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代表委員熱議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的基礎。在參加全國政協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肯定了廣大環境資源界人士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並提出了新的任務: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
以“高顏值”的生態底色添“高質量”發展成色。來自江蘇的代表、委員們(men) 表示,要將總書(shu) 記的囑托踐行在“青山綠水”間,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各方麵。隻此“青綠”,映照江蘇一路前行。
精準治理“煥新顏”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zhong) 多,水網密布,水域麵積占國土麵積的16.9%,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韻江蘇”的美名由此而來。在這片土地上,水資源的生態保護顯得尤為(wei) 重要。
“豐(feng) 富的水體(ti) 為(wei) 區域發展帶來了多元價(jia) 值,但從(cong) 水治理的角度來說,水網密度大、河湖濕地多,意味著水動力條件不強,也就是說,江蘇依靠水體(ti) 自身消納循環,進行自我淨化並不容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yu) 湖泊研究所所長張甘霖作為(wei) 環境資源界委員,現場聽到總書(shu) 記的勉勵與(yu) 囑托,內(nei) 心分外激動。他說,“在江蘇的眾(zhong) 多河湖中,太湖最為(wei) ‘璀璨’,也最牽動人心,去年,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詢問了太湖的水質情況。”
這一年,太湖有哪些變化?張甘霖欣喜地說,2023年,太湖已連續16年安全度夏,“水陸空天”水質藻情監測監控網絡可實現每30分鍾監測1次藍藻,陽澄湖水質首次達Ⅲ類。另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yu) 湖泊研究所太湖湖泊生態係統研究站的監測顯示,2022—2023年太湖70%以上的湖區藍藻生長已經開始受到氮、磷營養(yang) 鹽不足的限製,氣候因子對藻情的影響開始減弱。張甘霖建議,要借助營養(yang) 鹽拐點出現之際,加強太湖氮磷外源控製與(yu) 湖體(ti) 生態修複力度,鞏固治理成效。
全國人大代表、江陰市夏港街道長江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洪耀帶來一個(ge) 建議,“可以通過建立小微濕地保護製度,以沿江地區為(wei) 重點,加強對小微水係特別是重要濕地的生態修複。”他認為(wei) ,一方麵,要繼續騰退對水係汙染大的企業(ye) ,擴展水係自我淨化的緩衝(chong) 麵積;另一方麵,要注重對流經濕地的河流水體(ti) 實施前置處理,利用人工濕地等緩衝(chong) 區,改善進入長江重要濕地的水體(ti) 水質。
久久為(wei) 功“逐綠行”
保護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堅持不懈、久久為(wei) 功。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
推動法治建設,健全美麗(li) 中國建設保障體(ti) 係。全國人大代表,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dang) 組書(shu) 記夏道虎介紹,去年以來,全省法院出台服務保障美麗(li) 中國美麗(li) 江蘇建設行動方案,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836件,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比如,在全國首例適用涉企行政合規整改環保行政處罰案中,江蘇法院依法引導企業(ye) 將調解後減少的行政處罰金額用於(yu) 環保設施技術改造,在為(wei) 小微企業(ye) ‘減負鬆綁’的同時,推動企業(ye) 綠色低碳發展。”
江蘇依江發展、因江而興(xing) 。夏道虎說,為(wei) 了守護一江清水浩蕩東(dong) 流,去年以來,全省法院認真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審結涉長江非法捕撈、非法采砂等案件484件,全鏈條懲治汙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wei) ,同時,通過破產(chan) 程序依法清退長江沿線低端過剩中小船企157家、“散亂(luan) 汙危”中小化工企業(ye) 105家,有力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
鹽城黃海濕地上,丹頂鶴、東(dong) 方白鸛等珍稀鳥類翩翩起舞,每年在南京長江新濟洲洲灘濕地定期棲息的水禽超過5萬(wan) 隻,蘇州三山島濕地已發現野生鳥類191種……如今,江蘇物種數已經更新至6903種,其中水生生物物種大幅度增加。
“生物多樣性帶來了生機,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麵。”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蘇州市委會(hui) 副主委、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宋青帶來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工作的建議,建議國家層麵加快推進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工作,推動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更快進入規範化、法治化軌道。“由於(yu) 生物多樣性概念龐雜、立法分散,保護工作涉及自然資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林業(ye) 等諸多部門,構建生物多樣性相關(guan) 法律法規體(ti) 係,需要進一步厘清各地、各部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法定職責,形成合力,加強監管。”宋青說。
綠色發展“塑金山”
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既需要保護生態,也需要推進生態價(jia) 值向經濟價(jia) 值轉化、生態優(you) 勢向發展優(you) 勢轉化。
“守綠換金”,小村莊出圈更出彩。“圍繞‘生態立村’的目標,我們(men) 村留住了一片淨土,讓每位遊客來到白塔能抬頭見青山、低頭看綠水。”全國人大代表、宜興(xing) 市西渚鎮白塔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歐陽華帶來該村發展的“春消息”:得益於(yu) “生態村”的美名,白塔村成了蘇南遊的一個(ge) “打卡地”。為(wei) 豐(feng) 富遊客的體(ti) 驗感,去年,該村投入運營“千年鐵魂江蘇情”大型文藝演出,建成可容納2000人觀看的大型實景劇場,200多位演員生動展示江南製陶文化、茶文化,為(wei) 觀眾(zhong) 奉上一場文化盛宴。“通過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的發展,我們(men) 實現了村級增收、村民得益、企業(ye) 贏利‘三豐(feng) 收’。”歐陽華說。
2023年,南通沿江沿海生態帶實現430公裏全線貫通,一條風光秀麗(li) 、功能完善的最美堤頂公路鑲嵌於(yu) 南通沿江沿海,串聯起沿線鎮村,大江大海風光帶、江海風貌城鎮帶、詩意田園鄉(xiang) 村帶、沿江科技創新帶和沿海高水平產(chan) 業(ye) 帶次第呈現。“為(wei) 建設這條景觀帶,市縣兩(liang) 級成立領導小組,專(zhuan) 題會(hui) 商,專(zhuan) 責推進,持續推動沿江低效企業(ye) 騰退轉移,為(wei) 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累計騰退企業(ye) 123家、麵積超7000畝(mu) 。”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市副市長劉洪說,“我們(men) 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深刻理解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係,不斷統籌推進生態帶建設,推動生態價(jia) 值向經濟價(jia) 值轉換。”
“今年南通將發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引領區,大力發展綠色高端產(chan) 業(ye) ,推動低碳化生產(chan) 、減量化排放,同時,統籌推進‘十年禁漁’、岸線整治、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守好出江入海生態屏障。”劉洪表示,今年將以數字賦能長江生態環境治理、環境監測,更好地講述五山“滄桑巨變”“江豚灣”的美麗(li) 故事,積極探索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助力“生態綠”和“發展紅”不斷雙向奔赴。(王夢然 楊頻萍 顧敏)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