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下午3點,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三角道社區的軍(jun) 哥書(shu) 屋內(nei) 已經熱鬧了起來。書(shu) 屋負責人苟軍(jun) 才剛坐下又起身,笑嗬嗬地為(wei) 陸續前來的讀者們(men) 沏茶。
近年來,重慶市九龍坡區緊扣常態化“三服務”工作,積極推動全民閱讀高質量發展,開展“全民‘悅讀’浸潤書(shu) 香社區”項目,鼓勵社會(hui) 力量加入居民閱讀活動。
因為(wei) 愛書(shu) 、愛閱讀,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末起,苟軍(jun) 就熱衷於(yu) 收藏書(shu) 。2018年2月,苟軍(jun) 創辦軍(jun) 哥書(shu) 屋後,便將自己收藏的近2萬(wan) 本圖書(shu) 納入書(shu) 店資源庫。“我從(cong) 工作以來就在黃桷坪生活,開書(shu) 屋就是想為(wei) 這裏做點事。”苟軍(jun) 說。
書(shu) 屋開業(ye) 以來,吸引了不少愛書(shu) 人。居民石大爺不僅(jin) 到書(shu) 屋讀書(shu) 讀報,還將閑置的老茶壺、打字機贈送給書(shu) 屋;從(cong) 其他省份遠道而來的讀者,專(zhuan) 門帶來地方特色小吃與(yu) 大家分享……書(shu) 屋裏小到明信片、照片,大到桌椅板凳,很多都是讀者的捐贈。這些物件,承載著市民遊客對書(shu) 屋的情感。
書(shu) 屋也逐漸成為(wei) 遊客的熱門打卡點。書(shu) 屋的留言冊(ce) 上,寫(xie) 滿了讀者對這裏的喜愛。“第一次來重慶就選擇來書(shu) 屋,很喜歡這裏,期待下一趟旅途。”一名來自廣西的遊客寫(xie) 道。
書(shu) 屋也漸漸成為(wei) 社區居民心中的溫馨小屋。30歲的陳文靜是社區居民,也是書(shu) 屋的忠實讀者,有時一個(ge) 月會(hui) 來近20次。周末時,她還會(hui) 前來幫忙,“走進書(shu) 屋,就好像回到自己家的書(shu) 房一樣舒適。”
“讀者們(men) 時不時捐贈書(shu) 籍,書(shu) 屋裏的藏書(shu) 越來越多,類型越來越豐(feng) 富。”苟軍(jun) 說。
圍繞這間書(shu) 屋,許多活動逐漸開展起來。九龍坡社區學院和黃桷坪街道社區學校還通過聯合軍(jun) 哥書(shu) 屋開展“全民讀書(shu) ”“周末評書(shu) ”等係列活動,讓書(shu) 屋人氣越來越旺。
“周末評書(shu) ”主講人之一王柱以“重慶掌故”為(wei) 題,用四川評書(shu) 講述重慶的奇聞逸事,收獲了不少粉絲(si) 。
喝茶、聽講座、看書(shu) ……現在,軍(jun) 哥書(shu) 屋不僅(jin) 逐漸成為(wei) 社區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成為(wei) 居民們(men) 的學習(xi) 、休閑和社交空間,書(shu) 香真正走進社區、浸潤社區,閱讀成為(wei) 居民新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重慶九龍坡不斷完善“書(shu) 香九龍坡”服務體(ti) 係,大力營造全民閱讀氛圍。開展全民閱讀進社區、進商圈、進校園等活動,依托新媒體(ti) 平台提供在線閱讀、直播講座、線上展演等數字閱讀服務,同時開展閱讀誌願服務、讀書(shu) 研學等活動近千場次,參與(yu) 群眾(zhong) 超10萬(wan) 人次,“處處有書(shu) 伴、時時聞書(shu) 香”的氛圍更加濃厚。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3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