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編改變了村民的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昌芹:
小小竹編改變了村民的生活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昌芹帶來了赤水竹編製品,引來不少參會(hui) 代表圍觀。精細的做工、自然與(yu) 時尚結合的設計讓很多代表愛不釋手。“正是這一件件小小的竹編製品,改變了家鄉(xiang) 很多村民的生活,他們(men) 的笑容多了,生活更幸福了。”楊昌芹接受中國旅遊報社記者采訪時說。
說起赤水竹編的故事,楊昌芹似乎有講不完的話。她告訴記者,赤水竹資源非常豐(feng) 富,她的公司裏有很多員工從(cong) 小就生活在竹林地區,他們(men) 來公司之前,多數以竹為(wei) 生,但是缺少深加工,收入相對單一。
“2012年我成立了公司,初衷就是想整合資源,幫助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村民解決(jue) 就業(ye) 和增收問題。然而,民族村裏以中老年、婦女和兒(er) 童居多,以什麽(me) 樣的方式解決(jue) 他們(men) 的就業(ye) 和增收問題成了一大難點。”楊昌芹回憶道,對於(yu) 家裏有竹林的村民,公司鼓勵其優(you) 先種植慈竹和楠竹,這些是公司生產(chan) 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公司會(hui) 進行收購;村裏的壯年可以為(wei) 公司運輸原料,有經驗的竹原料處理師傅,可作為(wei) 技術人員培養(yang) ;對於(yu) 婦女群體(ti) ,公司則免費傳(chuan) 授她們(men) 竹編技術,學會(hui) 技術後她們(men) 可選擇留在公司就業(ye) ,也可帶著技術去創業(ye) 、開設工坊。
“村民熊豔從(cong) 小家庭貧困,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因家裏有老人需要照顧,16歲中專(zhuan) 畢業(ye) 後她就來到公司工作。”楊昌芹向記者講述了一個(ge) 令她難忘的致富典型。因為(wei) 家庭的原因,熊豔以前不願意與(yu) 人交流,常常沉默寡言。來公司工作後,聰明乖巧的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自己也從(cong) 學習(xi) 中找到了樂(le) 趣。熊豔為(wei) 家裏經濟條件的改善作了很大貢獻,一家人從(cong) 破舊的小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家裏的歡聲笑語多了,她自己的笑容也多了。
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楊昌芹持續關(guan) 注赤水竹編技藝保護傳(chuan) 承工作。她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開展各類技能培訓活動50餘(yu) 期,培訓學員近2000人,不斷壯大傳(chuan) 承人群。公司還積極創新,新開發編織方法10餘(yu) 種,推出“竹絲(si) 扣瓷”“竹編包”“竹編畫”“竹編裝飾”“私人定製”五大係列1000餘(yu) 款竹編產(chan) 品;堅持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全覆蓋模式,開創“公司+基地+農(nong) 戶”就業(ye) 模式,吸納固定就業(ye) 人數108人、居家就業(ye) 人數百餘(yu) 人,其他就業(ye) 人數近千人,公司年收入達1000餘(yu) 萬(wan) 元,促進固定就業(ye) 家庭年平均增收2萬(wan) 元左右。
近年來,楊昌芹還關(guan) 注到了“非遺+旅遊”融合發展的趨勢。
“我認為(wei) 非遺與(yu) 旅遊的融合發展是傳(chuan) 承非遺的有效途徑。”楊昌芹建議,要立足非遺項目本身,挖掘特色優(you) 勢,在當下流行的“非遺+民宿”“非遺+文創”“非遺+表演”等眾(zhong) 多發展模式中,準確找到能更深層次實現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的契合點,增強非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年來,研學旅遊日益受到親(qin) 子遊客歡迎。”楊昌芹說,非遺與(yu) 研學旅遊有機結合,可以豐(feng) 富研學旅遊的內(nei) 容,讓活動形式和內(nei) 容更加多元化。研學旅遊拓展了非遺傳(chuan) 習(xi) 的人群結構和規模,有助於(yu) 提升文化自信,培養(yang) 青少年保護和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於(yu)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傳(chuan) 統文化素養(yang) 具有很大的作用。
展望未來,楊昌芹建議,開展非遺研學活動應因地製宜,培育打造非遺研學特色點位;培養(yang) 一批技術水平較高的研學導師,增強研學互動性;根據不同群體(ti) 合理設置研學課程;積極開創多項目聯動共享體(ti) 驗新模式。(本報記者 李誌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