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點亮“她”的舞台
“累是挺累,但,最好的一天,線上就賣了兩(liang) 萬(wan) 多斤蘋果!”王鵬娟樂(le) 得眉開眼笑。
王鵬娟是山西晉中榆次區的一名“村播”。早在2023年年初,王鵬娟就一頭紮進自家的蘋果地,從(cong) 蘋果花開到累累果實,一條條鮮活的短視頻為(wei) 她積攢了人氣。原來便宜賣給小商販的蘋果,現在從(cong) 地頭直接打包送到了顧客家中。
不僅(jin) 是蘋果,王鵬娟直播賣紅薯、賣西紅柿……短短十幾天就有了近十萬(wan) 元的利潤,她家開的燒烤攤,也因為(wei) 有了線上直播,生意格外興(xing) 隆。
在榆次,王鵬娟的情況不是個(ge) 例。從(cong) 2023年4月起,當地農(nong) 民便陸續參加了區鄉(xiang) 村e鎮舉(ju) 辦的電商人才培訓班。在這裏,他們(men) 學習(xi) 了係統的電商運營知識,掌握了短視頻拍攝和剪輯技能,開始直播帶貨,把村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推到了各大電商平台。
“村播”越播越火,直播帶來的流量不僅(jin) 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傳(chuan) 統農(nong) 民開始走進電商直播間,不少年輕人也在鄉(xiang) 村找到了闖事業(ye) 的新機遇。
早在十幾年前,郝琴琴就和村民一起組建了西河堡村鑼鼓隊:“那時主要就是‘鬧紅火’,為(wei) 了讓大家高興(xing) 高興(xing) 過個(ge) 節。”
後來,靠著發布方言短視頻,郝琴琴成了遠近聞名的“琴姐”,當初的鑼鼓隊也成了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大型社火隊伍,傳(chuan) 媒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
通過線上直播接單,“琴姐”帶著周邊村的老百姓到處演出。去年以來,幾乎每個(ge) 月都有15—20場的演出,每場演出每人都能掙到百元左右。
“村播”是個(ge) 生態圈,不僅(jin) 需要主播,也需要專(zhuan) 業(ye) 的客服,需要做到價(jia) 值共創、利益共享,抱團發展,形成合力。
“女性群體(ti)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直播收益讓‘她們(men) ’的經濟獨立性逐漸增強,也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舞台,但很多‘村播’流量小,有效粉絲(si) 少,這些都影響助農(nong) 效果。”榆次區鄉(xiang) 村e鎮項目經理任海濤介紹,“未來還要孵化和培養(yang) 更多元的‘村播’群體(ti) ,讓農(nong) 民從(cong) 中受益,變網絡流量為(wei) 致富增量。”(趙芳、郝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