的數字文化項目、產(chan) 品落地。此外,《措施》還提出推進“文化+”產(chan) 業(ye) 互融共促,鼓勵文化企業(ye) 對接融入工業(ye) 生產(chan) 、能源製造、生命醫藥、美麗(li) 健康等主導產(chan) 業(ye) 發展等。
《昌平區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將規範區級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的認定、管理和考核,被認定的區級園區可享受配套政策,並擇優(you) 推薦申報市級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昌平區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認定管理辦法》將規範集聚類基地和單體(ti) 類基地兩(liang) 類區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認定管理和考核,被認定的區級示範基地可享受配套政策,並擇優(you) 推薦申報市級示範基地。
發布首批100處文化產(chan) 業(ye) 可利用空間
空間資源是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ti) 。《措施》中明確,在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方麵,昌平區將推進老舊廠房、閑置空間和低效樓宇轉型利用。支持升級改造舊城區、舊村、舊工業(ye) 區,盤活低效樓宇等方式建設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打造文化社區、文化街區和特色文化空間。
會(hui) 上,昌平區發布了首批100處適合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可利用空間。記者了解到,其中既有產(chan) 業(ye) 園區、商業(ye) 街區等集聚區域,也有老舊廠房、閑置樓宇等創新空間,更有藏匿於(yu) 鄉(xiang) 村山水間的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這些空間資源形式多樣、相得益彰,能夠滿足各類文化產(chan) 業(ye) 項目發展需求。”昌平區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李文慧說。
“我們(men) 將空間資源數字上網、編輯成冊(ce) ,將政府的產(chan) 業(ye) 訴求、運營商的經營訴求,企業(ye) 的發展訴求有機結合,形成便捷交流合作的文化產(chan) 業(ye) 空間推介平台。”昌平區文促中心副主任黃德強說,“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持續完善更新,按照昌平區‘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原則,圍繞企業(ye) 投資、興(xi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全周期服務,進一步營造優(you) 質的營商環境。”
去年昌平規上文化產(chan) 業(ye) 單位營收近200億(yi) 元
據了解,昌平是北京三條文化帶唯一匯聚的區,也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享有“京師之枕”的美譽。去年以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了居庸關(guan) 夜長城、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網紅打卡地,打造了明文化論壇、居庸山月等特色文化品牌,舉(ju) 辦了環西自行車賽、奧運城市體(ti) 育文化節等賽事活動。
沃土之下,昌平區文化產(chan) 業(ye) 正不斷向上、拔節生長。2023年,昌平區共有規模以上文化產(chan) 業(ye) 單位99家,實現收入192.6億(yi) 元,同比上漲16.2%;規模以上文化產(chan) 業(ye) 單位實現利潤總額18.8億(yi) 元,同比上漲34.3%。目前,昌平文化產(chan) 業(ye) 市場主體(ti) 總量突破1萬(wan) 家,擁有騰訊眾(zhong) 創空間(北京)、宏福文創園、寶隆藝園3家市級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以及中影年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昌平區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進一步提升文化產(chan) 業(ye) 貢獻力、文化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文化品牌影響力,加快打造曆史文化名城,更好支撐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昌平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支現偉(wei) 表示,接下來,昌平區將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重點提升昌平文化產(chan) 業(ye) 的發展支撐度、創新融合度、品牌知名度,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