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電入皖”為何意義重大
這幾天,有一條新聞,在能源係統熱傳(chuan) ——
陝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批複。
名字很專(zhuan) 業(ye) ,普通網友不太明白其中的意義(yi) 。
實際上,這在安徽能源領域絕對是“字少事大”的重磅新聞。
記者從(cong) 安徽省能源局獲悉,這項工程是安徽省“十四五”能源電力保供一號工程,它的獲批,標誌著安徽推進外電入皖戰略取得重大進展,陝電入皖工程即將進入全麵開工建設階段。
安徽為(wei) 何要從(cong) 1000多公裏外的陝北引進電力?這項工程的重要意義(yi) 到底在哪?
引進外電勢在必行
在很多安徽人看來,安徽有煤礦,似乎不缺電,幹嘛費盡周折從(cong) 外地調電呢?
這要從(cong) 安徽的電源結構來分析。
從(cong) 煤電來看,安徽雖然煤炭資源相對豐(feng) 富,但開采能力已至極限,電煤自身產(chan) 能不足、外購協調難度大。
從(cong) 天然氣發電來看,安徽氣電建設起步晚,氣源單一、氣量少,總的發展規模有限。
從(cong) 可再生能源發電來看,常規水電基本開發完畢,風能、太陽能資源條件一般,也缺乏建設沿海核電、海上風電等的條件。
目前,安徽能源消費結構還是偏煤,也就是說,安徽的電,很大部分是靠煤。煤電雖能保底,但不是長久之計。
一方麵產(chan) 能供給跟不上,另一方麵需求量越來越大。每年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天氣時,都會(hui) 出現用電峰值,經常會(hui) 刷新用電紀錄。
比如,2023年夏季,全省最大負荷超過5600萬(wan) 千瓦,創下了曆史新高。到了12月中下旬,極端寒潮天氣來襲後,負荷又6次刷新冬季曆史極值,超過夏季最大負荷。
隨著安徽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ye) 生產(chan) 用電需求持續攀升,這些工商業(ye) 用戶都是用電大戶。另外,隨著新能源汽車增多,充電需求持續釋放,這些都會(hui) 對安徽的電力供應帶來全新考驗。
2023年,安徽全社會(hui) 用電量達到3214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7.4%,“十四五”以來年均增速達到9.8%,位居長三角第一,全社會(hui) 最大負荷也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預計至2025年,安徽全社會(hui) 用電量將達到3650億(yi) 千瓦時,全社會(hui) 最大負荷將達到7000萬(wan) 千瓦左右。
統籌電力供需形勢、本地能源資源稟賦和“雙碳”任務目標,安徽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僅(jin) 依靠省內(nei) 資源麵臨(lin) 諸多困難和挑戰,引進外電勢在必行。
安徽乃至長三角都是受益者
陝北好“風光”,千裏送江淮。
這項跨省輸電工程,“頭銜”有不少,比如:
它是國家構建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戰略部署的重點工程;
是國家“十四五”重點開工建設的跨省區輸電通道之一;
是安徽第一條全額消納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
“全額消納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這麽(me) 長的名詞到底是什麽(me) 意思?
首先,全額消納即最終落點全省負荷中心合肥、全部電力電量均由安徽省使用。可以說,作為(wei) 正在打造長三角特高壓電力樞紐的安徽,全部電力電量都給我們(men) ,安徽省乃至長三角都是工程的受益方。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指的是陝電入皖工程有很大比例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不低於(yu) 50%。工程年輸送電量不低於(yu) 360億(yi) 千瓦時,其中不低於(yu) 180億(yi) 千瓦時的電量是風電和光伏所發電量,也就是說,輸送安徽的電量,有超過一半是“綠電”。
特高壓直流輸電,指的是±80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技術,它最顯著的優(you) 點是電壓等級高、輸電距離遠、輸送容量大。
也就是說,這個(ge) “千裏送電”的大工程,能給安徽帶來有效的能源供給。
合作也是多贏
這項工程的全貌是什麽(me) ?
它起於(yu) 陝西延安,止於(yu) 合肥廬江,輸電容量800萬(wan) 千瓦,輸電距離約1070公裏,途經陝西、河南和安徽3個(ge) 省,涉及11個(ge) 市、36個(ge) 區縣,投資約200億(yi) 元,同步配套建設支撐性調節性火電400萬(wan) 千瓦、風光新能源1100萬(wan) 千瓦和新型儲(chu) 能220萬(wan) 千瓦/2小時,投資730億(yi) 元左右,合計投資近千億(yi) 元。在安徽境內(nei) ,涉及阜陽、六安、合肥3市11縣(區)。
它將給我們(men) 帶來多少電力?陝電入皖工程預計2025年建成投運,將提升安徽供電能力620萬(wan) —800萬(wan) 千瓦,年輸送電量360億(yi) 千瓦時以上,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不低於(yu) 50%,替代省內(nei) 煤炭消費約1400萬(wan) 噸。
怎麽(me) 理解這些電力電量呢?這些等同於(yu) 省內(nei) 新建6—8台百萬(wan) 千瓦級火電機組;預計年新增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180億(yi) 千瓦時,等同於(yu) 省內(nei) 新增風光發電裝機1500萬(wan) 千瓦左右。
陝電入皖工程的實施將充分發揮陝皖兩(liang) 省資源和市場互補優(you) 勢,這又該如何理解?
這要從(cong) 兩(liang) 省的省情來分析。一方麵,安徽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電力需求增長旺盛,電力供需形勢緊張,具備較大的電力市場空間。此外,受本地能源資源稟賦限製和“雙碳”任務目標約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需求強烈。簡而言之,就是“缺電、缺綠電”。
從(cong) 陝西方麵看,陝西不僅(jin) 蘊藏豐(feng) 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而且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資源稟賦也很優(you) 越,采煤沉陷區等可利用土地麵積較大,煤炭和煤電、煤電和可再生能源“兩(liang) 個(ge) 聯營”建設條件較好,這為(wei) 陝電入皖工程配套電源建設提供了能源資源保障,具備新建輸電通道送電安徽的條件。
另一方麵,陝電入皖工程配套電源將由中央企業(ye) 和陝西、安徽省能源電力企業(ye) 共同投資建設,將風光新能源發展與(yu) 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相結合,這也將推動央地、陝皖合作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高效開發清潔能源、賣電給安徽,也有助於(yu) 將當地豐(feng) 富的能源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社會(hui) 和環保效益,助力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
因此,這個(ge) 省際能源合作,是互惠,更是多贏。
經濟發展離不開電,人民生活也離不開電;打造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區少不了綠電,實現“雙碳”目標也少不了綠電。
相信隨著紅色陝北的綠色風光點亮多彩的江淮大地,一定能給安徽的加快發展注入更強勁動能!(記者 王弘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