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聚焦“新時代的硬道理”)

發布時間:2024-03-06 11: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上勇爭(zheng) 先、善作為(wei) 、謀新策、出實招。代表委員表示,新時代新征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chan) 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質生產(chan) 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chuan) 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chan) 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代表委員表示,新質生產(chan) 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有利於(yu)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新質生產(chan) 力特點是創新,關(guan) 鍵在質優(you) ,本質是先進生產(chan) 力,對於(yu)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具有重要意義(yi) 。”通用技術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於(yu) 旭波代表說,通用技術集團與(yu) 重慶理工大學共同推進納米時柵技術產(chan) 業(ye) 化,廣泛應用於(yu) 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領域,助力國內(nei) 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委員表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有利於(yu) 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達944.3萬(wan) 輛,比上年增長30.3%;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chan) 量達5.4億(yi) 千瓦,增長54.0%;服務機器人產(chan) 量783.3萬(wan) 套,增長23.3%。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既有利於(yu) 培育發展一批產(chan) 業(ye) 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也有利於(yu) 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增強我國經濟發展韌性,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山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高鬆代表說。2023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2.7%,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比上年增長10.3%,新動能不斷積蓄。

  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戴和根委員表示,新質生產(chan) 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chan) 要素創新性配置、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you) 化組合的躍升為(wei) 基本內(nei) 涵,以全要素生產(chan) 率大幅提升為(wei) 核心標誌。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有利於(yu) 塑造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是重中之重。”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代表說,哪個(ge) 國家擁有先進科學技術,擁有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哪個(ge) 國家就更有可能贏得發展主動權。

  高鬆代表表示,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現代化,要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打造新優(you) 勢。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

  代表委員表示,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

  加快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強勁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需要依靠‘從(cong) 0到1’的科技創新,通過原創性、顛覆性、前沿性的技術突破,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於(yu) 旭波代表說,2023年,我國全年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327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1%。中央企業(ye) 要進一步發揮創新主體(ti) 作用,營造積極進取的科技創新環境,鼓勵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

  “新一代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將加速重塑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格局,深刻改變世界各國的比較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高鬆代表表示,應該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真正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

  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形成與(yu) 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趙宇亮委員說,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成果產(chan) 業(ye) 化平台的引領作用,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的產(chan) 業(ye) 化轉化,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

  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韓曉軍(jun) 代表建議,要通過優(you) 化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及首批次材料研製支持政策,支持行業(ye) 頭部企業(ye) 搭建中試平台,創新生產(chan) 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順暢流動。

  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夯實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人才基礎。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應著力夯實人才基礎,拿出真金白銀、真招實策、真心實意,引才聚才用才留才。”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杜匯良代表介紹,2023年,鄂爾多斯共引進兩(liang) 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19名、博士碩士1291名。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應通過壯大人才鏈、加強科技鏈、激活創新鏈、升級產(chan) 業(ye) 鏈來實現。”趙宇亮委員表示,我國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應進一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yang) 、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製。

  聚焦關(guan) 鍵環節紮實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ti)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代表委員表示,應圍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布局產(chan) 業(ye) 鏈,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和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農(nong) 業(ye) 強國等戰略任務,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

  升級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戴和根委員表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新質生產(chan) 力能夠有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升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以建築工程行業(ye) 為(wei) 例,城市深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應進一步加快城市深部地下智能勘探、智能建造等係列化專(zhuan) 用裝備的研發利用,推動建築工程行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

  “鄂爾多斯市能源、化工、冶金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占比較高,為(wei) 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杜匯良代表認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應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大力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等特點,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空間。”高文代表說,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目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GDP比重約13%。

  韓曉軍(jun) 代表表示:“我們(men) 將圍繞打造世界一流重裝企業(ye) 目標,在新型儲(chu) 能、先進環保、清潔能源等新興(xing) 業(ye) 務領域加大研發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在新材料領域努力跑出加速度。”

  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雖還處於(yu) 產(chan) 業(ye) 萌芽階段,但能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趙宇亮委員說,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刻不容緩。

  “人工智能時代,算力和能源是重要資源。”高文代表說,目前鵬城實驗室團隊正在研發國產(chan) 人工智能大模型,聚焦模型算法、訓練係統等關(guan) 鍵環節,努力為(wei) 千行百業(ye) 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

  (本報記者王雲(yun) 杉、羅珊珊、程遠州、翟欽奇、羅艾樺參與(yu) 采寫(xie)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5日 06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